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人节)
李白《长干行》

冰雪消融,大地春回,万物萌动,爱情也该萌动了吧?春天不止一个情人节,上篇我们讲了号称“中国情人节”的元宵节,而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情人节。等到农历三月三,还要迎来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上巳。这么多的情人节密集降临,一波一波地向我们传递着青春的美好、生命的喜悦。有没有“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感觉?下面我们就借着情人节这个话题和大家分享一首最具中国风的爱情诗——《长干行》。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长干里:在今南京市。

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滟(yàn)滪(yù)堆:长江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早晚:多早晚,何时。

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

通篇读下来,这口吻、这节奏,多像民歌呀。其实,《长干行》本来就是民歌的曲调,李白这首诗,属于民歌的再创造。所以特别清新,特别明朗,犹如一缕清风。

为什么说这首诗是最具中国风的爱情诗呢?因为它描述的不是一份激情,而是一份长情。西洋的爱情往往是激情式的,比如少年维特遇到少女绿蒂,少妇安娜遇到贵族沃伦斯基,都是爱到翻江倒海,以生以死。这种感情激烈,也短暂。所以我们看西洋的童话,王子爱上公主,历经磨难,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故事也就结束了。因为轰轰烈烈的爱情之后的生活太平淡,跟恋爱的激情无法相提并论。所以,他们讲结婚是恋爱的坟墓,所以他们听到杜拉斯说“和你的青春美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会特别感动,因为这样的感情不寻常。

但是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追求的不是一把火的炽烈,而是一江水的长情。长到什么程度呢?长到像这首诗里说的,从“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开始,直到什么时候结束?不是到结婚结束,而是两个人,一辈子,就这样相爱,相守,相思。

具体看一下这首诗吧。这份长情是怎么开始的呢?这首诗,是以一个少妇的口吻,从追忆开始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古代人长大之后就要束发了,男子戴冠,女子插上发笄。但是小时候,还没有束发,也没有总角的时候,头发就是自然垂下来的,这就是垂髫,也就是诗里说的,妾发初覆额。那具体是多大呢?就是三四岁的样子。小女孩三四岁,小男孩也大不了多少,所以才会拿一根竹竿当马骑,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还会唱儿歌,“骑大马,戴红花,喇叭吹响嘀嘀嗒。”一千多年了,一代一代的人,都这么度过童年。

小男孩骑着竹马来找小女孩,然后两个人就“绕床弄青梅”,绕着院子里的井栏追逐打闹,互相争一枝青梅。这里的“床”和“床前明月光”的“床”一样,不是睡榻,而是井床,也就是围起来的井栏。在古代,井就是家的象征。暖暖的春天,青青的梅子,天真无邪的孩子,这是多么纯净的画面,多么纯净的情感啊。所以,下一句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中国古代不是讲“男女授受不亲”吗?这两个孩子,又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的姑舅兄妹,为什么能这样无拘无束地一起成长呢?因为他们“同居长干里”。长干,在如今南京市的秦淮河到雨花台一带,三国时候孙权父子在那里建立大市,成为商贾辐辏,船家聚集之地。所以这个小男孩和小女孩是商人的儿女,是市民人家的小孩。而市民人家的小孩,一般来说,比农家的孩子更活泼,又比贵族人家的孩子更自由。所以,这一对小儿女才能发展出这么无拘无束的感情。这种感情,我们今天已经概括成两个最美的成语了,叫“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这样相伴着长大之后,两个孩子自然而然地谈婚论嫁了。唐朝法定的婚姻年龄是男十五,女十三。这首诗的主人公,这个小女孩,在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自己童年的伙伴。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哥哥妹妹式的婚姻太没有新鲜感了吧?才不是。诗里写的是“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平时熟悉归熟悉,一旦做了新娘子,小姑娘还是那么羞涩,就那么低了头,对着墙坐着,无论小伙子怎么叫,都不肯回头。这才是传统的中国女性,又淳朴,又娇羞,真美。

然后呢?然后是“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过了一年,娇羞的新娘子才终于在情感上放开了,她是那么爱自己的丈夫,希望和他在一起,永不分开,直到化成烟,化成灰。这不就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梦想吗?可是,生活哪有那么尽如人意!“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她总希望丈夫能够像庄子笔下的尾生那样,信守自己对心上人的承诺,哪怕大洪水,哪怕天崩地裂,也一直在原地不动,等着她,守着她。可是现实呢?现实是长干儿女,注定要过聚少离多的生活,丈夫注定要东奔西走,妻子注定要尝尽离愁。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小新娘十六岁的时候,丈夫要出门经商了。丈夫走到哪里,小新娘的心就跟到哪里。她在家猜测,丈夫此刻可能要到三峡了吧?民谣说:“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堆那么凶险,丈夫没事吧?“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时候,丈夫是不是也心生哀愁呢?

因为一颗心追随着丈夫,所以,小新娘对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自从你走后,我就很少出门了,你之前留下的脚印,现在已经长满了青苔。青苔那么厚,扫都扫不走了,你走了那么久,秋天不知不觉都来到了。

秋天到了,又如何呢?下一句:“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农历八月秋风凉,秋天最常见的黄蝴蝶又飞来了。连蝴蝶都能双双对对飞,为什么你要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春去秋来,草也黄了,花也落了,你再不回来,我也老了!小新娘最伤心的是什么?其实不是自己年华老去,而是我的青春这么美,你居然没能看到。处处从别人的角度考虑,这才是深情。

从童年的明媚,到新婚的旖旎,再到此刻的惆怅,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属于李白的感情了!李白在唐朝的诗人里,确实是最爽朗、最豪迈的。他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好像很郁闷了,可紧接着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心太热,压不垮,打不死。这里也是一样,小新娘难过,也抱怨,可是接着呢?接着她的热情又回来了:“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你多早晚才能回来?一定要先写信告诉我呀,我会出门去接你,一直接到长风沙。长风沙在哪里?在今天安徽的安庆市,距离长干有七百多里,一接接出七百多里。这是何等炽烈的情感啊!

这就是我衷心喜欢的中国式情感。古代中国人当然也是谈恋爱的,但是最深厚的情感,也许还不在恋爱的时候,而是在相濡以沫的过程中,在“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思念里,在“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期待中,在“直至长风沙”的欢迎中。这就是长情。

最后说说诗人李白吧。说到李白,好像大家最容易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或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好像李白就会豪情万丈,就会笑傲王侯。其实,李白之所以能够笑傲王侯,正是因为他有一颗最天真、最纯净的心。有了这样一颗孩子一样的心灵,他才能做到“天子呼来不上船”,也才能理解青梅竹马的小儿女之情。所以,李白笔下的爱情,写的虽然是商家儿女的烟火人生,但是,却一丝烟火气也没有,一片天真烂漫,一派流水落花。这就是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另外,我们还要知道,古代中国人对商人的印象并不好,白居易不是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吗?但是,李白没有这份偏见,为什么?因为,他自己就是商人的儿子,他家从中亚一路经商,到四川落脚。他父亲叫李客,其实这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称呼,就是姓李的客商,好比我们今天说张老师、王编辑一样。所以,李白知道,商人也多情,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tTqFgYbixVCneUg+xyAqAeo+OwQ/5rcWGZkNIVd7YlOP4ekSo1MLxaPZF9cnlp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