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其二 天津 凭吊 与严、王二子晤谈

船驶离芝罘。由庙岛、沙门岛,及星罗棋布于山东、辽东,构成渤海咽喉之诸群岛间穿行而过。当其时,夕阳欲坠,岛影如画,风力渐渐加大,海浪稍稍变得狂暴,但还不至于有玄海那么厉害。第二天,即十一日的上午八时,船行至大沽海面。这一带海水黄浊,水天间浑莽一片,凭借双筒望远镜才稍稍望见大沽炮台。十一时余,与船员村山及同船而来的田中氏一起,登上中国人之小舢板,驶往白河口。船夫四人,随从潮势之消涨,或下棹,或张帆,或曳绳,及至从炮台下驶过,进入河口,差不多已是下午三时。大沽炮台罗列于河口海岸,擂土筑成,虽甚工巧,只是显得单薄,形状细长,给人的感觉,俨然将实用混同于儿戏。炮也不见有海岸炮那般巨大,之所以还能持以固守,想来大致是因为有三四哩的浅滩,难以从海面趋近攻击的缘故。在两岸炮台间溯行不到数町 ,船夫似乎担心白河曲折迂远,抵达塘沽费时,将贻误火车班点,遂频频手指日头,示意太阳行将落山,催我等弃船上岸步行,他们则担着行李跟随在身后。路上遇到三四个苦力,死乞白赖,纠缠不已,遂将行李交托给他们。这段路虽不过三四华里,却无一处树荫,顶着烈日行路,实是害苦了我等不习惯于徒步行走之人。抵达塘沽车站前邦人伊野氏经营之球乐场休憩时,已是汗湿衣衫,口干舌燥,差不多快要喘不上气了。讨得一杯茶来喝过,乘上五时发车的火车,在铁路上行走二十七哩,于下午六时半,抵达天津租界。

铁道为单线,轨道很宽。客车有头等、二等车厢之分,但即便头等车厢,也无铺席褥垫,十分简慢。只是车厢构造之坚固,似要胜过我日本铁路客车之一筹。没有行李托运一说,均由乘客自行携入车中,并自行监管。而在无遮无盖、听任日晒雨淋的货车里,一直站立到终点的乘客人数,则远远多过客车乘客的人数。车到站后,照例无人维持秩序,这便是中国之特色了。担运行李之苦力与车夫蜂拥而至,甚至闯入车厢,场面之嘈杂,实难形容。据说,稍有懈怠,行李即被盗走,乃是常有之事。进入租界,照例要踏过架设在白河上的船桥。这一带人群极为杂沓,在蒙蒙烟尘间,彼此拥挤着走过,方知要看住担扛行李之苦力,大非易事。恰好有前往天津的伊野氏一路陪同,得到熟谙一方水土的伊野氏指点,我们一行才不至于迷失于路途,幸哉甚矣。

透过车窗左右眺望,平芜接天,墁平如抚,不见丘陵。树木只看到杨柳,甚至不成其为树林。惟有栽种着高粱的田地,与上下及四面皆涂抹着泥土的村落人家,散落在这中间。天色与原野的相接处呈现为黄褐色,可见尘土之沉厚,竟致炊烟穿行于高粱地时,都不胜重负,难以升腾,只得横斜在一边。随处可见马群,马匹矮小而又精瘦。支起拱形顶篷的旅行马车一路奔走着,煞是有趣。到处是星罗棋布的坟墓,泥土本少黏性,风吹雨打过后,棺木的棱角便裸露在了外面,惨不忍睹。凡此种种,就像早已预料的那样,便是中国之景物了。

三井物产会社、日本领事馆及正金银行 分行,是十一日晚至十二日,我们所走访的三个去处。在三井,邂逅了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当年在东洋青年会共事过的会友加藤主计氏。领事馆的井原真澄氏,是我在台湾时 便已结识的熟人。受到了十数天来一直渴望着的日本饭菜的款待,大喜过望。此外还会见了郑领事。正金银行的好友小贯氏,是上个月来到此地的,天津之行遂全得仰仗他来尽东道之谊了。此外,还叩访了大阪商船会社主管杉山氏下榻之阿斯特尔旅馆(Astor House Hotel)。杉山氏说,他是因视察清国航线一事,由上海来此,本有前往新开放口岸所在地秦皇岛视察之意,但因为归期迫在眉睫,恐怕难以成行了。

天津租界,位于所谓的紫竹林一带,西洋建筑鳞次栉比,其气派之壮丽,实为预想之外,系咸丰十年(我日本万延元年)开设,与府城相距约一里 许。河口虽未如大沽,呈埠头状,然而里边却有这么些交易市场,殊为意外。与东京周遭相比,这里尘土更易轻扬,迷蒙一片。气候从这个月起就已进入凉爽季节,东京还在残暑中,故而要比东京好过许多。因为是空气干燥的地方,即便是盛暑,气温高达一百十度上下,也不至过于酷热难当。

据说侨居天津租界的日本人有七十余人,有正金银行、三井、有信、樋口、武斋号等诸家商号。棉纱进口今年已压倒了印度棉纱,份额上升已达其两倍之多,其中三井经手的份额占到了总额的八成,以致中国人经手的进口额反而成了小额。贸易份额甚大,而侨民人数相对甚少,且邦人地位甚高,可与其他外国人并起并坐。井原氏认为,此番情形,为天津所特有,中国其他开放口岸则并不多见。我日本专辖制租界,位于紫竹林与府城之间,濒临白河。河滩一带,中国人所建之住屋,密匝猬集,不留一寸空地,对其做出整理,需要诸多费用。

天津租界之盛衰,实与白河休戚相关。三四年来,河道益发迂回,河底日趋淤塞。以往涨潮时,千吨以上船舶都能靠泊租界岸边,如今则连小轮船都难以上下其间;纵然涨潮,大轮船也仅能傍近塘沽车站一带,两千吨以上船只,则难矣哉!浚疏河道之效力究竟如何,此一大问题,虽则天津租界各国侨民及清朝官吏有所讨论,但却莫衷一是,尚未听说有何定论。

天津设府,还是近代的事。明代永乐二年,沿海设卫之际,天津亦跻身其间。清雍正三年,始改为直隶州,隶属顺天府;八年,始得升擢为府。如今俨然成为一大都会,人口号称有九十万之众(实际则为四五十万),但其城郭却不大,以致其街市,多半都在城外。

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制府由保定移驻此地;二十余年间,因引进泰西新文化、新事物,在此地设立了众多的学校与机器制造局。海光寺机器局便雇用有工匠六七百人,用机器制造洋枪(即我日本之“小铳”)洋炮。据闻,另还设有东机器局,雇用工匠达两千余人,专门制造火药及各种军械,并雇用洋人工匠作为监督。水师学堂便位于东机器局一侧,系光绪六年李鸿章奏请设立。武备学堂则在杏花村隔河对岸,据说同为李鸿章奏请所设,学生定额为三百人,乃陆军士官之培训所,学堂兼学德语。育才馆则由光绪二十一年直隶总督王文韶所奏定,学生六十人,学英文、理学诸科。北洋大学堂,系同一年由盛宣怀筹款扩充,学生定额为二百余人。此外,俄文馆、卢汉铁路学堂、法文学堂等,均系近三四百年以来所创设者。

滞留天津期间,所遇之事,特别值得记述者,乃是与严复、王修植、方若诸氏之晤谈,以及凭吊同乡友人石川伍一死难之所一事。

石川伍一与我,同乡加之同庚,甲午战争之际任军事侦探,为战事中最先殒命之人。此次旅行,必欲凭吊其亡命之所而后安。至天津,屡屡向人打听其亡命之地,竟无人知晓。本来记得传说是被枪杀于天津西门外,照片则表明是古坟累累的郊外荒原。十五日下午,从租界所在地紫竹林,来到天津府城外,穿过据称天津最繁华的锅店街、估衣街,一路转转盘盘,来到西门前,由这里径直向郊外走上数町,穿过社稷坛、先农坛、烈妇坟、育婴堂、施粥厂,来到村落人家的尽头处,果不其然,但见千百个不知其名者的土馒头,零零星星地,与渺茫的原野浑然一色。我友战乱身亡之地虽无从辨认,但追想当年,心中感慨满溢而出,难以自抑。然而,石川殒命未及数年,竟不见有人以一石标识他的名字,而天津的侨民中,也没有一人知悉他的殒命之地,这尤其令人深感凄怆。

与严、王诸氏会面,即为是日夜晚。由我设一小宴,招请他们至我下榻处的第一楼。大前天,即十三日,去《国闻报》馆见到记者方若(号药雨)时,顺便问及此地有哪些名流,方氏即告以数人名氏,分别为:

严复,字又陵,福建侯官人,现为北洋候补道,水师学堂总办。

王修植,字薨生,浙江定海人,现为北洋候补道,大学堂总办。

陈锦涛,字澜生,广东南海人,现为大学堂西文教习。此人为清国算学名家。

蒋国亮,字新皆,浙江诸暨人,举人,现为育才馆汉文教习。

温宗尧,字钦夫,广东香山人,现为海关译员。

王承传,字钦尧,安徽桐城人,现为旗兵学堂德文教习。

均为通晓时务之人。本想请他们汇集一堂,见上一面。但《国闻报》西村氏忠告说,按中国人习惯,官阶不等,汇集一堂,则有所不便,故决定先宴请严、王二氏,方药雨及西村、安藤虎男(三人均为《国闻报》记者)、小贯庆治等人,也一并招请。

严复年岁四十有七,二十年前曾作日本之游,十年前游学英国三年,熟谙英语,译有赫胥黎著书,名《天演论》者,印行于世。眉宇间有英爽之气。戊戌政变以来,于人人钳口、噤言自危之际,此公往往谈论纵横,不惮忌讳,盖系此地第一流人物也。王氏年岁四十有一,容貌温藉,为人得体,虽不解西方文字,犹任现职,是个有才干的人物。方看似犹三十上下,号药雨,兼擅作画。与他们所作一夕之谈,多半以笔代舌,虽尚来不及互尽底蕴,但也足以见出这些多少有些新思想之人物,所持有之主张,因而择其要者,记录如下:

王 昨日方君见告,先生游历至此,未待我等尽地主之谊,即承先施之雅,甚感甚歉。严君已有转约,想来惠然肯来。

闻先生为《万朝报》馆主笔,平日想必富于著述,不知是否悉已印行?能否以之见示?

我 平生从事报纸行当,所著成书不多,身边所携仅一种,当乞贵鉴,只是邦文印行,难以得到大雅批正,此为恨事耳!(遂以《近世文学史论》一册相赠。)其余如《诸葛武侯》及《泪珠唾珠》,今皆未及携来。

敢问贵国时局,当从何处着手,方见起色?

王 政府诸公,大多已是耄耋之年,倦怠于政务,必无改革之望。鄙意须从百姓自相团结做起,只是鄙国之人不学无术者居多,见解甚为短浅,恐怕一时尚难语及。

我 贵国时事,尚难变法耶?

王 目前尚无从语及,大约十年之后,列国交相逼迫,即便上层不变,下层也不得不变矣。

我 变法亦非可以轻易谈论之事,鄙邦三十年来,以变法为富强之本,然而,今日看去,措施失当者,亦复不少,这一点,宜乎贵国志士引以为鉴戒。只是鄙邦之人勇于进而拙于守,贵国之人则相反。进者退之,退者进之,贵国今日之事,想来犹未遑言守成耳。

王 尊见甚为高明。去年诸君子,亦正坐知进而不知退之病。

我 康、梁二君,我在海东曾见过。康氏意气过锐,此所以招致失败者也。开百年太平之基,当以培育精英为务。先生职已存此,望有待百年之后方能见效之事,毋期以岁月之间即成。只是,未来十数年后,不知贵国成何情状,为可虑耳。

北洋大学堂,俊彦之士想必甚众,敢问现有学生几何?所课何事?

王 敝学堂学生,分为八班,每班三十人。自进入学堂之日算起,八年后始得毕业。前四年教以传统之学,后四年则分习专门。专门则有律例、工程、矿务、机器四科。敝人不通西国文字,忝列此职,抱愧之至。

以外国文教授工艺、制造之学,事倍而功半,鄙国今日教育之法,即坐此病,此乃世界各国所无者。鄙意以为,教育之事,还须从广泛翻译做起。

我 译书之局,今已撤销乎?

王 北京去年已撤,目下上海学堂译局犹在,只是主其事者,均系急功近名之人,务以翻译武备之类书籍为要,则又误矣。近日严君拟在天津开设译局,已向北洋大臣言及此事,只是尚未得到允准。

先生明日将赴北京,不克叙杯酒之欢,甚歉。大约十日之后,不佞亦拟赴京,不知先生在京将作几日勾留?

我 当有十数天时间。先生赴京,拟寓何处?

王 不佞赴京后,拟寓潘家河沿杨宅。届时当至贵国公使馆,访求先生踪迹。矢野公使亦是熟人。

以上所录者,系与王薨生之对谈。

严 先生何时抵津?拟作几日勾留?以前可曾到过北京?

我 西历九月十一日来津,拟于明日前往北京,停留旬日之后,当再次回到此地。

严 声应气求,不拘形迹,先生赏饭,及于不佞,不胜欣喜感念。

我 承蒙方先生惠赠,得以奉读大著《天演论》,文字雄伟,不似翻译,诚可见出大手笔矣。

严 因欲读者易于通晓,故不拘泥于原文句子次序,然而此举实非译书正法眼藏,弟近来所译之《计学》,则谨守绳墨,他日书成,当以求教。

我 鄙邦明治维新之时,最患府帑空竭,以至借贷于富豪,以济一时之急。想来贵国时事,亦复如是。敢问府帑充裕,有何良策?

严 国家岁入,止有此数,求其常足,主持财政者,当于新旧缓急之间有所斟酌。既已为新,则应节制其旧者。若新者日进而旧者不除,自然会日形不足矣,此正是敝国近日理财之大弊也。搜括无遗,以供给无益之军政,则尤其耗费财政。如今日之兵,虽百万之众,亦无益于胜负之数。先生以为吾言何如?(末节乃暗中讥刺刚毅 在江南、广东筹款之事。)

我 敝邦之岁入,现为二亿五千万圆;以贵国十倍于敝邦之土,政府岁入不过一亿余万,其原因盖在于中饱私囊之弊。防范此等弊端,岂无良策可寻?

严 “枵腹从公”,此人情所必不能者。故而,欲无中饱私囊之事,必先从增加俸禄始。俸禄不增而欲杜绝中饱私囊,则为虚与应付、自欺欺人耳。

我 京中有可以与之谈论时务者乎?

严 自戊戌政变以来,士大夫钳口结舌,何处有可与言时务者,吾不知也!

今日得以一瞻丰采,殊感欣幸。当与足下缔结一重翰墨之缘。

以上系与严又陵所谈之话语。此日严来稍迟,故所谈者亦较少也。

如是,翌十六日赴北京,与正金银行小贯氏同行,不想竟闹出没赶上火车班次之大笑话,遂延迟一天,至十七日,方得以赴北京矣。 i7qb7g3E84NzIwbGG4Q2iorzsuGE65IzDzbYGkqECx0PKP9p5xZoTHU6zRgG5I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