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临床思维就是如何看病。临床思维中医有,西医也有,西医的在发展,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循证医学是基于信息、统计方法、电脑等,没有这些技术做起来很难,精准医学当然是有了基因的准确认识,才能准确应用。我们中医的思维范围很广,中医临床思维是很重要的部分,是中医思维最终的落地点。研究中医临床思维,要弄清楚临床现状。临床现状是什么?90%以上,或许我说的数值还有点低,我们的临床大夫,是在整个大的科技背景下、西医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诊疗行为。在座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是在科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种情况下学习中医,一定会把中医带到科学的理论中。现在来了一个病人,胸闷、胸痛,做了西医检查,发现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的问题,西医讲得很清楚,那中医认为一定是瘀血阻脉了,治疗上活血化瘀通脉就行了,可这里面哪有中医的事儿啊?又如一个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病人,有发热,西医认为往往是感染诱发的,感染不是细菌就是病毒,因此清热解毒化痰、宣肺平喘的治疗方法就出来了,这里面也没有中医的事儿。我们现在看病绝大部分是这么看的,这样要提高中医的疗效,很难,当然也会治好病,巧合而已。
研究中医临床思维的关键问题,在于一定要知道中医的基础是什么。中医有自己的基础理论,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应该说理论基本完备,后世的发展只是在此基础上略有发挥,这样完善的理论,还要怎么提升?西医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其快速发展。中医的发展也是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了,另外思辨理论发展使中医有了提升。近一百多年,中医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怎么借用现代科学技术,总是固步自封,其实科学技术一直与中医很近。急救、气管插管,《肘后备急方》中葛洪就应用过,只不过葛洪用的竹管,插进去气反则活,不反则死;现在咱们用的是硅胶的。心脏骤停猝死的病人,《金匮要略》里面讲了,上吊自杀的病人,也提到了救助方法。现在好像一提起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就不是中医了,这样我们就陷入一个误区。把中医标杆成铁杆中医,我不赞成所谓的“铁杆中医”,中医就是中医,不离开中医原本的东西就是中医,我们是要返璞归真,但要从中医理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