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侯仁之:圆明园的兴建

圆明园奠址在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上,这里地势低下,间有潜水溢出地表,又是原来玉泉山和瓮山(万寿山前身)诸泉的中下游,为创造人工园林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西山峰峦近在眼前,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的过程中,通过种稻植荷,早已把这一带地方开辟为天然风景区。

圆明园花园门遗址

早在元代,海淀低地上的原始湖泊就以风景佳丽而成为京城近郊的游览胜地,都下文人流连忘返,易以“丹棱沜”的雅称,吟咏赞赏,诗文连篇。到了明朝,海淀湖区的自然景趣,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占据田园,营造别墅,始开海淀园林兴建的先声。明万历时,武清侯李伟,首建“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规模宏伟,周长十里,号称京国第一名园。嗣后,官居太仆少卿的著名书法家米万钟又于清华园东墙之外,导引湖水,辟治一处幽雅秀丽的小园林,取“海淀一勺”的意思,命名“勺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校园西南隅)。于是,京城郊外昔日的一区淀泊,顷时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掩映,开始成为帝都附近名盛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明清易代之际,清华园与勺园都已渐就圮废。清朝初年,康熙又就清华园故址,重加修治,名曰畅春园,作为“避喧听政”的处所。自是而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相继经营,几无虚岁。于是,海淀附近,名园并起。封建帝王营造御园,除畅春园现存恩佑寺、思慕寺两个庙门和“畅春园东北界”的角桩外,还修建了清漪园(今颐和园前身)、静明园(在今玉泉山)、静宜园(在今香山)。点缀其间的还有不少宗室大臣的赐园,如以现在北京大学未名湖为中心的淑春园等。此外还建有八旗营房环绕诸园,以加强防卫。数十里内,几乎都成了禁地。诸园的建造,都是充分利用了地上、地下丰沛的水源,构筑人工山水,凿渠开湖,叠石造山。圆明园的兴建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又加以人工的创造,在平坦的土地上,开凿出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湖泊和池沼,堆筑起无数连绵起伏、曲折有致的丘陵和岗阜。在峰回路转之处,山崖丘壑之间,到处都是清澈的溪泉,潺潺的流水。湖泊中最大的是福海,浩瀚的水面上浮现出仙境般的“蓬岛瑶台”;环绕于大宫门内前湖和后湖沿岸的九个小岛,又是表示全国疆域的《禹贡》“九州”的象征,因此两湖中间的一座大殿,就被命名为“九州清晏”。在这一区山环水抱以临摹自然为主的广阔空间里,点缀着数以百计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亭台、馆榭,其中陈设着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收藏了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实际上清朝皇帝从雍正、乾隆一直到咸丰,每年都有大半时间居住园中,并在这里举行朝会和处理政事,因此大宫门内还兴建了比于宫廷正衙的“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等各中枢机构,俨然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心。当圆明园极盛之时,这里既是封建皇帝发号施令的地方,又是一处具有空前规模的园林,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盛名传播西方,曾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 s6Y92jEiNwfyBjvgXo83swWCGqUNxSe2C5HUIG+92HiuLAJSyh2aDUGkYUCbst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