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乳 腺 癌

一、概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2000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超过100万,标化发病率为35.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51/10万。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妇女首发恶性肿瘤,而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北美、西欧、北欧、大洋洲和以色列犹太人定居区为高发地区,其次为东欧、南欧及拉丁美洲,亚洲的发病率最低。

我国为乳腺癌低发地区,根据2000年中国内地城乡6市7县癌症登记数据,我国妇女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6.39/10万和4.51/10万,为全球最低。中国内地农村地区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居癌症发病率排位第5,而城市地区乳腺癌仅次于肺癌为妇女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持续的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未育和晚育、既往乳腺组织学异常、基因易感性和尚不清楚的环境因素。

1.雌激素

初潮早、绝经晚及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由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如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激素替代治疗延长了自然月经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无替代治疗者的1.3倍。

2.妊娠

催乳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妊娠第1胎晚的或未生育女性发生乳腺癌风险增高。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哺乳对乳腺癌也有预防作用。

3.乳腺良性疾病

一般认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倍,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4.家族史和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有1个乳腺癌一级亲属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倍;有2个一级亲属者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既往有乳腺癌病史,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增加2~4倍。

5.环境因素

环境方面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脂饮食、乙醇摄入、吸烟、缺乏锻炼等。而既往局部放疗也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二、病理分类和分期

(一)病理分类

与旧分类相比,新版本对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型更加细化,肿瘤类型增加到19个,某些类型还增加了新的亚型(表4-3-1)。

表4-3-1 1981年版和2003年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对比

续表

(二)分期

乳腺癌分期分为临床分期(cTNM分期)和病理分期(pTNM分期)。见表4-3-2、表4-3-3。

表4-3-2 乳腺癌TNM定义(AJCC,第7版)

续表

注:[1]:孤立肿瘤细胞

表4-3-3 乳腺癌的TNM分期

三、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多在癌症中期和晚期出现。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Cooper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头Paget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导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

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四、诊断

(一)乳腺X线摄影

常规体位包括双侧内外侧斜位(MLO)及头足位(CC)。对常规体位显示不佳或未包全乳腺实质者,可根据病灶位置选择补充体位。为使病灶显示效果更佳,必要时可开展一些特殊摄影技术,如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等。

1.适应证

(1)乳腺肿块、硬化,乳头溢液,乳腺皮肤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

(2)筛查发现的异常改变。

(3)良性病变的短期随诊。

(4)乳房修复重建术后。

(5)乳腺肿瘤治疗时。

(6)其他需要进行放射检查或放射科医师会诊的情况。

对35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查体未见异常的妇女,不建议进行乳腺X线检查。

2.X线表现

(1)肿块:

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有鼓出的边缘,以边缘征象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最为重要。肿块的描述包括3个方面:形态、边缘和密度。

(2)钙化:

良性钙化常比恶性钙化大。恶性钙化常较小,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显示。对钙化的描述从形态和分布两方面进行。形态上分为典型良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3种。

(3)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

(4)特殊征象及合并征象:

特殊征象包括非对称性管状结构、乳腺内淋巴结、球形不对称、局灶性不对称。合并征象包括皮肤凹陷、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小梁增粗、皮肤病变投照在乳腺组织中、腋淋巴结肿大、结构扭曲和钙化。

(二)乳腺超声

用于所有疑诊乳腺病变的人群。可同时进行乳腺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乳腺超声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腋窝顶部至双乳下界,包括全乳及腋窝。

1.适应证

(1)年轻、妊娠、哺乳期妇女乳腺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2)对临床触及的肿块及可疑异常进行确认,进一步评估临床及影像所见。

(3)评估植入假体后的乳腺病变。

(4)引导介入操作。

2.超声声像图特征

边界清或不清,外形不规则或呈立体状,边缘成角或呈蟹足状,肿瘤无包膜。肿块多有微钙化,肿瘤可与皮肤或胸肌分界不清。

(三)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不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可用于乳腺癌分期评估,确定同侧乳腺肿瘤范围,判断是否存在多灶或多中心性肿瘤。初诊时可用于筛查对侧乳腺肿瘤。同时,有助于评估新辅助治疗前后肿瘤范围、治疗缓解状况,以及是否可以进行保乳治疗。

(四)CT检查

采用CT乳腺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一些乳腺X线不能发现的乳腺癌病灶。但是乳腺CT辐射量较大,会对肺、胸壁等其他软组织造成不必要的辐射。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CT,MDCT)广泛进入临床应用、计算机后处理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以及专用乳腺CT的发明,CT有望重新成为乳腺癌诊断的重要工具。

(五)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是通过综合分析临床各种信息及病理形态得出的最后诊断。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时,需要临床医生提供完整、确切的临床情况,及时、足量的组织标本。

1.空芯针活检

相比手术活检,空芯针穿刺在获得组织标本同时损伤小,皮肤瘢痕仅约2mm,对乳房外形基本无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活检术后恢复迅速且费用低廉。但是,空芯针活检获得的组织标本量比较少,有时会给病理科医师的诊断带来困难。

2.真空辅助微创活检

与手术活检相比,真空辅助微创活检对乳腺外形破坏小,而其诊断准确性不亚于手术活检,因此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对那些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而临床又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病灶。

3.手术活检

手术活检是乳腺病灶最经典的活检手段,通过手术活检得到组织学标本可获得最可靠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目前乳腺的手术活检主要应用于临床可扪及的可疑乳房肿块的组织学诊断。

五、治疗原则

乳腺癌治疗模式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应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时需要采取综合治疗。

(一)手术治疗

乳腺癌手术范围包括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两部分。乳腺手术有肿瘤扩大切除和全乳切除。腋窝淋巴结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除原位癌外均需了解腋窝淋巴结状况。选择手术术式。

对于非浸润性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小叶原位癌:绝经前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5年;绝经后口服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降低风险;若不能排除多形性小叶原位癌可行全乳切除术,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②导管原位癌:局部扩大切除并全乳放射治疗或全乳切除,视情况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乳房重建。对于单纯原位癌患者,在未获得浸润性乳腺癌证据或者未证实存在肿瘤转移时,不建议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然而,仍有一小部分临床诊断为单纯原位癌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被发现为浸润性癌,应按浸润癌处理。单纯小叶原位癌的确诊必须依据手术活检结果。

对于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方式:①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③全乳切除并前哨淋巴结活检,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④老年人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或全乳切除,受体阳性患者需进行内分泌治疗,视情况做前哨淋巴结活检。

1.乳腺手术

(1)乳房切除手术:

适应证为TNM分期中0、Ⅰ、Ⅱ期及部分Ⅲ期且无手术禁忌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Halsted传统根治术创伤较大,随机临床试验显示较改良根治术未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故目前多数医院已逐渐放弃。

(2)保留乳房手术:

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实施保乳手术的医疗单位应具备保乳手术切缘的组织学检查设备与技术,保证切缘阴性;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设备与技术。

2.腋窝淋巴结手术

处理腋窝淋巴结是浸润性乳腺癌标准手术中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腋窝淋巴结的状况,以确定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1)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通过切除前哨淋巴结(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引流,最早发生肿瘤转移的淋巴结),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了解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减少因腋窝淋巴结清扫而导致的上肢淋巴水肿。前哨淋巴结的示踪剂有放射性胶体和蓝色染料。对于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无明确转移的患者,可以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若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若前哨淋巴结阴性,则腋窝不需再手术。

(2)腋窝淋巴结清扫:

应切除背阔肌前缘至胸小肌外侧缘(LevelⅠ)、胸小肌外侧缘至胸小肌内侧缘(LevelⅡ)的所有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要求在10个以上,以保证能真实地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在切除的标本中尽量寻找淋巴结,逐个进行组织学检查。保乳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因切口小,解剖范围广,手术操作应精细。

(二)放射治疗
1.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

原则上所有保乳手术后的患者均需要放射治疗,可选择常规放射治疗或适形调强放射治疗。70岁以上、TNM分期为Ⅰ期、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单纯内分泌治疗。照射靶区如下:

(1)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腋窝清扫彻底(腋窝淋巴结检出数≥10个),且不含有其他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患者,照射靶区为患侧乳腺。

(2)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3)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含有其他高危复发因素,如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和(或)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4)腋窝未作解剖或前哨淋巴结阳性而未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者,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房,腋窝和锁骨上/下区域。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

对术后全身治疗包括化疗或(和)内分泌治疗者,具有下列高危因素之一,需术后放射治疗:

(1)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

(2)腋淋巴结转移≥4个。

(3)T1、T2淋巴结转移1~3个,包含某一项高危复发因素(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射治疗。

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指征与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相同。参考新辅助化疗前的初始分期。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同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

对于有辅助化疗指征的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应该在完成辅助化疗后开展;如果无辅助化疗指征,在切口愈合良好的前提下,术后8周内开始放射治疗。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可以和术后放射治疗同期开展。放射治疗开始前,要确认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50%,同时避免内乳野照射,尽可能降低心脏的照射剂量,尤其是患侧为左侧。

4.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放射治疗

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是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复发最常见的部位。胸壁单个复发原则上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放射治疗;若手术无法切除,应先进行放射治疗。既往未做过放射治疗的患者,放射治疗范围应包括全部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域。锁骨上复发的患者如既往未进行术后放射治疗,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全胸壁。如腋窝或内乳淋巴结无复发,无须预防性照射腋窝和内乳区。预防部位的放射治疗剂量为DT50Gy/25次,复发部位缩野补量至DT60Gy/30次或66Gy/33次。既往做过放射治疗的复发患者,必要时设小野局部照射。

局部区域复发患者在治疗前需取得复发灶的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

(三)化疗
1.晚期乳腺癌化疗

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目的不是治愈患者,而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治疗手段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必要时考虑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

(1)符合下列某一条件的患者首选化疗

1)年龄小于35岁;

2)疾病进展迅速,需要迅速缓解症状;

3)ER/PR阴性;

4)存在有症状的内脏转移。

(2)化疗药物与方案

1)多种药物对于治疗乳腺癌均有效,其中包括蒽环类、紫杉类、长春瑞滨、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铂类药物等。

2)应根据患者特点、治疗目的,制订个体化方案。

3)序贯单药化疗适用于转移部位少、肿瘤进展较慢、无重要器官转移的患者,注重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4)联合化疗适用于病变广泛且有症状,需要迅速缩小肿瘤的患者。

5)既往使用过的化疗药物应避免再次使用。患者首次化疗选择蒽环类药物为主方案,或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类药物,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一般首选含紫杉类药物的治疗方案。而蒽环类和紫杉类均失败时,可选择长春瑞滨、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铂类等单药或联合化疗。

2.可手术治疗的乳腺癌辅助化疗

对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月经状况、血常规、重要器官功能、有无其他疾病等)、肿瘤特点(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HER-2及激素受体状况、有无脉管瘤栓等)、治疗手段(如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若接受化疗的患者受益有可能大于风险,可进行术后辅助化疗。

(1)适应证

1)腋窝淋巴结阳性。

2)对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1~3个)的绝经后患者,如果具有受体阳性、HER2阴性、肿瘤较小、肿瘤分级Ⅰ级等其他多项预后较好的因素,或者患者无法耐受或不适合化疗,也可考虑单用内分泌治疗。

3)对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只适用于那些具有高危复发风险因素的患者(患者年龄<35岁、肿瘤直径≥2cm、分级Ⅱ~Ⅲ级、脉管瘤栓、HER2阳性、ER/PR阴性等)。

(2)化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1)首选含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有:CA(E)F、AC(C环磷酰胺、A多柔比星、E表柔比星、F氟尿嘧啶)。

2)蒽环类与紫杉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如TAC(T多西他赛)。

3)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如ACT/P(P紫杉醇)或FECT。

4)老年、较低风险、蒽环类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非蒽环类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有CMF(C环磷酰胺、M甲氨蝶呤、F氟尿嘧啶)或TC (T多西他赛、C环磷酰胺)。

5)不同化疗方案的周期数不同,一般为4~8周期。若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减少周期数和剂量。70岁以上患者需个体化考虑辅助化疗。

6)辅助化疗不与他莫昔芬或术后放射治疗同时进行。

7)育龄妇女进行妊娠试验,确保不在妊娠期进行化疗。化疗期间避孕。

8)所有化疗患者均需要先行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3.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指为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切除率和保乳率,在手术或手术加局部放射治疗前,首先进行全身化疗。

(1)适应证

1)临床分期为ⅢA(不含T3,N1,M0)、ⅢB、ⅢC。

2)临床分期为ⅡA、ⅡB、ⅢA(仅T3,N1,M0)期,除了肿瘤大小以外,符合保乳手术的其他适应证。

(2)化疗方案: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均可应用于新辅助化疗,推荐含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

1)蒽环类方案:CAF、FAC、AC、CEF、FEC(C环磷酰胺、A多柔比星、E表柔比星、F氟尿嘧啶);

2)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方案:A(E)T、TAC(T多西他赛);

3)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ACT/P(T多西他赛;P紫杉醇);

4)其他可能对乳腺癌有效的化疗方案;

5)HER-2阳性患者化疗时可考虑联合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治疗。

(3)注意事项

1)化疗前必须对乳腺原发灶行核芯针活检明确组织学诊断及免疫组化检查,区域淋巴结转移可以采用细胞学诊断;

2)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后实施新辅助化疗;

3)不建议Ⅰ期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

4)一般周期数为4~8周期;

5)应从体检和影像学两个方面评价乳腺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疗效,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或WHO标准评价疗效;

6)无效时暂停该化疗方案,改用手术、放射治疗或者其他全身治疗措施(更换化疗方案或改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7)新辅助化疗后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手术;

8)术后辅助化疗应根据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周期、疗效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四)内分泌治疗
1.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1)首选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

1)患者年龄大于35岁;

2)无病生存期大于2年;

3)仅有骨和软组织转移;

4)或存在无症状的内脏转移;

5)ER和(或)PR阳性。

(2)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月经状态选择适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一般绝经前患者优先选择他莫昔芬,亦可联合药物或手术去势。绝经后患者优先选择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药物或手术达到绝经状态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

2)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换用化疗,或者换用其他内分泌药物,例如:孕激素或托瑞米芬等。

2.辅助内分泌治疗

(1)适应证:

激素受体[ER和(或)PR]阳性的早期乳腺癌。

(2)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1)绝经前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首选他莫昔芬。

2)绝经前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以联合卵巢抑制/切除。

3)他莫昔芬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已经绝经,可以换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4)绝经后患者优先选择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建议起始使用。

5)不能耐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患者,仍可选择他莫昔芬。

6)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治疗期限为5年。

7)针对具有高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延长用药仅针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8)ER和PR阴性的患者,不推荐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

(五)靶向治疗

目前,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进行靶向治疗,主要药物是曲妥珠单克隆抗体。

1.HER-2阳性的定义

(1)HER-2基因过表达:免疫组化染色3+、FISH阳性或者色素原位杂交法(CISH)阳性。

(2)HER-2免疫组化染色(2+)的患者,需进一步行FISH或CISH检测HER-2基因是否扩增。

2.注意事项

(1)治疗前必须获得HER-2阳性的病理学证据。

(2)曲妥珠单克隆抗体6mg/kg(首剂8mg/kg)每3周方案,或2mg/kg(首剂4mg/kg)每周方案。

(3)首次治疗后观察4~8小时。

(4)一般不与多柔比星化疗同期使用,但可以序贯使用。

(5)与非蒽环类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治疗可同期应用。

(6)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开始治疗前应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使用期间每3个月监测一次LVEF。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停止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治疗至少4周,并每4周检测一次LVEF。

1)LVEF较治疗前绝对数值下降≥16%。

2)LVEF低于该检测中心正常值范围并且LVEF较治疗前绝对数值下降≥10%。

3)4~8周内LVEF回升至正常范围或LVEF较治疗前绝对数值下降≤15%,可恢复使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

4)LVEF持续下降超过8周,或者3次以上因心肌病而停止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应永久停止使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

3.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1)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方案

1)紫杉醇(每周方案);

2)多西他赛;

3)长春瑞滨;

4)卡培他滨;

5)其他药物或联合方案也可以考虑。

(2)注意事项

1)晚期患者建议使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的联合化疗;

2)ER和(或)PR阳性的患者,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内分泌治疗同期进行。

4.HER-2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

(1)适应证

1)浸润癌部分检测到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

2)浸润癌部分最长径大于1cm或腋窝淋巴结阳性;

3)不存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的禁忌证。

(2)注意事项

1)不与蒽环类药物同时使用,但可以与紫杉类药物同时使用。紫杉类辅助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开始使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

2)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辅助治疗期限为1年。

3)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期间可以进行辅助放射治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 pY5yEU4r7pTSowZUqidO00x7QXn8ADOgP1FID3aaIGE3Yj9NnobKowRD5p4wKE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