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肿瘤病理类型与分期

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在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上,肿瘤细胞和组织都与其相应的正常细胞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低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肿瘤细胞异型性小者,说明肿瘤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相似,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表示肿瘤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分化程度低。

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过程中,原始的幼稚细胞能向各个方向演化为成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肿瘤可以看成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不同肿瘤中瘤细胞分化的水平也不同。良性肿瘤的瘤细胞分化成熟,而恶性肿瘤的瘤细胞分化不成熟。按照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welldifferentiated)、中分化(moderatelydifferentiated)和低分化(poorly differentiated)。少数肿瘤分化太差,以至于无法确定分化方向时,称为未分化(undifferentiated)肿瘤。偶尔,分化好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分化差的高度恶性区域,称为去分化(dedifferentiated)肿瘤。恶性肿瘤的瘤细胞失去分化又称为间变(anaplasia),相当于未分化。人类肿瘤中已分化的瘤细胞不会发生逆向分化。间变性肿瘤(anaplastictumor)通常用来指瘤细胞异型非常显著的高度恶性未分化肿瘤。

二、肿瘤细胞的病理分级与分期

肿瘤的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仅用于恶性肿瘤。

1.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对肿瘤进行分级,可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病理分级主要根据恶性细胞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和核分裂象。由于肿瘤形态的复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进行病理分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3级法,有些肿瘤采用4级、2级或不作进一步分级,有时对某种肿瘤采用特殊分级法,甚至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放在一起进行分级,其中良性肿瘤定位0级。3级法目前应用最普遍,可用“Ⅰ”、“Ⅱ”和“Ⅲ”级表示,也可用“高分化”(welldifferentiated)、“中分化”(moderatelydifferentiated)和“低分化”(poorlydifferentiated)表示。另外Broders分级法将鳞状细胞癌按未分化间变细胞的多少分成4级,代表由低到高逐步递增的恶性程度。Ⅰ级:未分化间变细胞在25%以下。Ⅱ级:未分化间变细胞在25%~50%。Ⅲ级:未分化间变细胞在50%~75%。Ⅳ级:未分化间变细胞在75%以上。其他特殊分级法如: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软组织肉瘤分级法,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级法,膀胱尿路上皮癌的WHO分类,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系统及乳腺癌的Elston和Ellis分级系统。

2.肿瘤TNM分期

肿瘤的分期目前有不同的方案,其主要原则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来确定肿瘤发展的程期或早晚。

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建立了一套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恶性肿瘤分期系统,即TNM分期系统。该系统依据未治疗前原发性肿瘤的大小和浸润范围、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进行分期,其目的是:①帮助临床医师制订治疗计划;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预后指标;③协助评价治疗结果;④便于交流信息。分期系统必须对所有不同部位的肿瘤都适用,而且在手术后取得病理报告的结果可予以补充。为此,针对每个部位均设立两种分期方法:临床分期(治疗前临床分期),又称为TNM(或cTNM)分期;病理分期(治疗后病理分期),又称为pTNM分期。

pTNM分期是在治疗前获得的证据再加上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获得新的证据予以补充和修正而成的分期。pT能更准确地确定原发性肿瘤的范围、浸润深度和局部播散情况;pN能更准确地确定切除的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范围;pM可在显微镜下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全身各个部位病理分期总的定义如下:

pT——原发肿瘤

pTX组织学上无法评价原发性肿瘤

pT0组织学上无原发性肿瘤的依据

pTis原位癌

pT1、pT2、pT3、pT4组织学上原发性肿瘤体积增大和(或)局部范围扩大

pN——区域淋巴结

pNX组织学上无法评价区域淋巴结

pN0组织学上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pN2、pN3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累及增多

注:①原发性肿瘤直接侵犯淋巴结,归入淋巴结转移;淋巴引流区域的结缔组织中肿瘤结节直径>3mm而无残留淋巴结的组织学证据时,归入pN作为区域淋巴转移;肿瘤结节直径≤3mm则归入pT,即为不延续的浸润。②当肿瘤转移的大小作为pN分级中的一个标准,如乳腺癌,应测量转移灶的大小,而不是整个淋巴结的大小。

pM——远处转移

pMX显微镜下无法评价远处转移

pM0显微镜下无远处转移

pM1显微镜下有远处转移

注:在许多部位应记录有无原发性肿瘤组织学分级的信息。

G——组织学分级

GX无法评价分化程度

G1高分化

G2中分化

G3低分化

G4未分化

注:G3和G4有时可放在一起为G3~4,表示低分化或未分化。

为了对特殊类型的TNM或pTNM分期进行标记,使用了后缀“m”和前缀“y”、“r”和“a”,尽管不会对分期结果产生影响,但是它们提示这些病例需要另作分析。

后缀m:表示在同一个部位存在多个原发肿瘤,并会在括号中予以体现: PT(m)NM。

前缀y:表示那些在接受初次综合治疗的过程中或之后完成分期的病例。

前缀r:表示对经过无病生存期后复发的肿瘤所进行的分类。

前缀a:表示尸检时所得出的分期结果。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对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肿瘤的分期更为重要,但必须结合各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等综合考虑。

三、肿瘤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是用已知抗体或抗原在组织切片上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相应未知抗原或抗体的一种特殊组织化学技术。IHC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将形态、功能和物质代谢密切结合在一起,已成为现代诊断病理学上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常规技术。

IHC检测方法很多,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是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法)及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BC法),其他可选择的方法有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酸酶(APAAP法)和多聚体标记二步法(如EnVision)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常用的几种标记酶及其底物见表1-2-1。

表1-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常用的标记酶及其底物

(一)常用标记
1.上皮性标记

最常用的是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其他标记包括桥粒蛋白(desmoplakin)和包壳蛋白(involucrin)等。如角蛋白(keratin,Ker)、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等。

2.非上皮性标记

与上皮性标记相对,包括间叶组织标记波形蛋白以及肌组织、内皮、组织细胞和细胞外间质等各种标记。如波形蛋白(vimentin,Vim)、肌动蛋白(actin)、结蛋白(desmin,Des)、肌源性转录因子D家族(myoD家族)、钙调结合蛋白(caldesmon)和钙调宁蛋白(calponin)、CD31、CD34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F8)、D2-40、D68、CD136、溶菌酶(lysozyme,Lys)、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ON)等。

(二)免疫组织化学在临床的应用
1.分化差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应用角蛋白、波形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和S-100蛋白可大致将癌、肉瘤、恶性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区分开来。

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如淋巴结转移性癌表达TGB和TTF-1,提示肿瘤来自甲状腺;骨转移性癌表达PSA和PAP,提示肿瘤来自前列腺。

3.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

如瘤细胞表达CD20和CD790,提示为B细胞淋巴瘤,进一步标记如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则提示为套细胞淋巴瘤。又如瘤细胞表达CD3和CD45RO,提示为T细胞淋巴瘤;如还表达CD30和ALK,则提示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表达CD15 和CD30。

4.激素及其相关蛋白检测

用以诊断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确定非内分泌系统肿瘤异常激素分泌功能。

5.确定由两种或多种成分组成肿瘤内的各种成分

如Triton瘤(“蝾螈”瘤)由神经膜细胞和横纹肌细胞两种成分组成,可分别用S-100蛋白和结蛋白予以证实。

6.研究组织起源不明的肿瘤

如软组织颗粒细胞瘤曾被认为起自肌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结合电镜显示神经膜细胞分化证据,现已知为周围神经的良性肿瘤。

7.研究某些病原体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如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HPV-18)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关系密切。

8.研究和寻找癌前病变标记

如凝集素PNA、SJA和UEA-1在结直肠腺瘤、腺瘤癌变和腺癌中呈逐渐递增的改变。

9.确定肿瘤良恶性或估计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

用免疫球蛋白轻链κ和λ来鉴别反应性滤泡增生(κ + + )和滤泡性淋巴瘤(κ + 或κ + )。应用细胞增生活性标记(如Ki-67)或癌基因蛋白产物(c-ErbB2.P53)可估计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提供肿瘤的预后指标。

10.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

乳腺癌ER和(或)PR阳性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可获得长期缓解,存活期延长。多药耐药基因蛋白产物P170表达,则提示该肿瘤对化疗药物有耐药性。

(衣巍伟) UpqDrNvlwJfOMvfubnrKXXOzFp6QQUoSdePhrTK2x/sT9PNmsS/FYClqRL2r3p4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