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轩辕黄帝

黄帝以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被载入史册,并与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黄帝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历史地位,是因为他赢得了涿鹿之战的胜利。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黄帝为什么会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于华夏族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炎帝去世后,他的后人继承了他的事业。炎帝、神农氏这两个称号,就跟伏羲、女娲一样,它们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政权的代称。这就和唐朝、汉朝一样,唐朝肯定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政权的代称。

黄帝生活的时代,比起第一代炎帝来,要晚上好几百年。那时候炎帝的部落,已经传到了第一代炎帝以后的第七或者第八任了。

据说黄帝是一位国君的儿子,他们家族和炎帝家还是亲戚。黄帝的母亲叫附宝,她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孩子。因为求子心切,她经常求神问卦。

这一天,附宝只身外出,正在向苍天祈求儿子时,突然间电闪雷鸣,她感觉全身麻木,天旋地转,两眼一黑就昏过去了——不用说,醒来之后就怀上了,还是这个经典套路。

当时部落里的巫婆、神汉们听说这一离奇的怀孕过程后,到处奔走相告,说这里必有圣人降生。

小黄帝一直在他妈肚子里待了整整两年,生生比别人多出十四个月来。据说他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受到神灵的暗中保佑。当地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天空中还不时出现五彩祥云和百鸟朝凤的场景,奇幻无比。

直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黄帝才一声啼哭,在姬水河畔呱呱坠地。中国人的农历有这么一个讲究,叫“二月二,龙抬头”,就是从黄帝的生日来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黄帝一生下来就很不一般,五六个月就会说话,七八岁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具备了超凡的大智慧。

和巫婆、神汉们预言的一样,黄帝既聪明又有才干,待人和善,处理事情也很公平,还特别能够团结大家。所以,在黄帝二十二岁的时候,百姓推选他当了部落首领。从此,黄帝带领大家修建房屋、打鱼、狩猎,过着安定的日子,部落也慢慢变得强大起来。

◎不打仗才能谋发展

炎帝部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渐渐衰落,已经不复当初的强盛了。其他逐渐强盛起来的部族,就企图挑战炎帝部落的权威,这其中势力最大的是九黎族。

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蚩尤这个名称,也是他们首领的通称,就跟罗马皇帝都叫恺撒一样,并不专指一个人。

九黎族的文化在当时算先进的。据说有一次山上发大洪水,金属矿随水流出。蚩尤得到后,首次将金属制成了兵器。九黎族本身就强悍好斗,现在又有了锐利的兵器,他们对其他部族的骚扰便可想而知了。

炎帝部落一开始对蚩尤部落采取和好政策,重用他们,让他们监临四方。没承想他们强大起来后,开始侵略、兼并四方。炎帝为了牵制他们,命他们住到东方伏羲后代的地盘,以便坐山观虎斗。

蚩尤可不傻,他当然不愿意和强大的伏羲部落冲突。看到炎帝势力微弱,蚩尤就有了吞并炎帝部落,取而代之,成为天下共主的想法。

炎帝部落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双方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蚩尤部把炎帝部打得落花流水,把他们的地盘全给占了。

第八任炎帝没有办法,只好带着族人寻找新的根据地。他们看中了黄帝的地盘,开始频繁地向黄帝部发起挑衅。

起初,黄帝一再退让,多次想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但这反而给炎帝部造成了一种黄帝软弱可欺的错觉。于是炎帝部得寸进尺,一再侵扰。

黄帝始终不愿用武力解决问题,他也知道炎帝部落是被九黎族逼到这儿来的,所以他就暂时让出了地盘,带领部落子民向北方迁移,开始了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

黄帝每到一个地方,都虚心地向当地人民学习。他发现别的部落发明了臼,可以把谷子舂成米,于是他也教自己的子民使用臼。不仅如此,黄帝还学会了使用陶器来蒸米饭、熬粥。大家都觉得粮食这样做特别好吃,而且又健康、卫生,于是更加爱戴和拥护黄帝。

黄帝不仅勤奋好学,还特别重视人才。有一次他在海边打鱼,发现了一个叫风后的渔民。黄帝通过交谈发现,风后知道很多伏羲时代教民、养民的道理,有安邦治国的才能,所以就决定把风后留在身边,作为参臣。

后来,在一次狩猎中,黄帝又发现了一个叫力牧的人。此人箭法很准,百发百中。跟力牧一聊天,黄帝就发现他很懂兵法,于是就让他统领部落的兵马。黄帝有了一文一武两个人才,实力和信心都更强了。

在传说中,还有另一个说法,认为风后是东方近海的一个大部族的首领,而力牧是草泽当中强有力的游牧部落首领。他们的实力虽然都很强大,但都愿意追随黄帝。

就这样,黄帝部落的人口一天一天地增加,势力一天一天地壮大,其他部落再也不敢来侵犯了。

◎请尊称我为“黄地”

游牧部落一年四季都得逐水草而居。在搬家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笨重的东西都得人担肩扛,麻烦透了。要是再遇上女人生孩子、老人生病,就更令人叫苦连天了。对此,黄帝也经常唉声叹气。

有一次,黄帝带领部族子民迁到了北方的黄土高原。当时这里森林茂密,地形平坦,很适合长期生存。

他们刚住下没多久,有一天狂风大作,黄帝立刻让百姓人人抱树,各自藏身。他正忙着指挥呢,突然一阵狂风来袭,将他头上戴的遮阳的大帽圈给吹跑了。

黄帝赶紧抓住一棵小树,就地蹲下,眼睛却紧盯着被吹跑的大帽圈。他发现这帽圈被狂风一吹,居然能自己往前滚。

大风平息之后,黄帝赶紧开始做实验。他砍了一根树枝,扎成圆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只见木圈滚了不到一丈远,倒下了。

绝顶聪明的黄帝看到这一幕,沉思良久后,又扎了两个圆圈,并且还在两个圆圈中间各扎了一个十字架固定。然后,他砍了一根长树枝,把两个圆圈分别扎在它的两头,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

这次虽然没倒,但滚了没多远就又停了下来。这时候,黄帝手下的参臣一起走了过来。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儿跟他们一说,足智多谋的风后一听,就有了主意。他赶紧剥了一条树皮,把它拴在两个圆圈中间的树枝上,然后用一只手拉着往前走,两个圆圈就一直往前滚动,再也没有倒地。

黄帝一看,哈哈大笑,一下就醒悟了过来。他叫人再扎两个同样的圆圈,用树枝将四个圆圈连在一起,前面有人拉着,这样就能稳稳当当地向前滚,再也不怕倒地了。

风后一看,又派人去采石场弄来了两个圆形石盘,中间凿个洞,安上一根木棍,木棍中间绑根草绳,拉着草绳就能滚走了。黄帝一看非常高兴,给这新玩意儿起了个名字叫“车”,然后安排人依照统一规格,批量生产。中华民族第一个陆上运载工具——车轮,就这样诞生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车轮由石质的改为木质的,成为了迁徙游牧生活中最重要的运载工具,大大减轻了人力的付出。

后来,黄帝又在这个基础上改装了战车,并命名为轩辕。因为黄帝当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所以轩辕就成了他的正式名字。后来,他手下的人还驯化了马当坐骑,所以黄帝部落里就有了中国最早的战马和骑兵。

黄帝自从被子民们拥戴为部落首领后,一直没有正式的职称。大家伙先后给黄帝起了很多尊称,他都不同意。最后,黄帝自己说:“土是黄色的,能生万物,又是咱们生存的唯一靠山,大家伙又都是黄皮肤,所以就请尊称我为黄地吧。”从此以后,“轩辕黄地”就这么定下来了。

到了殷商时代,一些大臣们觉得祖先称黄色的土地不太雅,而“地”又跟“帝”谐音,所以就把黄土地的“地”,改为了黄帝的“帝”,“轩辕黄帝”从此才沿用下来。

前面讲过,蚩尤因为野心侵占了炎帝的地盘,炎帝才去骚扰黄帝部落。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黄帝部落强大了起来,他们与炎帝部落联手,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蚩尤,战争一触即发。

◎抓住战机定乾坤

黄帝和蚩尤的决战,发生在涿鹿。

这场战争非常惨烈。有的说他们一连打了七十一场都是平手;有的说,黄帝一连跟蚩尤打了三年,进行了九次大战役,依旧没分出个高下。

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八十一个支族,在力量上占据优势。他们依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主动向黄帝部发起攻击。黄帝部派出几个氏族迎战,并且利用位处上流的有利条件,在河流上筑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长时间的战争让双方都很疲惫,也逐渐将战争推向了白热化,迎来了最终的决战。

起初,天气很不好,狂风暴雨,浓雾弥漫,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而对善于在晴朗天气环境下作战的黄帝族非常不利。九次交锋,黄帝族全部战败,他们只好一退再退,寻找反击的机会。

终于,雨季过去,天空开始放晴。黄帝抓住战机,在邻族的支持下,趁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这一天,狂风大作,大风将尘沙吹得满天都是,黄帝命人击鼓鸣号。

蚩尤族的人从没见过这阵势,风沙漫天,根本看不清对面,他们一下都傻了,在战场上乱跑一气,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黄帝一方却无此忧虑。他们用指南车指示方向,在狂风黄沙中向蚩尤族进攻,一举将其击败,并在冀州之野擒杀了蚩尤。涿鹿之战最终以黄帝的胜利宣告结束。

大胜之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到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了封泰山的仪式后,才凯旋西归。

随后,黄帝从蚩尤集团中挑选了一位能服众的氏族首领,继续统领原部族,并强迫他们跟自己的华夏集团结为同盟。

涿鹿之战为中华民族早期的大融合奠定了根基,为中华文明的大统一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此后,各部落一致推举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下共主。因为炎帝、黄帝同为华夏部落,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咱们就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但是还有一些人,并没有归顺臣服。这个问题就比较棘手了,全靠打太费劲,得智取。

黄帝很快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把蚩尤的图腾插在自己的轩辕车上,给那些远方的部族看。这个用意太明显了——你们都知道蚩尤吧,他那么厉害,没少欺负你们吧?现在我征服了蚩尤,又得到了他的兵甲,你们自个儿掂量掂量,想好是跟我和平共处呢,还是要摆开架子练两下。

这下所有的事儿头都不敢轻举妄动了,如果妄动,蚩尤就是前车之鉴。黄帝这招,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光吓唬不行,该打还得打。黄帝整顿武力,讨伐叛乱。远方部族都不堪一击,通通被平定了。北方的一个氏族趁着南方多事,向南侵占,也被黄帝赶了回去。

◎远古时代的文化代表

至此,黄帝的地盘相当大了,主要集中在今天的中原地区。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之后,开始潜心处理内政。

传说黄帝身边的贤臣非常多,他以这些人为师友,请求他们教导。古人理想中的政治领袖,就是要礼贤下士,遵奉年高有德之人,听他们的忠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的经验和知识尤为先民所看中。

黄帝特别重视农业,为此还专门安排官员指导四季农事。从游牧转变为定居农业,是先民的一大华丽转身。这一转,各部落纷纷开始从事耕种,土地的价值开始飙升,所以各部落疆界的划定成为了黄帝的当务之急。

黄帝是天下共主,怎么平均分配,怎么划分清晰,都需要他仔细筹划。他给各部落划分好地盘后,大家便相安无事,开始踏踏实实过日子了。

黄帝发明了舟车,平治道路。交通便利后,部族间往来增多,黄帝处理内政事务也变得更容易了。一时间,天下大治。

在传说中,天文历法是黄帝手下的人发明的,鼓、指南车是他发明的,养蚕织丝是他妻子嫘祖发明的,连文字都是黄帝的手下仓颉发明的。

其实,这些东西到底是谁发明的,很难弄明白。这就像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而是他改良的一样。远古时代的情况就更说不清了,那会儿又没有专利申请,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苦心研发的,那时的发明往往是无数人累积的结果,只是最后派个代表来代表一下罢了。

比如造字的仓颉,他不一定是文字的发明者。虽然他喜欢研究文字,但研究文字的肯定不止他一个人,最后因为他有显著的成绩,所以他的名字就传了下来,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代表。

黄帝战胜蚩尤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儿。随之而来的,是各部族糅杂剧烈,社会变动频繁。新的局势需要新的工具,所以黄帝就集合各部族先民已有的发明创造,将它们改良、推广。因此,在传说中,黄帝和各种发明制作都有关系,这种情形的出现,一方面是后人的推崇,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他做出了贡献。

黄帝去世后,他的孙子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天下共主。在这之后,华夏大地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i4vUPm/OMExsuAXYAr25ZbXeDkEnxxaFO6tl6gMI6rtPNZaFiIF4fDPq4SrvlG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