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

常言道:“成人之美,不送人之恶。”可以说,成人之美是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凡是成人之美的话,比如激励人心、善意的忠告等,都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反之,在与人谈话中,拆别人台,揭别人短,那就注定要遭人唾骂,成为千夫所指的小人。

人不可能不犯错,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太光彩的过去,或者有身体或性格上的缺陷,而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短处。每个人的短处都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所以,与人相处时,不要揭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还可能会惹下麻烦。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总有昔日的穷亲戚和朋友到京城来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苦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一位朱元璋儿时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一见面,他便当着文武百官叫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朱元璋的短处。朱元璋觉得丢脸极了,盛怒之下,便下令把他杀了。

这位穷朋友犯了“揭短”的错误,结果丢了性命。无论对象是谁,口无遮拦都是要不得的。即便当时没危险,但是你给对方心里结下疙瘩,终究不会有什么好处。

在职场上,有些时候我们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该怎么说话,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有一定的讲究。因为说出去的话就好比泼出去的水,所谓“覆水难收”。因此,话到嘴边要仔细思量,切忌出口伤人,时时记住“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的道理。

办公室里有一位叫张艳丽的文员,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不太喜欢说话。如果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

有一次,一个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漂亮合适,张艳丽却这样说:“只是一般,我觉得这种颜色你穿有点艳;还有你太胖了,穿起来有点儿紧。”

当事人听到这样的话自然很生气,而且其他称赞衣服怎样怎样好的人也很尴尬。也许该同事的确比较胖,但在众人面前却不能这样说,不能揭别人的短。虽然有时张艳丽会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但她仍旧说些让人接受不了的话。于是,同事们慢慢地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不愿意和她说话了。

可见,张艳丽的话虽然比较“真实”,但却很伤人,结果只能是把自己孤立起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说话都不能揭短,揭短不仅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祸从口出,这一点也不假。

人生在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以己之长,较人之短,则会目中无人;若以己之短,较人之长,则会失去自信。这是应酬中尤其要注意的一点。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是个矮子,有一次到楚国去出访。楚国的国君故意要以晏子的身高来耍笑一番,于是吩咐只开大门旁的小门。晏子一看,便知楚王的用意,于是晏子说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

楚国国君本想羞辱晏子,不承想却反过来被晏子羞辱了一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以此为鉴,尽可能避谈对方的短处。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没有的人,世间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缺陷,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在一次宴会上,有一个人向邻座的太太讲起了某校长的秘密事,同时表现出对那位校长卑鄙行为的大为不满,并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堆攻击的话。

直到后来,那位太太才问他道:“先生,你认识我是谁吗?”

“很抱歉,我还没请教你贵姓。”他回答道。

“我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这位先生窘住了,但隔了一会,他却凛然地问道:

“那么,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那位太太摇头作答。

“哦,还好,还好!”那人这才如释重负地说道。

这位先生随便揭别人的短处,结果把场面弄得很尴尬,还可能给他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也难免有短处。在谈话当中,要尽量避免说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别人的尊严受到损害,同时也反映出你品德修养不够。切记:不要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Y5f7Dku212zRKSHcxBMfNuvkhVqSAfoAZ53TFKtgSrmBP22GqjXbkqDKiXIadO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