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国家性排名的出现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USNWR)“美国最好大学”排名(America's Best Colleges)的发表作为大学排名活动的开端。但对大学的评价和排名活动在1983年以前就已经出现。早在1870—1890年,美国教育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f the U.S. Bureau of Education)就开始对美国大学进行分类。1910—193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卡特尔(James Cattell)发布了“美国科学家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根据拥有杰出科学家的比例对大学进行了排名。1925年,前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校长雷蒙德·休斯(Raymond Hughes)发表了“美国研究生院研究”( A Study of the Graduate Schools of America ),对36所大学的26个专业进行了声誉排名。1957年,《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发布了最好的10所大学、男女混合高校、男子高校、女子高校以及法学院和工学院等6个排名。195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海沃德·凯尼斯顿(Hayward Keniston)发表了25所大学多个专业的声誉排名 。早期的大学排名多由政府或学者发布,同行评议和声誉调查是最为常见的排名方法。

1983年,USNWR杂志通过对美国领导的调查评选出“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The Most Influential Americans),引起了广泛影响,受此启发该杂志通过对美国大学校长的调查评选出了“美国最好大学”,并分别于1983年和1985年发布,1987年后USNWR每年单独发布以大学排名为内容的择校指导手册(Guidebook)。此后的20多年间USNWR排名发展迅速,经过多次变革从最早的线下发布发展至线上线下同时发布,从最早的单维度声誉排名发展至今日声誉指标和客观指标兼有的多维度综合排名 。USNWR排名开启了商业性国家排名的时代,它的出现满足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和家长对择校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1983年以来,世界其他国家也陆续诞生了自己的国家性排名。1991年加拿大的《麦克林》( Maclean )杂志、1992年美国的《普林斯顿评论》( Princeton Review )和英国的《泰晤士报》( The Times )分别发布了加拿大“麦克林大学排名”(Maclean's University Rankings)、美国“最好的371所大学”排名(The Best 371 College)和英国“最佳大学指南”(Good Universities Guide) ,是继USNWR排名之后最早出现的一批国家性排名。

随后,大学排名的势力继续扩大,世界各国陆续出现多种机构发布的不同特色的大学排名。在美国,《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1998年发布“全球MBA排名”(Global MBA Ranking),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大学绩效测量中心(The Center for Measuring University Performance,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00年发布“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排名(The TOP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在英国,《每日电讯报》( The Daily Telegraph )、《星期日泰晤士报》( The Sunday Times )和《卫报》( The Guardian )等媒体也陆续加入大学排名的竞争中。在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CHE)于1998年研究发布了“CHE大学排名”

我国的大学排名活动起源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的要求,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以《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作为唯一指标发布了“1987年我国科学计量指标的排序”,1988年科学学所又加入了《工程索引》( Engineering Index, EI ),开启了我国大学排名的时代。随后,1993年开始,广东管理科学院连续每年发布了“中国大学评价” 。此外,网大于2000年起研究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于2003年起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报告”以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于2004年起发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 也是我国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大学排名。

二、大学排名的国际化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大学的评价也不再仅限于一国之内,大学排名跨越了国家界限进入全球化的时代。2003年,为比较上海交通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首次将全球大学的学术表现放在同一框架内进行衡量,并发布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成为世界首个多指标全球性大学排名。

随后的2004—200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委托QS(Quacquarelli Symonds, QS)公司收集数据,每年共同发布世界大学排名——“THE-QS世界大学排名”。2010年起THE终止与QS公司的合作,独立推出新的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而QS公司则自2010年起沿用原来“THE-QS世界大学排名”的方法单独推出全球大学排名 。目前,ARWU、THE和QS排名的结果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是影响力较大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此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还包括: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下属的网络计量学实验室(Cybermetrics Lab)以文献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为基础发布的“世界大学网络计量学排名”(Ranking Web of Webometrics)。中国台湾“高等教育评估和认证委员会”自2007年以来对大学年度发表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发布的“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表现排名”(Performance Rank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World Universities) 。为突破现有排名的局限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近年来资助欧洲多家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创立的不计算总分和名次、允许用户自主选择指标的多维度大学排名——“欧洲多维排名”(U-Multirank)。

目前,全球性大学排名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它的出现既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结果,也将高等教育推进到了一个更加全球化的时代

三、大学排名产生的争议和影响

如果将1983年USNWR排名的发布作为大学排名正式诞生的标志,排名自诞生以来发展至今仅有30多个年头,但排名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大学排名从最初为那些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提供择校指导,发展到今日被大学、政府、用人单位以及捐赠者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广泛关注和应用。学生和教师应用排名选择学校,高校应用排名设置目标、定标对比、管理内部事务,政府应用排名反思国家的高等教育和科技政策,捐赠者应用排名进行捐赠,用人单位应用排名进行毕业生的招聘。

但另一方面,大学排名自诞生之日起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学者们认为简单地将几个指标进行综合无法对大学的质量和声誉进行全面的衡量,现有大学排名的方法论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利益相关者对大学排名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很多质疑,随着排名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大学甚至发生过联合抵制大学排名的事件。

虽然大学排名引起了诸多争议,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排名已经广为流传,也不可能会消失”。在大学排名存在缺陷,但又受到广泛应用的矛盾冲突背景下,要保证各主体应用排名行为的合理性,深入研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应用大学排名的、他们应用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应用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不仅很有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因此本书选取大学排名的应用作为研究主题,对不同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原因/目的、产生的影响进行分类分析,对大学排名在应用行为中所发挥的价值进行评估,最终为未来合理、有度、有效地应用大学排名提供有益的建议。 drntX/BjJ0kiYJcsc6gibMO/SIOB8bnddqZ6h9OvvqSXnklJtOgog0cloQadfd0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