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结合经典谈辨病的重要性

目前中医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们整个临床学科里面,过分强调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成了中医阻挡一切的指挥棒。治不好了,你辨证不对;论治不好,疗效差了,辨证不精,论治有错。辨证论治是学习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思维方法,就像乘法口诀一样,二乘以三得六,这是基本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对辨证论治有很好的认识,对这个理念不认识透彻,你就不是中医大夫。那为什么我又说中医辨证论治用泛了?离开了疾病谈辨证论治是很麻烦的,离开了疾病光去说辨证论治实际上就是对症治疗,专病专方的治疗才是我们中医治疗的最高标准。刚才讲胸痹心痛,胸痹是专病,基本用药瓜蒌、薤白,不管在哪个层面,对这个病的治疗,这两个药是不会变的,只不过是根据疾病的变化会调整些加减药味,变化就是辨证,你看张仲景这几个方子,瓜蒌、薤白丢了吗?没丢,量在变化,但这两个药从来没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即一定要掌握疾病的概念,要学会诊断疾病。

现在我们中医界不会诊断疾病了,一诊断疾病,就按西医的分类与病名,把中医的病名丢得一干二净。名不正,言不顺,理不存,我们不去把中医自己拥有的疾病的病名理清楚,怎么去治疗?如果按西医的病名,治冠心病,中医治过吗,没有,哪儿也没讲过冠心病的治疗,但是我们要对冠心病有一个非常科学合理的认识,就是我们中医的病的概念。冠心病是胸痹吗?肯定不是胸痹,或说不完全是胸痹,它会贯穿在其他一些疾病里面。专病有专方,专方有专药,这是针对疾病的,在不同变化过程中,我们来进行加减治疗,这是治疗的核心点。如太阳伤寒是个病,绝对没变化,只要诊断为太阳伤寒,肯定是麻黄汤,再严重的是什么,大青龙汤,不会有变化的。太阳中风桂枝汤,太阴温病银翘散,阳明经证白虎汤,阳明腑证承气汤,等等。这就是专病、专方治疗。历史上咳嗽张仲景用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百合病用百合地黄汤。古人给我们立了非常好的规矩,做了非常好的示范,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传承不足,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太少,导致我们在临床过程中,对于中医理论的临床思维处于一种非常偏的层面。

温病学常谈的风温、春温、冬温、暑温,以及一些其他疾病的概念,现在临床上都找不着了,是没有这个病了吗,实际上是我们不认识这个病了。对温病要判断是风寒、风热。风温按风温治就行了,春温按春温治就行了,为什么还分风寒、风热呢?实际上还是辨伤寒和温病的,温病按温病治疗,伤寒按伤寒治疗,但是大的方向没有问题,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在太阳病以汗法为主,在卫分仍然是以汗法为主,只不过用的药思路不同。在卫汗之可也,为辛凉解表法,辛凉解表法怎么形成的?是清热解毒药加辛温药形成辛凉解表法,原来是这么学的。

所以我认为,总结古人的经验,总结古人对于中医学的认识,是我们每一个中医人要做的艰苦卓绝的工作,对老前辈、老专家的经验传承仍然要用中医的核心理论体系——病证的概念体系来传承。现在对于中医名家的传承,只满足于一方一法,这是最表层的、最基本的,我们要看到学术体系和学术内涵。有些老师不一定能说得出来,但是他会看这个病,会用这个药,恰恰需要年轻一代去总结、思考,所以说要重视中医疾病的概念,要研究中医疾病的内涵、外延。

有人说现在的病证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用西医的病、中医的证候,这是现代中医研究和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思路,但是我们不能限于现代疾病中。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个医生: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期,AECOPD中医怎么治?这个大夫应口而答: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很坚决。后来我说,你退出来,按中医对AECOPD的认识,从你的治法推论以后,为痰热扰肺、肺失宣降、肺失宣发的理念,那在临床诊治AECOPD病人,有几个层次呢?第一种,有发热来的,以发热为主伴有一些咳嗽,既然发热来了,我们要认识这个发热是外感还是内伤,如果是外感发热来的,要认识它是温病还是伤寒,是不是这样来做的?第二种,发热不重就是咳嗽很厉害,中医称为咳嗽病,咳嗽就是肺气不宣。第三种呢,咳嗽不重,喘得很厉害,喘是什么?肺气不降,肾不纳气,浊气内阻。三种病机都不一样。还有昏迷来的,神昏是一种窍闭,闭证神昏还要分脱证和闭证。这些都不一样,疾病的病名不一样,它的核心病机就不一样,治疗法则也不一样。西医的一个病,如果我们把它非要对应,那可能会出问题的。所以说我们研究西医的病,用病证结合的方法,还要有机地去做,因为同样的西医病名,在中医诊断的疾病是不一样的,治疗也不一样。即同样的AECOPD,不同的治法,意义不同。

我在一直想,我们可以,如血瘀病,不叫血瘀证;肾虚病,肾阴虚病,不叫肾阴虚证,现在我们把证候说得太泛,导致我们治疗一病十方。如果诊断为血瘀病的话,我想大家不会是十个方子,肯定是一个方子,只是用药略有不同而已,诊断为肾阴虚病了一定是六味地黄丸,还有变化吗,有,顶多是加点补肝阴的药,肝肾同源,再弄点补肺阴的药,金水相生,但是基本治疗方法不会变。我们当代的中医应该坐下来想一想,能不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提出这样的思路,为我们整个临床治疗提高所应用,为我们的深入研究所应用。

我今天利用这么一个多小时,和大家聊一下我个人在学习经典、读经典的过程中,对于医学道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历代医家怎么明医理。结合张仲景的《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的分析,通过对于宗气的认识,只是一个范例,只是一个思考,也希望咱们在座的各位,去思考这些问题,去做这些问题,能够有更多的讨论、更多的思考,能把中医的理论有更大的发展。宗气这个范例也就是给大家看中医的理论是在不停的前进,不断的发展,而不是说停留在《黄帝内经》阶段就没了。我们当今如何结合科学技术,利用中医这个非常包容的理论体系,形成我们中医的创新,使我们在理论体系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当然更希望我们能经常坐到一起,像我们以前的老前辈一样,围绕一个问题,深入讨论一个病名,一种治法,一种用药,一味药的制剂,然后去研究,最终能够使每个人都能提高,使学术逐渐发展到一个最高的境界去。 JGYmsbU+b07kUKRy4nJQ9kHbofWX5Ey8wljNqvurl5eNNSX1fQec93RHlCgzp96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