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似水流年的那些往事

网上经常有这样的段子,说一到过年时节,那些在城里叫着JACK、TOM,或是ROSE、ANN等各种洋名的男男女女,一回到各自的村庄里,就是陈二狗、张大毛,或者是李翠花、刘桂英等带着浓郁泥土气息的名字。不可否认,我也有专属于村庄的名字,三猫。是不是很独特?你肯定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村庄的大人们喜欢以猫来命名自家的男孩,女孩则不在这个规则的范围之内。在我们村,不仅有大猫小猫二猫三猫四猫,还有家猫野猫良猫铁猫山猫等等之类。名字不够取了或是父母的智慧不够用了,就毫不避讳地重名。所以在我们村,有三个李三猫,四个刘铁猫。叫三猫的三个人中,我最小,另外两个人分别是中年人和老年人。

每次,穿村而过的小街上,一有人高声喊三猫三猫,我们三个三猫就会同时从屋里探出头来张望。等喊的人解释说他要找某某家的李三猫,被喊的人立刻跑出去,其他两人则快速地缩回头,继续玩耍或是忙别的事情。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喊叫的人是一个陌生人,或是一个不太熟悉的声音,如果是各自的父母喊叫,则不会出现乱套的情况,门儿清。

在我的记忆里,最喜欢吼着嗓子喊自家小孩回家吃饭的,是我家对面不远的刘铁猫家。他的母亲,个子瘦瘦小小的,一点儿也不起眼。可是你别因为她个子小而小看她,那就大错特错了。她不仅力气大,肺活量更是大得超出你的想象。

傍晚时分,星星点点的灯光亮起。她麻利地做好晚饭,见家里的小孩没有一个人回来,不知道还在村庄的那个角落里疯狂玩耍。她不慌不忙地取掉挂在脖子上的围裙,擦了擦手,双脚自然错开稳稳地站在门口,然后张开嗓子冲着村庄一声大吼,铁猫,回家吃饭了。

她的声音像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升起的蘑菇云,先是快速地升上高空,然后扩展蔓延,笼罩住整个村庄。不管身处在村庄的那个角落,你都能清晰无误地听到她的声音。为了不让他的母亲不停地喊叫,一听到她的声音,刘铁猫就会高声回应,以免她继续声音的轰炸。他最受不了母亲的喊叫,说比阎王爷的催命符还可怕。所以每次不管在做什么,他都会立刻停止,八百里加急回应他的母亲。

后来,刘铁锚因为做生意,全家搬迁去了云南,从此以后,村庄里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了。每当想起时,我还特别怀念那段年少的时光。

我们村庄,地处大山深处。重重叠叠的高山阻隔着我们的视线,同时也隔绝了与山外世界的联系。说一个真实的事实,你们可能会更能理解我所说的隔绝。在全国人民都在谈论香港回归的那一年,我们村庄也迎来了飞跃性的改变,终于通上了高压电。在《走进新时代》的歌声中,我们告别了那个漫长又昏暗的煤油灯时代。

记得读大学时,同学们谈论起对于八九十年代的记忆,他们都在讨论《哆啦A梦》、《西游记》、《唐伯虎点秋香》等影视剧,以及港台明星等等,我一个也不知道,感觉自己像一件出土文物。我童年的时光,奔跑在田野里,山岗上。等到读书时,一路艰辛,根本没有多少休闲的时光,去关注和追逐书本之外的精彩世界。我憋着一股子劲儿,因为脚下只有读书这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当然,现在的情况早已不是如此,人们的观念几年间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出路不唯读书这一条。但那时,我就像一头蒙着眼睛不停赶路的驴子,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考进大学。后来等我大学毕业,这个世界早已不同以往,大学生满大街都是,再不是什么天子骄子,同时社会上到处充斥着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我一下变得迷茫,常常扪心自问,究竟这么多年的努力是否有存在的意义。就像我小时候跟着一群人,翻山越岭去二三十里外的村庄看一场电影,好不容易兴冲冲地抵达目的地,却发现电影早已散场,唯剩满地凌乱的脚印和弃物。

当时,跟我一起憋着劲儿的还有我的父母,他们是我背后强有力的支撑。他们的助推,才是我前进的动力。为了筹集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父母每年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我的记忆里,那些年父亲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一直像老黄牛一样套着鞍。父亲做过很多工作,去江西的某个山林里砍过树,去浙江绍兴拉过红砖,去广东东莞的某个工地上拌过水泥,总之都是苦力活。

每到年底回到家里时,闲时无聊,他跟我讲他在外打工的经历,虽然说得轻松,但我知道他一定忍受了很多难以言说的苦衷。他说在江西砍树时,有一次差点儿没命。他说那天下了一点雨,山路湿滑,他和另外一个同事各自扛着一根重重的树木下山,父亲走在前头。在一个陡坡处,后面的同事突然重心不稳打了个趔趄,他扛的树从他的肩上滑落,然后直直地往父亲的后背冲去。

还好父亲命大,在背后同事发出的惊呼的同时,他本能地侧身回头看了一眼。就是一瞬间的侧身回头,救了父亲,那根粗壮的大树擦着他左边的大腿呼啸而下。在惯性的作用下,父亲被强大的力量刮擦了一下,差点儿被撞倒。他忍着痛,凭着经验顺势向侧面卸掉了肩上的大树,然后再也支撑不住,跟着滚下了山坡。

父亲说到这里时,脸上带着笑,语调轻松,他想尽量轻描淡写地说过去。可是,一旁的我,没法冷静,我的鼻子一阵阵发酸,心里像堵了什么东西一样难受,眼眶里蓄积的泪,差一点儿就要决堤。父亲接着说,那次意外事故,掀掉了他左大腿上的一块皮,吃药打针敷药,折腾了近一个月才彻底好清楚,害得他差不多半个月没拿到工资。

离开江西之后,父亲又一个人南下去了广东,零零散散地做了很多工作,既辛苦又没赚到多少钱。后来有一年,在村里人的带领下,父亲和母亲俩人一起跟着去了浙江绍兴,在一个砖窑里拉红砖。那次拉红砖的经历,父亲并不愿意多说,总之不太顺利。

不过,他倒是给我分享了一张他和母亲并排站在鲁迅雕像前的照片。那是他的绍兴之旅,唯一的值得炫耀的纪念品。他小心翼翼地拿给我看时,两眼放光,显得异常的激动,仿佛在向我展示一件稀世珍宝。父亲读过初中,记得课本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估计他是带着朝圣般的虔诚,拍的那张照片。

后来,父亲觉得老是在外打工漂泊,还不如在家学一门手艺,同时还能兼顾家里。经过调查,他发现家里有一个叫凉床的纳凉坐具,非常畅销,十里八乡的人争相购买。凉床用竹子做成,工序看起来并不复杂。

于是,父亲立刻决定在家做凉床卖。他首先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在村里一个老手艺人那里学会了做凉床,然后承包了一大片竹林,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那是他最累最苦的一个时间段,刚好也是我读高三的那一年。每天早上,天还没亮,父亲就摸黑爬到了山上,等我们起床洗漱时,他则浑身湿漉漉地背着一捆重重的竹子,气喘吁吁地回来了。稍微歇一会儿,他又马不停蹄地用锯子把竹子锯成长短不一的竹筒,以备随后使用。

干完这些,吃过早饭,父亲一边抽烟一边拿出工具,开始乒哩乓啷地做起凉床来。除了吃饭,偶尔上一趟厕所,这样的工作,不管是蚊叮虫咬夏夜,还是大雪纷飞的长冬,父亲都要一直干到深夜。每逢赶集的日子,父亲还要拉着一板车的凉床,去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贩卖。如果行情好,父亲很快就会回来,如果行情不好,卖不掉,他还要低三下四乞求住在集市上的熟人腾出家里一小块空地,把凉床寄存下来。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除了父亲的努力和付出之外,还有来自外婆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外婆跟我住在同一个村,只是我们俩家中间隔了一座小山坡。外婆没读过书,除了她的名字之外,她认识不了几个字,但是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她非常关心我的学业情况,我每一次取得好的成绩,她都觉得面上有光,与有荣焉。

从我记事起,外婆就是一个苍老的模样,小脚驼背,一头白发,皱纹爬满了全身,但精神矍铄。在所有村里人的眼里,她都被认为是一个倔强的老太婆,年近八十依然坚持自给自足,种地,锄禾,砍柴,各种农活一样不落地干。家里一有吃不完的瓜果蔬菜,或是山上采摘的野栗子之类的坚果,她就会背着翻过山坡,去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叫卖,一点儿也不嫌累。积攒下来的钱,她宝贝似的隐藏在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从不轻易使用。舅妈几次变着法子问外婆钱放在哪里,她坚决不说,反而藏得更加严实。

外婆知道我读书要用很多的钱,好几次偷偷地跟父亲说要把钱给他。父亲不敢要,说那是她的辛苦钱,让她自己留着慢慢花,同时劝她别舍不得花,留着不过是纸片,花掉才是钱。外婆不听劝,依然舍不得花,感冒发烧也不打针吃药,硬挺着扛过去。

真是隔墙有耳,外婆偷偷拿钱给父亲的行为,不知道为什么被舅妈知道了。于是,莫名其妙地舅舅家开始不和我家来往。逢年过节不得不见面时,舅舅一家冷冽的脸,就像屋外封冻的寒冰,尴尬异常。

后来,外婆去世,在整理她的遗物时,舅妈在一床棉被的夹缝里发现了外婆所有的钱,花花绿绿的零钞一大堆。舅妈耳根羞红,她仔细地清点着,把一张张皱巴巴的零钱弄得平顺,然后叠好,最终统计的结果是二百三十六元三角四分。

那是外婆一生的积蓄。

外婆去世那一年,我刚刚大学毕业,在南方的几个城市间辗转奔波,手机卡没钱通不了话都不知道。等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过了好几天。一天上午,我去买卡充值,刚充好开机,母亲的电话恰好打了过来。她语气悲伤,埋怨我说你这孩子,怎么手机打不通都不知道,有那么忙吗。随后她说外婆去世了,今天出殡,天正飘着鹅毛大雪。她说外婆临死前几天一直念叨着我,想和我通话。母亲的话让我难受,再也忍不住了,泪水磅礴而出。顾不得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眼光,我坐在公司附近的一片草地上,嚎啕大哭。

在父母一起去浙江绍兴打工的那一年里,我和弟弟在外婆家寄养,跟她相处出了深厚的感情。记得那年夏天的某一个清晨,我帮外婆背着满满的一筐梨,去集市上售卖。我和外婆一边走路,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我说等我将来工作了,有钱了,一定带她去城里看花花世界。外婆咧开她没牙的嘴,笑着说不知道她有没有那么长的寿命。我坚定地说,一定会有的。

年底回到家时,在一片衰草遍野的荒地里,我找到了外婆的新坟,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XRwAYUzHUJr+H11HyYWhgUsm/lQ0jj9lhYCPWcFYqHI8aE4Cp75noGSDhPmF3o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