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那些不能不说的心事

中医基础知识是最枯燥乏味和难记的了,所以看一遍没记住的都是正常人,没事经常翻回去看看就好了。一遍就记住的都不是正常人……都是学霸。

好了,我们从这章开始讲五脏。五脏为心、肺、脾、肝、肾。之所以把这五个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生理特性——化生和贮藏精气。我们在古中医书里看到的五脏都写成五藏,就是这个意思。

那我们开篇先来谈个心。

心位于胸中,在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因为它主血、主神等生理功能,自古以来就身居高位,被冠以“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等称号。因此排名在五脏之首,一直被模仿,但始终无法超越。

(一)心主血藏神
1.心主血

是指心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素问·五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我们浑身上下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都要依靠血液的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的搏动,依靠的是心气的推动。而心气中,又包含着心阴和心阳。

心阴是心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作用的部分;心阳是心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部分。心阳能激发心脏的搏动,而心阴又可以抑制这种搏动不要过快。因此心气充沛,心阴和心阳相互协调时,心脏则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才能被正常地输送到身体各部,濡养全身。

心主血的另一个内涵,就是心有生血作用。血的生化虽然来自水谷精微,但是水谷精微想要化为血液,必须经过心火的 “化赤” 作用。

2.心主脉

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以维持脉道的畅通。“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心脏的正常搏动就像一个泵,通过脉道,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 心气充沛、血 液充盈和脉道通利。 三者齐备才能使心力、心率和心律维持正常。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血脉壅塞,则会血运失常,脏腑失养,常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唇舌青紫、脉细涩或者脉结代。

3.心藏神

心藏神,即 心主神志 。也就是说,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 主管意识、精神和思维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一般心情激动的时候,神志都会比较亢奋,尤其是晚上临睡前,如果看了一部很精彩的电影,或者和朋友聊天很兴奋,都会使神志无法收回,导致久久不能入睡。西医解释为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导致失眠,中医则认为是你的心神不能收回所致。

所以在 手少阴心经上 ,有个穴位叫 “神门穴” ,就是专门治疗失眠、心烦、心悸的。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按揉神门穴5分钟,可以有效地收回心神,让心得以平静,这样很快就可以入睡了。

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外国记者对话一名中医。老外对心主神志很不认同,他们认为神志都是由大脑控制的,跟心没有半点关系。于是那个中医就问他,你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时,是心脏跳动得比较快,还是大脑转动得比较快?外国人想了想,说心跳加快。中医又问,你感到痛苦和难过时,是脑袋疼,还是心疼?外国人想了想,说心疼……可见心主神志,而非大脑。

不过有时候也得承认,神志和大脑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

(二)心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的关系

看完第一篇,你们会发现学习中医基础,如果只是一味地看文字,确实非常枯燥,但如果一边看一边把文字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思考,其实还是非常枯燥。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个舒服的姿势,面前放盘瓜子,打开空调,拿起中医书……放在脑袋底下,睡一会儿吧,人生就该歇着。对了,别忘记盖条毯子,当心受凉了。

好了,等吃饱睡足了,打开电视除了重播《还珠格格》实在没东西可看的时候,再看下面的内容吧。我保证这时候学习……至少能坚持半小时吧。

好了,我们继续谈

1.心主通明

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我们前面说了,心脉不畅通,就会出现心悸、胸闷、唇舌青紫等症,这些都需要心阴和心阳的协调配合。而心主神志,当心神清明的时候,我们才能精神振奋、思维敏捷、神志清晰。反之,则可能出现精神委顿、神志恍惚,或者心神不宁、心烦失眠等症。

2.心气下降

心位于我们的胸腔中,属于位置比较高的脏腑,因此心气要下降。心中包含着君火,它需要下降到人体的下焦以助肾阳,从而使上部不热,下部不寒。如果心气不降,心火上炎,则会出现上热下寒,比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痛目赤等症。

我们来看下身体的小圆圈。

人体对视图

脾胃之气为中轴之气。在左边,肝气随着脾气上升;在右边,肺气、胆气随着胃气下降。同时,心气下降,滋补肾阳;肾气上升,滋养心阴。所谓“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三)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它能够约束血液,使其正常地循行全身,有点儿像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高速公路的关系。心的功能正常,脉道才能通利,血液才能流畅,脉象才能和缓有力。

心,其华在面,华就是有荣光、有神采的意思。五脏各有其华,《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其华在面。” 那是因为心主血脉,面部血脉极为丰富,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因此,心的功能是否正常、心血是否充足,都可以从面部的肤色和光泽看出来。如果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脸色就红润,神采奕奕。如果心气不足,或者血少脉虚,就会脸色无华或者脸色青紫。如果心经有热,则面色为赤红色。

余浩先生写过一本《万病从根治》,里面有一篇就专门写他用“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的思路,从调治血液入手来治疗 黄褐斑 的方法。药方如下,仅供参考: 黄芪30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桂枝15克、熟地20克、白芍20克、川芎10克、玫瑰花30克、生甘草8克 。这个思路就是 “益气养血,活血通脉” ,心血好了,脸色自然就好了,据说效果不错。

2.开窍于舌

舌与五脏均有联系,而与心的联系最为密切。 《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观察舌体而知道人的气血盛衰情况和心的功能是否正常。比如舌淡,则为血虚,舌红则代表血热,舌上有瘀斑,则说明身体有瘀血。

心脏病发作时,心与舌的关系尤为明显,会立刻出现舌头捋不直的情况。很多心梗病人后期恢复时,舌头都始终不灵活,不能很清晰地说话。电视里也常见心脏病人,一边捂着胸口,一边指着远方,含混不清地说:“药……药……”

《灵枢 · 脉度》:“心气通于舌,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舌的功能其实就是心的血脉功能的体现,如果发现食不知味,或者味觉发生改变,就应该考虑是不是心的生理功能出现了异常。你们可以观察一下,心脏不太好的人,味觉都不是很灵敏。

另外,由于心主神志,心神紊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胡言乱语,或者说话不清。如果一个人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他的舌体一定是柔软灵活、味觉灵敏的,说话肯定也非常流利。

3.在志为喜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在脏为心……在志为喜。” 也就是说,心在情志方面的表现就是喜悦,过喜或者不及都会“伤心”。心主神志的功能太过,就会精神亢奋,嬉笑不休;如果功能不及,人就会很悲伤。

有一些孩子,每天都是嬉皮笑脸,老师、家长骂他他也笑,没什么事也不停地乱笑,其实也是心神紊乱的一种表现。

4.在液为汗

汗液,其实就是身体里的津液被阳气蒸腾汽化后,排出体外的液体。因为汗为津液所化,津液和血又同出一源,所以中医里有 “汗血同源” 之说。李中梓《医宗必读·汗》: “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

心主血脉,汗和血的关系密切。汗出多了,耗血伤津;反过来失血过多,津亏血少,就不会出汗。所谓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一天中,唯有 午时(11:00~13:00) 是心经运行时,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养心,休息。可是很多上班族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去抓紧时间锻炼,多半都是剧烈运动,会出好多汗。 汗为心之液,在午时出大汗对心阴的损耗很大, 这样的人,你们可以留心观察一下,没有一个脸色是好看的。其实都是心气、心血亏虚的表现。

5.与夏季相通应

夏季的五行为火,心的五行为火,同气相应,因此心与夏季相通应。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心阳虚衰的人,在夏季会因为大自然中阳气的补充感觉舒服一些,病情会有所缓解。但心阴虚的人,会因为外界过热感到更加难受,病情加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主张“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思就是在夏天的时候,人可以晚点儿睡觉,延长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晚上可以出去撸个串儿,或者在大排档和朋友喝喝啤酒聊聊天。

另外“冬病夏治”的意思是,阳虚或者阴盛之人可以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也就是三伏天的时候,吃羊肉、贴三伏贴,让身体借助外界的阳气和药物的热量将藏在体内的寒邪逼出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三伏贴可不是什么人都适合,更不是通用的养生法则,它只针对那些真正有寒证的人。阴虚有热或者阳盛之人都不宜使用。 vz1Z75UpaCxP7WAcY3UYBX4w3D4wwTJuQD6x3Jmioswy39HJlExEyyXmpfnmcZ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