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2话
赤壁图:唤醒三国的热血

活跃于十二世纪后期的金代画家武元直不是汉人,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留下许多佳作,不过只剩下这件作品流传于世。这幅画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主题,苏轼头戴纶巾,乘着小船荡漾在江波上。笔触力道强劲,好似用斧头把山壁劈得凹凸不平。

几年前中国电影《赤壁》上映,故事就是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赤壁之战”为背景,主要演员包括中国台湾的金城武、林志玲和日本的中村狮童,造成轰动,票房也颇卖座。电影片名虽然不错,但是到日本上映时,却刻意使用英文的“Red Cliff”表达赤壁之战,显得有点突兀。也因为这部电影令人注意到赤壁,这在东亚地区可是具有压倒性的品牌力量。

中国的赤壁,等于日本的关原。赤壁之战让曹操一统天下的梦碎,打开魏、吴、蜀三国鼎立时代的序幕;而赤壁就是曹操、孙权、刘备三人所率军队相争的地方,结果是曹操大败。其中仍有不解的疑点,曹操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为何会败给孙刘联军?小说《三国演义》认为曹操虽有压倒性的军力,但是他的轻敌是战败的主因。电影《赤壁》中,曹操被周瑜的妻子所引诱,周瑜是孙权手下重要的将军,因而引敌入瓮。但这些实在都难以全然说服人。无论如何,如果曹操在赤壁没输,就不会有“三国演义”的故事;虽然对曹操有点失礼,但是从人类文学史的整体意义来说,这个结局是美好的。

赤壁图
金代 武元直 水墨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50.8×136.4cm

《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舞台就是赤壁,武元直的《赤壁图卷》以赤壁为主题,是一幅极为优秀的作品;对于台北故宫而言,一定也是佳作中的佳作。不过要从武元直出生的金代更往前推,回到宋代,才有办法理解这幅画的价值。武元直是金代擅长山水画的画家,金代是消灭北宋的王朝,统治阶层是女真族。从武元直的名字来看,这不是女真族而是汉族的名字,不过他的相关经历并无记载。

画中的苏轼和两位友人乘着小船,游览赤壁。小船的量词是“叶”,从画面看来,真如一叶扁舟,随波荡漾。天候稳定,风吹不动的样子。对岸是赤壁耸立,细致的笔触画出绝妙的水波,在稳定中摆动。整张画带着薄墨晕开的颜色,大自然也显得优雅起来,富含苏轼提倡文人画所具有的气息。

苏轼前后写出两篇《赤壁赋》,都是他的代表作。苏轼遭贬官之后,来到黄州,感叹人生的无奈,感佩赤壁英雄,思量万物的变与不变,因而写下《赤壁赋》,成为留名千古的作品。但是事实上,苏轼未曾到访过赤壁古战场,而是在他的贬官地黄州有一处名叫“赤鼻”的山壁,苏轼乘船游经此处时缅怀赤壁,写成诗词,因此赤鼻又称黄州赤壁,并称为“文赤壁”,名气更胜真正的赤壁。而真正打仗的赤壁也和文赤壁同样位于湖北省,在一个叫“蒲圻”的地方,现在的行政区划名是“赤壁市”。为了和“文赤壁”有所区别,此地称为“武赤壁”。台北故宫收藏有赵孟頫的《行书赤壁二赋》,赵孟頫写了各式各样的书法,书写这部作品时正值四十八岁的壮年巅峰时期,笔法成熟而优雅。

赤壁深深掳获了中国人的心,原因何在?主要还是因为《三国演义》是一般民众熟悉的通俗小说,赤壁之战又是其中最精彩的场面,当英雄曹操被刘备孙权联军击垮之时,令人大呼过瘾吧。虽然未必同意曹操的行径,但我自己心情上比较偏爱曹操;就算如此,故事还是故事,只能干脆接受吧。

赤壁之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魏国如果统一全国,恐怕曹操会承接汉朝帝国的规模继续下去。在赤壁战败后的曹操,之后不再驰骋沙场,把统一中国的大业交给子孙。曹家优秀的后代仅到儿子曹丕、曹植为止,之后的子孙并未继承到曹操天才的血统。魏国后来被司马家消灭,但是司马家所建立的晋也是个国力衰弱的王朝,短命而终,要实现中国的统一必须等到隋唐的出现。

坐在船上望着赤壁,一面思索历史的轨迹,我也像苏轼一样沉浸跨越历史的时空中了。赤壁已远,苏轼更远,三国的热血和苏轼的思索这些意象,通过这幅画在我们的眼前苏醒了。 J7pdUaV30E3l0h9wV1U1XgFrokEVhWrJNlCFWAUy+An3KWhM/tVwRokJoYaZ4m9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