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气候变化关乎每个人的生活

李崇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教授

地球气候及其变化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科学所面对的问题。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国际问题,引起了全世界民众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36,气候或将灾变:环境与能源新解》一书收集了世界上一些知名教授、学者、作家、资深记者和自由撰稿人所写的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有关的文章,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指出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严重性,也简要提出了一些应对办法,很值得大家(包括政府官员、企事业领导、科学工作者以及其他各类从业人员)阅读。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

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1.5℃左右。有研究认为,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预计还可能会上升1~5℃。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的明显上升,过去一个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已升高10~25厘米,预计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的升高幅度可能达到50厘米,甚至更多。海平面的升高对各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一些海岛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全球变暖极有可能加剧自然灾害,使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次增加。正如本书中《极端天气将成常态》《全球变暖引发超级寒冬》所写,全球平均气温的增高导致全球范围内大量极端天气的出现。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08年的报告指出,自然灾害对经济造成的威胁正在加大。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2000~2006年间自然灾害每年对经济安全的威胁已增长至4倍,每年造成的损失增加了7倍,受灾人数上升了4倍;而且一些分析研究表明自然灾害很有可能在贫穷国家造成更大灾难,这尤其值得关注。气候变化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福利造成威胁。在本书中,《食物网即将洗牌》《珊瑚的悲伤》反映的正是这一问题,气候的变化使得动物的生存状态面临极大挑战。2005年3月联合国在一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中指出“在使地球生命得以生存的生态体系中,有60%已严重恶化或不能持续利用”,“地球物种已出现巨大和不可逆转的损失,有10%到30%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已濒临灭绝”。另外,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也存在明显影响。2007年4月16日,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军事咨询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安全与气候变化威胁》的报告,从军事角度评估了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2008年6月25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联合美国16个国家级情报机构,又发布了《2030年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报告,对全球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做出了评估。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已先后发布了5次评估报告(即IPCC报告),对于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已给出了明确结论,即全球变暖有90%以上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是罪魁祸首。因此,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必须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大力改变能源结构,大大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力发展可再生绿色能源。基于众多模式研究结果,大家将450ppm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和全球平均增温2℃(相对工业化前)视为阈值,希望全球气候变化能够维持在阈值之内。这是一场环境与利益的博弈。为了不超过气候变化的阈值,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十分迫切。而对于新能源的使用,如何实现温室气体的低排放又不造成新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油砂开采:环境与利益的博弈》《从石油到核电:能源成本大比拼》《“烫手”的可燃冰》等文章就讨论了这些问题。正如《新能源尚未启航》一文中所说,全球能源向可再生能源体系转型的过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漫长得多。

地球气候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就时间尺度而论,主要有年际、年代际、千年及更长时间尺度的变化,不同时间尺度变化间的相互作用会改变气候变化的形态。气候及其变化是大气、海洋、固体地球、生物圈及行星空间运动和变化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在气候变化的不同时期会存在主要的影响因子,但也需要同时注意其他因素的作用。正如IPCC报告所指出的,近百年的全球持续变暖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造成的,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全世界都必须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至于本书提出“2036年气候或将灾变”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警示并加以关注;但是否在2036年真的出现气候灾变,这还有不确定性,需要研究。因为“2036年气候或将灾变”的结论是根据预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气候模型计算得出的,随着全世界对气候变化认识的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就有可能不出现所谓的气候灾变;另一方面,地球气候变化也受到太阳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俄罗斯学者根据近期及未来太阳活动的变化,认为全球平均气温在2040年左右还会趋于降低。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国,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全人类的发展来讲,我们都应该坚持“节能减排”国策,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节能减排”是必由之路;根据2014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3倍,美国的2.45倍,德国和法国的3.65倍,日本、英国和意大利的4倍。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能耗指数已有明显下降,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和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总之,中国经济要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再走高消耗、高排放的老路,必须节能减排,大力降低能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业;必须科学利用资源,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变废为宝,使生产智能化、产品原料化;必须使经济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人民生活富裕,环境舒适美好。

最后,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广大读者能够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新能源开发的必要性,意识到全球的环境变化已经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气候变化关乎每一个人。尽管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但实际上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有更好的保障,不但需要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很多精力,更需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大家共同的努力,尤其是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我们国家的环境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tRM6FA0NboHZc8QjXimHR9a4NhTzKVD/TZ1b6mpL1R9HY+46+51yhPubn3bwsACC

a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