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前言

本书根据瑞典艺术史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én)的作品 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 译就。20 世纪 20 年代初作者曾在北京生活居住,实地考察了北京当时遗存的城墙与城门,并于 1924 年在伦敦出版该书,内容包括细致的勘测观察手记、53 幅城门建筑手绘图纸、128 张实地拍摄的老城墙及城门的照片。不过那时在西方,有关中国城墙城门的话题并不受人关注,因此这本书在首印 800 册后便销声匿迹了。直到北平解放前夕,在英留学的侯仁之偶然间发现了这本记录着北京城墙与城门各类详细数据及大量精细图片的奇书,以重价购得并带回国内,向国人介绍了这部科学研究北京城墙城门的重要著作。

北京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蓟城,而成为都城则始于辽南京,此后的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矗立在这片土地上。明代的北京城始建于永乐年间,由外至内分别为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在四重城墙上,各自建有城门。外城七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永定门),内城九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德胜门、安定门、前门),皇城四门(大明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明代建成的北京城经历了明朝、清朝、民国,还保留着较完整的城墙和古城的格局,本书中作者考察的,主要是民国时尚存的北京内外城的城墙与城门。

喜仁龙作为欧亚大陆另一端的瑞典学者,被这座东方城市独特的美所震撼,直陈“这本书的源起是北京的城门之美,是中国都城所展现出的举世无双的壮美特征,是秀美环境中的古建筑、新生的树木和衰败的护城河,是建筑的装饰风格”。面对这些逐渐走向衰亡的宏伟古迹,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和科学性两方面达到了平衡。

1985 年本书曾出版过简体中文版,无奈文字和图片均有删减。此次重新出版,我们完全采用英文首版中的图片,细节处理也对照原图,尽力呈现原书的风貌。译稿方面也是完整重译,并修订了原著中的一些错误,例如:作者将完颜宗望和金太宗完颜乌乞买误作同一人;由于对引用的文献理解有误,作者对明代城墙包砖工程进行的时间推断也有偏差;还有对城门与古代奇门遁甲的关系,作者似乎也不甚明了。这些内容,我们均在不影响正文流畅性的前提下,在页下做了注释说明(除标明的译者注之外,其余均为编者注)。关于作者 Osvald Sirén 的中译名,有学者研究指出,考证民国时期学者往来书信与内政部政令,另有译法“喜龙仁”,不过本次仍选择沿用之前“喜仁龙”的译法。需要提出的是书中所有的建筑绘图,若原图中有中文手写图名,均予以保留,但图注中根据现代习惯重新命名,如内楼(inner tower)统一为城楼,外楼(outer tower)统一为箭楼。

从帝制的束缚下挣脱出来的中国,连带着将帝国象征的城墙与城门一起打倒。庆幸作者在百年前,用自己的笔和相机,记录了一座抛却浮华、真实而沧桑的北京城。


2017 年 1 月 BdgdV6as6dbP3V8KrwHPDy9TTELJ2gEiC2FPLV4kFM8ng5KmfvKJKEsHsMGbX8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