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京城肇建,内城中心为紫禁城,其外围为黄城(不作“皇”城)。城门有四: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南为承天门(清代改称天安门),北为厚载门(清代改称地安门)。均建有门楼,除天安门外,其他三个门楼都未建在城上,而是建于平地,成为坐地罩式的三门两殿的建筑,时人谓之“大罩子”。东安门、西安门均毁于火。西安门系1950年10月,有小贩王朝宗者,在附近搭设摊棚,卖纸烟,不慎失火,殃及门楼,遂即拆除。地安门大罩子是50年代初为使四面马路畅通而拆除的。
地安门外大街旧貌
改建前与改建中的正阳门对比,左侧为新修复的箭楼
地安门大罩子南面正对景山,北面正对鼓楼——钟楼。西边为西黄城根(今地安门西大街),东边为东黄城根(今地安门东大街)。从地安门大罩子往北至鼓楼前约一里半地为地安门外大街,时人俗称“后门大街”(“后门”即地安门的俗称)。这乃是一条典型的商业街,时人谈到北京的繁华区时有“东四、西单、鼓楼前”的说法。尽管民国以后,北京的商业中心逐渐向西单、东城王府井一带转移,30年代至40年代末,后门大街,尤其是鼓楼前,与其他地区街道相比,仍不失为一个繁华的闹市区。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平市商会编印的《北平市商会会员录》记载,当时后门至鼓楼一带,正式参加各同业公会的商号共有137家。其中以古玩业、布业、米面业、油盐业、干果杂货业为多。其实,当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座商、摊贩还没有参加同业公会。因此,会员与非会员商户合计起来,光座商也有200户以上。总之,后门是五行八作云集,百业齐全的商业街。它具备了油香、酒香、药香、脂粉香等“五味神”——这乃是旧时衡量是否能视为闹市的条件。
《地安门琐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