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济学的精髓

我曾经写过一篇《经济学的灵魂》,只在小圈子里流传。因为对那篇文章不满意,所以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以本篇为准。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梨(假设我爱吃梨,不爱吃苹果),请问我的财富上限是什么?

一、大道

我写文章喜欢探讨大道根本,凡事直接指向T-1层,指向那些更基础、更本源的东西。天下道理,纷纷扰扰,但是 你想通了T-1层的道理后,就可以以巧破力,把那些千头万绪的知识十倍百倍简化 。这就好比学霸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就能抵得上学渣题海战术几个月的训练。

看到目前市场上的经济学读物,我真心感到焦躁。那些“平庸”的作品几乎全部是洋洋洒洒大部头,几十万字,却几乎都是资料的罗列和简单的复述,硬生生把学科做成了字典。可是分析呢?思想呢?更底层的道理呢?根本没有。

这么一大瓶灌下去,养分还不如你消耗的电解质。武侠小说里常常有“五虎断门刀”这门绝学,而一些修炼此绝学几十年的长老却经常被武功高强的小伙子轻松秒杀,那是因为修炼的方式不对。

那么,经济学的实质是什么?答案是:放弃。

二、大圆满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梨。请问“我”的财富上限是什么?在中国古代,其实是没有“经济学”这棵科技树的。中国人接触西方经济学,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那时候国门被迫开放。1900年左右,我们还在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是随着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体”也出了问题,需要全方位的重生重修。

由于中国人接触“西方经济学”的时间非常晚,以致大多数中国人一开始就学错了,甚至到现在也还是错的。

中国人学“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四个大字:富国强民。更有很多人把经济学理解成了“发财学”。全球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在欧美,欧美人民为什么有钱?因为他们懂“经济学”。所以,我们只要学好了经济学,就会比他们更有钱。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梨,你去问中国人,什么叫“Happy Ending”?什么叫打通关的完美大结局?99.99%的中国人会和你说:“苹果是我的,梨也是我的。”统统都拥有。

三、经济学

但是,“苹果是我的,梨也是我的”,这句话是彻头彻尾错误的!研究经济学,有一个事件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国富论》出版后,亚当·斯密觐见英王乔治三世。国王问:“尊敬的先生,你号称经济学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富裕,可是纺织女工织布,农夫耕作。你一不织布、二不耕地,请问你创造的财富从何而来?” 财富从何而来?财富来自交易。 樵夫的小提琴和音乐家的斧子互相交换,物质并没有增加,国力却增强了。

我们知道,“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的威力是非常强的,两个国家哪怕“资源禀赋”相同,但一个大规模贸易,一个禁止自由买卖,最终财富可以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物资调度”的科学,把生产要素最合理地捏合起来,提升工业效率,明确社会分工,就可以产生最大效率。

看完上边几段内容,如果你频繁点头深表赞同,那你就全错了。

中国人在1949年之后拿到了“经济学”的科技树,一开始并不在意。当时的国人以为经济学意味着“统筹”,意味着“效率”,既然要大规模地交易,dT>0,那么我设立大型的商场和物资调配中心,我用超级计算机来计算“效率”和“稀缺”,岂不是模拟了经济学?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大家都知道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数论,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1+2”的问题。但事实上,陈景润的晚年被派去研究“统筹学”,因为相关部门认为,统筹学是未来“计划经济”最核心的枢纽,值得花大力气研究底层算法。

以上种种,可以说是“全错”。把经济学用于“效率”和“调度”,如果不能叫“伪科学”,至少也是“小乘”算法。境界有限,而且踏空一步,就是谬误。

那么, “上乘”精要,经济学真正的核心哲学是什么呢?就是放弃。

四、交易

交易是什么?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我拿梨换你的苹果,这叫“交易”;梨和苹果都归我,这叫“抢劫”。梨换苹果,“交易”的时候,社会总财富是增加的。梨和苹果都归我,“抢劫”的时候,社会总财富是减少的。西方国家为什么富裕?因为他们知止。他们知道到了哪一步需要停下来,知道交易越多越好。到了“帕累托最优” 那一天,你的财富就不可以再增加了。

我们传统上是儒家文化,奉行的是“有稳定,无效率”“先有稳定,再讲正义”。儒家关心的是稳定,而且每种学科只能追求一个目标,效率和正义并不在考虑范围。所以,在儒家教育熏陶下的学生,第一个反应就是“拿出剑,把他的苹果抢过来”,他们以为这样才是财富最大化。

但是,“抢劫”会导致恶果。你可以抢,对方也能抢,恶性均衡下,你未必是赢家。因为抢劫,社会总财富减少了,结论是你的财富变少了。所以,我们说西方人的“均衡”是一种高层次的智慧。非洲土著连什么是“合作”都不懂,只会一棍子打蒙。中国儒家学会了“组织”“小团体”。而西方罗马希腊文明,有了“政治”“元老院”“势力均衡”。对于高层次、高智慧的博弈,他会想: “不仅仅我有棍子,对方也有。”“我想抢他,他还想抢我呢,万一打输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互守和平。”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梨,请问我的财富上限是什么?答:就是一个梨。 商业和贸易推动发展,慢慢你会有几个梨。

五、放弃

比交易更重要的,是交易背后的“哲学思想”:放弃。不论任何交易,你首先要学会放弃。 你得先拿出一项“对方喜欢”的东西,而且要蒙受“永久失去”这样东西的痛苦,才能获得微小的收益。苹果变成等重的梨。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哲学思想,即“放弃”的力量。

你愿意放弃某样东西,承受某种不可逆的永久性的损失吗?

自古以来,凡是成大事者,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必然是天高深远、困难重重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因为目标太遥远,代价太高昂,你想要“无损”是不可能的。我们看到目前社会上的年轻人,他们存在非常严重的“中二病”,简而言之就是完美主义。换句话说就是公主病、玻璃心、草莓心、小皇帝……他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有牺牲,没有残缺,没有永不可逆的损伤,你注定毫无力量。

在电影《豪斯医生》中,女主角为了陷害男配角,切掉了自己的子宫,从而导致终生不育。俾斯麦统一德国,中欧崛起,为了获得英国对于“强权崛起”的谅解,他彻底放弃海军,把海上力量削减到近乎为零的屈辱位置。英王“金雀花王朝”为了赢得海外霸权,不惜永久性地放弃祖先的领地“诺曼底”,和法国和解。“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了和盟军和解,不惜签署“德法煤铁协议”,永久性地放弃战争的实力,直到下一次工业革命……以上这些行为,在当时都被骂作是“卖国行径”,但他们其实却是老练的政治家,深谋远虑做出了长久的交易。

请牢记这句话: 承受不可逆的永久性的损失。不愿牺牲,你的选择就大大减少,dT<0。 世上又有几件完美无瑕的事呢?

如果你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富国强民”,是“统筹和调度”,为了生产,把所有的资源分配到最高效率的地方,则你的经济学多半是学不好的。哪怕学好了,也是“小乘”境界。 经济学真正的精髓是“放弃”。所谓经济学,其实是“我愿意放弃什么,我想得到什么”。 cincpzgPSM/4cA4oBEFgSmpFrJ8pxobFPiJERjdKfpPbydXQSM0YDbdfE80Y+W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