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读经典的一些体会

中医学的经典有哪些?我认为《黄帝内经》是毫无疑问的经典理论,它阐述的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神农本草经》是讲本草的,是讲怎么来用药的;《伤寒论》是讲治疗学;《金匮要略》实际上是方剂学。有了内经、本草、治疗和方剂,我们中医学的理论就很完备了。所以自从《伤寒杂病论》以后,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历代的中医学理论的进展都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有的只是在这个范围的基础上略有变化而已。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来使中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是我们要做的。实际上历代各家都是结合了本时代最好的科学技术,而有了新的提升。当我们把这几部经典读熟了就够了。我们足以解决临床上的诸多问题。

对于经典的学习,我个人总结了四个字:读、背、思、用。读:读得太少,则传承不足。一部《黄帝内经》要读几遍?不是说要读几遍了,而是每年都要读。读得太少则继承不足,继承不足,何来的发扬?背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读和背是重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思。要想,要去思考。思完之后要用,用完之后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少阴病反发热,脉沉弱,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不用就弄不明白。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我二十多年都不用,说这方子不治病。一直到了2009年,H1N1全球爆发流行,我才用银翘散,很有效。后来明白不是我不会用,也不是我不用,是因为我没见过这种病。温病在北方少见。其特点是什么?太阴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和伤寒截然不同。H1N1的症状就是发热、渴、咽喉不适、不怕冷。没有恶寒的任何特征。所以这是银翘散应用之处。对于银翘散怎么用,吴鞠通讲得非常细,八味药打成散剂,用芦根来煎,轻者一天喝3次,重者一天喝4次,再重者2个时辰喝一次,直至热退。热退的标准是什么?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中医学对于外感病的标准非常清楚,用了才明白。用的过程才会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黄帝内经》实际上谈了几件大事:第一个是养生康复,《上古天真论》《至真要大论》讲的都是养生问题、人的生长发育;第二个是讲急性病怎么治,有人说我是搞急诊的,所以这么说,可仔细想想,《黄帝内经》不都是讲急性病吗?如大厥、煎厥、薄厥之类的厥证就是突然发生的,讲的很多都是急性病的理论,养生康复也有一部分;第三个是讲经络针灸穴位,多在《灵枢》篇,实际在《素问》中也有一些内容。中医基础理论是《黄帝内经》奠定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神农本草经》讲的是药物怎么用,它们之间怎么配伍。讲了君臣佐使、七情配伍这些配伍原则,实际上更讲了单药治病和两味药的配伍。《神农本草经》讲某一味药治什么病,历代老先生用药都会参考。《黄帝内经》延续下来的一派医家叫“医经派”,由《神农本草经》延续下来的叫“本草派”,他们看病往往先考虑药,在法的基础上考虑药物如何配伍,像李时珍、赵学敏、北中医的颜正华颜老,以及咱们医院的周平安周老。《神农本草经》很短,共300多味药,有些咱们临床没有很好地使用,有些经常使用,看一看,会对大家很有帮助。

对于治疗,典范的著作是《伤寒论》。《伤寒论》创六经辨证体系,从六经论治外感热病,是非常典范的。我们怎么来治外感热病,《黄帝内经》里没讲,到张仲景用《伤寒论》提出六经辨证,太阳病又分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三个鉴别很清楚。“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发热而渴,不恶寒者,名为温病。”三条把伤寒、中风、温病讲得非常清楚。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指的是伤寒。所以说《伤寒论》给我们一套非常好的法则来治疗疾病,它是治疗学,如何治疗的典范。由《伤寒杂病论》分出来另一本书叫《金匮要略》,实际它是方剂学,以病代方。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经典著作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现在读经典的人太少了,为什么?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不认识字?都认识字,不知道这些字什么意思,这些字知道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意思。读经典不仅要读中医的经典,还要读古代一些经典的著作,比如《论语》《大学》,都读一读。为什么说现在中医不好,因为现在没有中医的生存环境了。中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都没有了,它哪儿还有生存之地啊?现在从小我们学的就是现代文化知识,接触的是现代文化理念,反过来读中医的知识,就不认为它对,关键在于读不明白。所以我们要去学习中国古典文化。

我们现在读得太少,继承不足,是最大的问题。读了吗?读了,一本书读三页放下了,两年以后还是三页,再过两年,多了一页,这是读什么书呢!根本没有读,继承不了,又怎么传承?读书是基础,背是根本,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都是背。第三,要思考,多去想一想。我们读、背的目的是想,书越读越薄,为什么?记得东西多了就薄了,十分钟之内就能把大部头捋得很清楚。我记得我上学时读那本书那么厚,背完了就一点儿,闭上眼睛一想,这本书的内容就都出来了,想的过程就是思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它们之间层层推进。最主要的是要用,要把我们读、背、思考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应用转化成我们的能力,这是我从读经典方面想跟大家说的一些事儿。 3bBldcomK0hoyRF84Epf1RXs1AJI2HyLYFk6fO3uNLFZgY4MO0sHABI3lt4bme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