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版前言

本书要出新版,依例再写前言。作者对此次再版颇感意外,回顾初版以来的20多年,更是感慨良多。

记得当初是应福建人民出版社之约于1987年暑假开始动笔的,待真正问世已是5年以后的1992年了。其时书市低迷,初版印了区区2500册,却长时间“有现货可供”。不过,发行量虽然上不去,在学术界的小圈子里,本书还颇获好评。它甚至还成为“福建省第四届优秀图书奖”唯一的一等奖得主。不过,既然无缘于更多的读者,就算是一朵“绽放的花”,也是“寂寞开无主”的。

如此过了10年,得力于同行、专家的推荐,本书获得了在专业出版社修订重版的机会。“重版犹如再生。”作者以欣喜的心情,怀着新的期待,签订了为期10年的出版合同。

转眼间,10年又过去了。按规定,在2013年某日之前,如果双方均未提出续约,合同就自动终止。那一天到了,那一天过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在作者心中,这本书的使命终结了。那么,作者为何没有主动提出续约呢?原因有二。其一,作者已经满足了。10年来,每年深秋都有一封非常温暖人心的版税通知单送达作者手中。这犹如鸿雁传书:还有一些读者需要这本书,当年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其二,作者感到欣慰了。闲来逛书市,发现以“词缀”冠名的书真可谓琳琅满目。作者在“已是黄昏独自愁”的年龄,确实因此享受了几分“她在丛中笑”的快乐。

出乎意外的是,一年之后的某一天,突然接到出版方的电话,说是这本书在网络上销售尚好,评价也不错,希望再签合同。

作者当然乐于从命,于是赶紧上网看个究竟。多少年没有上网关心自己的书了。一时间,竟然有被网络上的评价震撼的感觉。评论者多是年轻的朋友,但不妨碍彼此心灵的沟通。说到作者,归类于“不是什么畅销书作家,而是一个专业的学者。”说到作品,赞誉为“良心之作,学术宝典。”具体到内容,肯定曰“有理论与实例,好书的典范。”比较其质量,则概括说“书是1987年写的,但20多年过去了,还是最好的”。如此等等,短短数言却总能触到作者心底的柔软之处,使人泪眼婆娑。

总而言之,此书得以再次新版重生,全拜网络所赐,全靠读者抬举。作者在感叹网络时代的神奇伟大之时,对读者大众更是充满感恩之情与回报之心。

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几十年来,作者常怀尊重学术与敬畏读者的心情,认真劳作笔耕。此次新版修订同样不敢懈怠。就内容而言,理论部分是全书的灵魂所在,也是本书有别于其他同类书的主要特色,新版重新字斟句酌,努力贴近年轻读者;实例部分体现了本书的实践性,新版还重新校订全部双语解说,替换部分例句与练习,尽量增强可读性;简介部分旨在兼顾语言信息的全面性,本次修订的重点是保证资料的准确,让读者放心。就形式而言,出版社的编辑和美工老师对新版的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都做了精心的改进。总之,本书的新版倾注了新的努力。当然,其效果如何,则有待读者的体验与评判。

自本书开始策划至今,悠悠30年过去了。作者借此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和支持本书的前辈学者、同行专家、出版社编辑以及新老读者,再次表示衷心的敬意与谢意。

作者
2015年教师节 rSX9T4tHoOwHq/WVEevYpQjbwfbkVcOVjdlGbtmGUmJaaRrX2bBOIXbALgW3pT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