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

题解

发动战争往往是为了谋取一定的利益,比如巩固政权、扩疆拓土、掠夺财物等。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战争就是国力的较量,因此长期作战必定损耗国力,导致国内虚空。在分析战争的利弊时,孙武提出了“以战养战”“因粮于敌”“兵贵胜,不贵久”等思想。

速胜的思想,是孙武军事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和精彩部分。他们认为,长期用兵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国家贫困,百姓困苦,其他国家也会乘机进犯,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所以,他们提倡“拙速”,反对“巧久”。两千多年前,孙武能提出速胜的战术思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现代战争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战役战斗上的速决,同时还会强调战略上的持久。尤其是处在战略防御地位的军队和进行正义战争的弱国抗击强大敌人的入侵时,更要在持久、积极的战略防御中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孙武在本篇中围绕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明确地阐述了物质基础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两条重要的原则:一是“取用于国”(军需物资由国内运送);二是“在粮于敌”(从敌方获取物资)。前者是后方支援、运输;后者是取之于敌,就地补给。孙武和曹操尤其强调要“因粮于敌”。这条原则在现代战争中也经常被用到。

第二篇
作战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 (1) ,革车千乘 (2) ,带甲 (3) 十万,千里馈粮 (4) ,则内外之费 (5) ,宾客之用 (6) ,胶漆之材 (7) ,车甲之奉 (8) ,日费千金 (9) ,然后十万之师举 (10) 矣。

注释

(1)驰车千驷:驰,奔、驱。驰车,快速轻捷的战车,古代亦称“轻车”“攻车”。驷,原称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后通指四匹马拉的战车,此处作量词用。此句意为战车千辆。

(2)革车千乘:革车,一般认为就是守车、重车、辎车。“乘”,辆,也是古代一辆四匹马拉的车子。《说文》:“车轭驾马上曰乘,马必四,故四马为一乘。”这里也作量词用。此句的意思是专门用于运载粮草和军需物资的辎重车千辆。

(3)带甲:戴盔披甲,此处指全副武装的士卒。

(4)千里馈粮:馈,这里作供应、运送解。当时的战争往往都是深入敌境,远离后方,所以需要有很长的后勤补给线,跋涉千里辗转运输粮草。

(5)则内外之费:内外,这里指前方、后方。此句意为前方后方的开支花费。

(6)宾客之用:宾客,诸侯使节以及游士。此句指招待诸侯国使节、游士的费用。

(7)胶漆之材:通指制作和维修弓矢等军用器械的物资材料。

(8)车甲之奉:车甲,车辆、盔甲。奉,同“俸”,费用、开销。此句泛指武器装备保养、补充的开销。

(9)日费千金:千金,巨额钱财。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财力。

(10)举:出动。

译文

孙子说:要兴兵作战,需要准备的物资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兵法智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孙子的这句名言千百年来在民间口耳相传。“粮草”是一个统称,指的是战争物资。要上战场了,要去收复失地或占领城池了,为“举十万师”保驾护航的是战争物资。在古代战争中所需准备的东西,孙子在这里为我们列了清单: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耗费千金。孙子还说,只有这些物资储备充足了,才能不使前期的苦心策划付之东流,才能一鼓作气打个大胜仗。

人生如战场,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打个大胜仗,同样要准备充足的物资。这里的物资自然不是战车粮草,而是知识的储备,经验的积累。

在我国的体育界,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并坚持不懈为自己的人生战场准备着“物资”。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任体育教练的父亲影响,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头矮小,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还要做一百个发球接球的动作。当时的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都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勤学苦练之下,十岁的邓亚萍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总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会湿透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致使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得厉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而这样刻苦的训练也终于为她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她先后十四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八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也是第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获得过四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乓球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人生一世不可虚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如果你想赢,就要准备好“物资”,厚积而薄发。然而准备的过程是艰辛的,你准备好了吗?

原文

其用战也胜 (1) ,久则钝兵挫锐 (2) ,攻城则力屈 (3)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4)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5)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6) ,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7)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8)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9)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10) 也。

注释

(1)其用战也胜:胜,取胜,这里作速胜解。指在战争耗费巨大的情况下用兵打仗,就要求做到速战速胜。

(2)久则钝兵挫锐:钝,疲惫、困乏。挫,挫伤。锐,锐气。意为用兵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军队疲惫,锐气挫伤。

(3)攻城则力屈:力屈,指力量耗尽。屈,通“绌”,竭尽。

(4)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暴,露,“曝”的本字。国用,国家的开支。意为长久陈师于外就会给国家经济造成困难。

(5)屈力殚货:殚,枯竭。货,财货,此处指经济。指力量耗尽,经济枯竭。

(6)诸侯乘其弊而起:弊,疲困,此处作危机、危难解。其他诸侯国家便会利用这种危机前来进攻。

(7)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后,后事,此处指败局。意为即便有智能超群的人,也将无法挽回既成的败局。

(8)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

(9)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意为长期用兵而有利于国家的情况,从来不曾有过。

(10)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不尽知,不完全了解。知,了解、认识。害,害处、危害。利,利益、好处。意为必须充分认识用兵的危险性。

译文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得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力不足。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所以,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

兵法智慧

用兵作战很多时候是在与时间较量。首先,因为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长期作战就会加重国民生产的负担,导致国库虚空。没有了后方的支持力量,战争会很难再继续,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其次,士兵在外长期作战必定会劳累过度,而且离家时间长了思乡情结难免加重,必然会无心应战,这些同样会导致战争的失败。因此,作战提倡速战速决,一方面可以减少财力的消耗,另一方面快速作战军队士气高昂,胜利的机会也会加大。孙子提出的“速战速决”,对用兵作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面临机遇时就如面临战场一样,变数和风险是永远存在的。只有深谙“速战速胜,缓而败之”的道理,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众所周知,比尔·盖茨的成功就是面临机遇时速战速决而取得胜利的最好例子。

20世纪70年代之前,计算机中的大型机占据着主导市场,它们藏身于高等学府的实验室或科学家们的科研室中,需要多人站立操作。构成它们的元件十分庞大,如果强行缩小配置又不够大,也没有正式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当时,家庭计算机甚至没有走入人们的意识里。

1975年,比尔·盖茨还是哈佛大学法律系二年级的学生,一天他在《大众电子学》封面上看到Inter个人计算机的照片,这一发现使从小就在计算机方面显示出过人才能的比尔·盖茨兴奋不已。他相信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即将到来。

比尔·盖茨主动给MJTS公司的老板写信,要为他的个人电脑配备BASTC解释程序。这套简单的程序让濒临破产的艾德·罗伯茨凭借可以简单操作的微型计算机重新获得了生机。几乎在一夜之间,MJTS公司所收到的现款不但填平了三十万美元的赤字,而且还有了二十五万美元的盈余。拥有个人计算机的机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把支票和汇款寄往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公司。更有一些计算机迷乘坐飞机来到阿尔伯克基,希望能够更快地得到个人计算机。后来比尔·盖茨从哈佛中途退学,和艾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现在闻名遐迩的“微软”。

1973年,比尔·盖茨和一起在哈佛大学念书的科莱特成为好友。两人都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天才。1975年比尔·盖茨决定退学,他邀请科莱特的时候,科莱特觉得他的想法简直不可思议,所以拒绝了。而在比尔·盖茨小有成就,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之后,再次邀请已经毕业了的科莱特,同样被他拒绝了。

1992年,科莱特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时,大二退学的比尔·盖茨个人资产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六十五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富豪。

1995 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比尔·盖茨则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一千五百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次他成为了全球首富。

科莱特后来终于进入微软公司,并很快成为微软的中坚力量。但比尔·盖茨却在这时急流勇退,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回馈社会。于是比尔·盖茨在全球首富和创业神话之上,又加了一个著名慈善家的称号。科莱特是一个事事要准备周全,在机遇面前仍然稳坐江山的人才,但似乎总是晚了一步。

卡耐基曾经说过:“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

就连比尔·盖茨自己也说:“该创业的时候,不能因为自己的某一点条件没有具备就去等待。事实上,要等到哈佛大学毕业后再创业,那么现在的世界首富肯定不会是我,我敢肯定。”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 (1) ,粮不三载 (2) 。取用于国 (3) ,因粮于敌 (4) ,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5) ,远输则百姓贫 (6) 。近于师者贵卖 (7) ,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8)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9) 。百姓之费,十去 (10) 其七;公家之费 (11) ,破车罢马 (12) ,甲胄矢弩 (13) ,戟楯蔽橹 (15) ,丘牛大车 (1) ,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 (16) ,食敌一钟 (17) ,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 (18) ,当吾二十石。

注释

(1)役不再籍:役,兵役。籍,本义为名册,此处用作动词,即登记、征集、按名籍征发。

(2)粮不三载:三,多次。载,运输、运送。粮草不多次运送。

(3)取用于国: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

(4)因粮于敌:因,依靠、凭借。粮草给养依靠在敌国就地解决。按,“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是孙子军事后勤思想的核心内容。

(5)国之贫于师者远输:师,指军队。远输,远道运输。此句意思是说国家之所以因用兵而导致贫困,是由于军粮的远道运输。

(6)远输则百姓贫:远道运送就会造成百姓的贫匮。

(7)近于师者贵卖:近,临近。贵卖,指物价飞涨。意为临近军队驻扎点地区的物价就飞涨。按,古代往往在军队驻地附近设置军市,以供交易。

(8)丘役:丘,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古代以丘为单位征集的赋税。丘役的意思是军赋。

(9)中原内虚于家:中原,此处指国中。此句意为国家百姓之家因远道运输而变得贫困、空虚。

(10)去:耗去、损失。

(11)公家之费:公家,国家。费,费用、开销。

(12)罢马:罢,同“疲”。疲惫不堪的马匹。

(1 3 )甲胄矢弩:甲,护身的铠甲。胄,头盔。矢,箭镞。弩,弩机,一种依靠机械力量发射箭镞的弓,在当时为杀伤力颇大的新式武器。

(14)戟楯蔽橹:戟,古代戈、矛功能合一的兵器。楯,同“盾”,盾牌。蔽橹,用于攻城的大盾牌。甲胄矢弩、戟楯蔽橹是对当时攻防兵器与装备的泛指。

(15)丘牛大车:丘牛,从丘役中征集来的牛。大车,指载运辎重的牛车。

(16)智将务食于敌:智将,明智的将领。务,务求、力求。意为明智的将帅总是务求就食于敌国。

(17)钟:古代的容量单位。每钟六十四斗。

(18)萁秆一石:秆,泛指牛、马等牲畜的饲料。石,古代的重量单位。每石一百二十斤。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粮食,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驻军附近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必然导致物资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将军一定要从敌国解决粮草,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

兵法智慧

战争消耗巨大,必须从国内征收沉重的赋税给予战争强大的支持,长期则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必然使得百姓贫穷,民怨声声,更可怕的是财物枯竭。“军无粮食则亡”而“以战养战”的军事思想是人性化的体现之一,也是军事重视后勤保障思想的体现。在外作战,将帅首先要做的是夺取敌人的粮草,这样一方面会使敌人物资短缺,消耗敌人的力量;另一方面,还能使得我方的粮草得到补充;同时这样得到的粮食,比起在国内运输至前线要节约很多的运输成本,可谓“一箭三雕”。

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个人的力量有限,充其量不过是森林中的一棵树。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站在有利的位置,同样也使战斗力加强。“联盟”这个概念运用于国家管理中就好比“以战养战”,联盟国家之间必定也会有利益冲突,但是这并不妨碍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竞争,只要竞争力得以加强,自然就会把别人比下去了。因此,“因粮于敌,以战养战”的思想同样适合政治层面。

1938年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进行了疯狂的围剿,他们奉行“三光“政策,把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逼到了绝境。国民党反动派则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糊涂政策,置中国人民于不顾,先后调集八十多万军队配合日寇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再加上华北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困难重重。1941年和1942年几乎缺衣断粮,工作人员冬天都没有被子盖。当时中央领导们穿的是打着补丁的破衣服,吃的是黑豆、秕糠、野菜。大批战士由于营养不良患上了多种疾病。寒冬腊月,冰天雪地,不少干部战士只穿着夹衣,光着脚。由于内部生活艰难,加之外部敌人的进攻,革命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后,在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下,各根据地军民很快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热潮。

从1939年起,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普遍实现了部分自给,有的实现了取之于己超过了取之于民。

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就地取食,以战养战”,但又是更高层意义上的“就地取食,以战养战”。我们伟大的党在“因粮于敌”无门,在革命根据地也没有物资的情况下,开辟了第三条路——实现军队物资的自给自足,不仅如此,还带动了根据地人民生产的发展。

战争的残酷和战争带给人的绝望,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体会的。但和平年代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四面楚歌、陷入绝境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战斗的呢?

许多人都抱怨工作的乏味,甚至抱怨工作对自己的摧残。如果说工作是一场战争,我们在不得不持久参战的情况下,已经人疲马乏,弹尽粮绝。怎样才是明智的选择?孙子在这里告诉我们要“就地取食,以战养战”,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工作中汲取营养,找到乐趣,从而享受工作。

原文

故杀敌者,怒也 (1) ;取敌之利者,货也 (2)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 (3) 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4) ,车杂而乘之 (5) ,卒善而养之 (6) ,是谓胜敌而益强 (7)

注释

(1)杀敌者,怒也:军队英勇杀敌,关键在于激励部队的士气。

(2)取敌之利者,货也:货,财物。这里指用财物进行奖赏,以调动广大官兵杀敌制胜的积极性。句意为要让军队夺敌资财,就必须先依靠财物奖赏。

(3)已:同“以”。

(4)更其旌旗:更,变更、更换。旌旗,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是重要的军中指挥号令工具。意为在缴获的敌军战车上更换上我军的旗帜。

(5)车杂而乘之:杂,掺杂、混合。乘,驾、使用。意为将缴获的敌方战车和我方车辆掺杂在一起,用于作战。

(6)卒善而养之:卒,俘虏、降卒。意为优待被俘虏的敌军士卒,使之为己所用。

(7)胜敌而益强:益,增加。指在战胜敌人的同时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译文

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怒之,激励之。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以缴获的财物作为奖赏。所以,在车战中,抢夺十辆车以上的,就奖赏最先抢得战车的。而夺得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抢得的战车编入我方车队。要善待俘虏,使他们有归顺之心。这就是战胜敌人且使自己愈发强大的方法。

兵法智慧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战场上杀敌,仅依靠将领们武艺高强、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战场上真正的主角是一群训练有素,杀敌勇敢无畏,有着“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情怀的士兵。所以,能够对士兵们进行战前思想动员和战斗力的激发是战事中制胜的关键。

激励士兵的士气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确实能够创造奇迹。项羽早年发迹的时候,“巨鹿之战”让他一战成名,奠定了他楚霸王的威名。而在这闻名于世的一战中,激励士气的破釜沉舟也被世人广为传颂。

公元前207年12月,秦军大将章邯率二十万大军围攻赵国,并调王离二十万大军围困赵王于巨鹿。赵王无奈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项羽为副将,率军六万余北上救赵。

谁知宋义率军到了安阳就停了下来,一连四十六天按兵不动。他是惧秦军人多势众,所以打算在秦军与赵军打完了之后再出兵,坐收渔翁之利。不仅如此,他还在军中大吃大喝,全然不顾将士们忍饥挨饿。项羽几次建议进兵未果,便进营帐痛斥其行为并杀了他。士兵们于是拥护项羽为上将。

项羽随即派一队人马断了敌人的粮草,后亲自率领部队渡过黄河。过黄河之后,项羽先让将士们好好地大吃了一顿,然后就把过河的舟船凿沉,砸了做饭的锅,烧掉营房,只带三天的干粮。项羽断了将士们的后路,并鼓励他们:打败秦军就有吃的了。

战事拉开序幕,将士们无路可退,只能奋勇杀敌,以一当十,杀得敌人闻风丧胆,救援秦军的诸侯望而却步,不敢上前。项羽以少胜多大破秦军二十万,迫使剩下的二十万军也在不久后投降归顺。

巨鹿之战后,项羽声名大振,威慑诸侯。这与他自身的骁勇善战和善于激励士气是不可分的。但是也和秦国暴政失去民心有关。大秦王朝短短十几年的统治就灭于他人之手,其暴政悲剧其实在统一六国之时,秦国对待俘虏的态度中就初见端倪。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下令攻打韩国,秦军攻下了韩国的交通要塞野王城,切断了韩国战略要地上党郡的信息交通,韩国惊恐。

韩国国君决定割让上党给秦国以求和,不料上党郡守冯亭坚决不降秦,他上书赵王,要把上党郡奉上以求得赵王救援。当时赵国曾对此事进行商讨,一部分大臣不同意接收上党郡,认为倘若接收上党郡,那么秦赵之间必有一战。但是一部分臣子包括赵王,贪图眼前的利益,决定发兵上党郡。

秦国大怒,发兵伐赵,两军相遇长平,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当时赵王派廉颇为此战主将,廉颇采取不应战、坚守城池以逸待劳的打法,拖住秦军三年之久,秦军后勤供给渐渐吃力。于是用千金使了一个离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贪生怕死,不敢应战。赵王中计,召回廉颇,重新派去大将赵括。赵括其人狂妄自大,只会纸上谈兵。他当上主帅后,在尚不知敌军实力情况下,即下令全军迎战,盲目进攻。秦将白起一看正中下怀,他佯装退败诱敌深入,把赵军引进了包围圈,分三段歼灭。双方野战数月,赵军弹尽粮绝,溃不成军,赵括被射杀,四十万赵军群龙无首,全部投降。

白起表面上说会善待赵军,身强力壮者会编入秦军,而老弱病残的士兵则可以回到赵国,甚至以酒肉相待。正当赵军放松警惕、丢盔弃甲之时,白起却下令坑杀(活埋)赵军,仅留下二百四十个年龄尚小的赵兵回赵国报信,以震慑六国。四十万毫无防备的赵军俘虏全部被坑杀。消息传入赵国,整个国家“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

秦国坑杀赵军,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在这之后,赵国上下一心,坚决抵抗,对秦国仇深似海。在秦国统一的道路上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即使在秦统一之后,赵国军民仍然伺机而动。大秦王朝坑杀的伎俩在统一后也用过——焚书坑儒。但也正是这些天理不容的暴政为后来人民的反抗埋下了火种。秦王朝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在秦二世手中就宣告灭亡了。

都说看一个人的水平怎么样,看这个人如何对待敌人就知道了。对手可以使你奋发,也可以使你强大。善待对手才是真英雄。

原文

故兵贵 (1) 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 (2) ,生民之司命 (3) ,国家安危之主也 (4)

注释

(1)贵:重,推重。

(2)知兵之将:知,认识、了解。指深刻懂得用兵之法的优秀将帅。

(3)生民之司命:生民,泛指一般民众。司命,星宿名,主死亡。意为普通民众命运的掌握者。

(4)国家安危之主也:主,主宰。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者。

译文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兵法智慧

战争宁可“拙胜”,不求“巧久”,战争的危害性使其必须与时间做一做较量。时间是胜利的保证,曹刿论战时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锐气很重要,士兵缺乏战斗力就会不战而败,只有争取到时间才能保证士气一直高昂,后方物资充裕才能保证军事开支,而两者都是作战的基本需要。另外,战况是瞬息万变的,此时的计谋也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起到有效的作用,错过时机便失去了夺取胜利的良机。因而战争必须“速战速决”,而不可久战。

古代军事历史中,因延误战机而导致整场战争失利的例子不在少数。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军派大军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急召名将廉颇商议,问阏与是否能解救,廉颇认为:阏与距邯郸非常远,而且道路崎岖险阻,很难救援。赵惠文王又召乐乘商议,乐乘的想法和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赵奢商议。赵奢认为: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像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骁勇的将领能取胜。赵奢的想法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去解阏与之围。

当时,秦军在围困阏与的同时,派出一支部队向东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以成犄角之势,牵制赵军的救援行动。赵奢通过侦察得知这一情况,从邯郸出发行军三十里就下令安营扎寨,命令加固营垒,按兵不动。为隐蔽作战意图,又下令:“胆敢谏言采取军事行动的人,一律处死。” 秦军驻扎在武安城西,列阵大喊大擂,武安城内的屋瓦都震动了。军中有一人忍不住建议火速去救武安,立即被赵奢斩首。就这样,坚持了二十八天,赵奢下令再次加固营垒,形成一种赵军怯弱只想保邯郸的假象。秦军派遣间谍潜入赵军打探虚实,赵奢假装不知,暗中下令让他自由行动,用好吃好喝招待他,并放他回了秦营。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非常高兴,认为阏与即可攻取,便放松了警惕。

秦军间谍走后,赵奢立即下令,集合部队,卷甲而趋,疾驰两天一夜赶到距阏与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秦军听说后,慌忙派军前往迎敌。这时,赵军中有一位名叫许历的军士向赵奢建议:“秦军来势凶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对付。”赵奢问:“该如何应付?”许历说:“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先到者必胜,后到者必败。”

赵奢采纳了许历的建议,立刻发兵万人,抢占了北山制高点。秦军赶到后,争夺北山制高点,却无法攻占,拥挤于山下,形势十分被动。赵奢利用有利地势,居高临下,指挥全军猛烈攻击秦军。秦军大败,撤去对阏与的围困,逃回了秦国。

阏与之战,使秦国遭受了一次重大的挫折,很多年都不敢轻举妄动,恐怕重蹈阏与的覆辙。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又封许历为国尉。

“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关键在于做好战前的准备和谋略之后,要迅速出击,以快攻配合作战,否则就会贻误战机。曹操说:“拖延过久则不利。”战争如同火一样,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烧了自己。战场形势瞬间变化,一方面战术谋略只在一定时间内有最佳效果,而抢占先机是赢的基础;另外一方面,在信息化日益密集的战场,快、准的特点是战争形势的需要,一旦被对方看穿,先下手为强,就会使我方被动,事先准备的策略和谋划就会全部泡汤。 W3gHAiNChxaPBNUTH5srRyfWhM4HpNDKKycU+ZNTPJLMJpin5yRduApsNBqHvH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