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校注说明

《咽喉秘集》约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作者佚名,仅在正文首页标识“吴张氏原本”,据目录“吴氏咽喉二十四大症歌诀”推断,本书非张氏、吴氏合作编著,亦非吴氏自著。从其内容以张氏学说为主、以吴氏之说作为对照和补充来看,可推断本书乃他人以张氏、吴氏两家之书合纂而成,但具体编纂者则无从考证。

该书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叙述详备,用药精练,尤其张氏喉科八门七十二症分类法,比较切合临床,对后世喉科著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刊行后,很快广为流传,从同治、光绪、宣统到民国各个时期,屡经刊刻,甚至流传至日本等地,现存版本多达百余种。

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九年(1883)合肥味古斋刻本(简称“味古斋本”)为底本,以清同治元年(1862)海山仙馆初刻本(简称“海山仙馆初刻本”)为主校本,以清同治十三年(1874)红杏山房《喉科秘旨》本(简称“红杏山房本”)及清光绪十八年(1892)日本横滨中华会馆铅印本(简称“中华会馆本”)为参校本。

校勘、注释的基本原则是:

1. 采用简体字横排,用现代标点符号对原书重新标点。

2. 凡原书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古字、俗字,以规范简体字律齐,不出校记,如“山查”改为“山楂”,“硃砂”改为“朱砂”。

3. 对冷僻字词加以注音和解释。

4. 底本与校本不一,而文义均通者,不出校,悉从底本;难以肯定何者为是者,原文不动,出校说明。

5. 底本与校本有异,属底本讹误,均予以校勘,出校说明。

6. 书中插图均据底本原图重新绘制。

7. 底本目录与正文标题有出入,如正文分上、下卷,今据目录修改正文,首见处出校说明。

8. 底本目录页首有“海山仙馆编”“味古斋校梓”题署,正文首页并有“张吴氏原本”字样,今一并删去。 kT+VXSQdVQMVAu6JxB0NgBxe+S3G9ll25klpPInb6Hs10RywX7bOCW1eDXIgSY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