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赵迅:天坛,明清皇家祭天祈谷之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位于北京天桥南大街和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正阳门和崇文门以南。每年冬天、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皇帝要到天坛举行祭天、祈谷和祈雨的仪式。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仿南京旧制,营建宫殿坛庙,于永乐十八年(1420)在北京南郊(当时尚未修建外城,正阳门以南即属郊外)建天地坛,合祀皇天后土,嘉靖九年(1530)恢复四郊分祀,将天地坛专门用做祭天祈谷之所,于嘉靖十三年(1534)正式改名天坛。到了清乾隆年间,再次经过改建和扩建,更增强了祭祀性建筑的效果。

天坛面积广阔,占地273万平方米,约等于北京外城的十分之一,故宫的两倍或北海的四倍,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形式最精美的一处坛庙建筑群,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随后便侵占了天坛,这是天坛遭外兵进入之始。以后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英美侵略军在天坛建立总兵站,天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祭器祭具被大量掠夺盗劫。军阀混战时,张勋曾在天坛祈年殿设司令部,民国六年(1917)七月初,段祺瑞和张勋的军队在北京巷战,天坛也成了战场。

早在民国二年(1913),当时的外交部曾发行过专供外国人游览天坛的“介绍券”,到了民国七年(1918)才开始发售一般游览券,是为天坛公开开放之始。

新中国成立前,天坛由于遭受长期的摧残破坏,已是残破不堪,到处荒芜一片。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加以大力修葺,维修了建筑物,清理了荒草,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将天坛改变成人们的游憩场所。

天坛祈年殿

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天坛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是古代匠师们在建筑工程技术和艺术上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力,却凝聚在绚丽壮观的红墙、白石、蓝瓦之中。坛内遍植古柏,苍郁蔽天,更加衬托出建筑物的壮丽。每当人们在天坛里徜徉,沉浸在美好享受中的时候,总要为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为生长在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自豪。

《天坛》 gE4zzhQXS3M9vTHW7vGp4QtH/+GmzkbLg+Ih7QS218AhudDoJcW9neW32MyNHk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