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导论

古汉字与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比较,是文字学领域中至今开展尚不充分、进展较为缓慢的一个课题。而这一课题却又是在文字学史和普通文字学及比较文字学方面有着十分重要价值的课题。

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一课题十分重要而且亟须开展,至少有下述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材料角度看。可以说中国的民族古文字(包括汉古文字)有着文字学上的极大材料价值。众所周知,表词—意音文字是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的一大类型,也是世界文字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一看法至今几乎已是在文字学界没有争议的结论了。被称为世界四大表词—意音文字的文字系统,除苏美尔—巴比伦文字、埃及文字与马亚文字之外,另一种即是汉字。相对另外三种文字,汉字在可供继续深入研究方面的优势实在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优势一方面体现在汉字的生存状况方面。可以说,它是一种“活文字”。相对于早已弃置不用的另外三种文字,汉字一直使用至今,所以我们掌握的相关材料也更为丰富,从而,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就更加具体、细致,对它的研究也就更容易一些。对汉字进一步的认识,当然能使我们比较研究的开展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更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在中国,除了汉字,还有许多其他民族使用的多种民族古文字,它们或由于引进汉字而形成,或由于受汉字影响而发生,或与汉字不同源却与之同理。于是,无论是这些文字内部的性质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还是它们与汉字的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都为文字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可以说,中华民族古文字的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字宝库的最为宏富又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为文字史和文字学的研究提供十分宝贵的材料。

其次,由研究进程看。可以说,时至今日,汉古文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长足进步。无论在材料考释还是理论研究方面,这种进步的态势是显而易见的。而我国民族古文字的研究,虽然起步较迟、进展较缓,但至少可以认为,对我国各民族古文字的发生、发展、性质、传播的了解,无论在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都已完成了大半的工作。这些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为我们创造了把我国的包括汉字在内的民族古文字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的条件。然而,至今我国尚未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学》,这一事实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些文字系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与比较研究。因为,如果缺少了这种综合和比较,也就无法真正综合对各种民族文字的认识,并进一步从总体上去了解和解释它们。

由于上述的理由,可以认为:古汉字与我国其他各民族古文字的综合和比较研究这一工作,既因其意义重要而须要进行,又因其材料具备而可能进行。

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族古文字研究已进入了比较研究的时代。可以认为,李静生《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的比较研究》的发表和王元鹿《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的出版 ,标志着这一时代的到来。此后,陆续有一些关于两种民族古文字比较研究的专著问世,除汉字与纳西东巴文的比较外,如契丹文与女真文之间、壮文与喃字之间的比较的文章亦有发表。

然而,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的是:事实上,我国的民族古文字研究尚处于主要限于单一文种孤立研究的状态。比较研究的工作虽然也有人做过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收效,但这种比较研究往往限于两种文字之间,而真正进行多种民族古文字之间的综合性比较研究的工作几乎还未开展,更未有较全面较深入的从扎实的资料工作做起的此类工作。这一现状无疑地造成了对文字学研究的种种负面影响。因为,既然我们没有在中华民族的文字大背景下通过全面综合、相互比较、相互启发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各民族古文字的共性和个性,并进而解决它们的发生、发展、性质、分类、归类、传播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一方面,我们对它们的各自个性的了解受到了制约,另一方面,我们更无从建立起一门真正的中华民族古文字学。可见,开展我国各民族古文字的全面比较研究是势在必行之事。这一想法正是我们有志于这一工作的初始动机和基本目的。

产生这一动机后,随之遇到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应该从哪里开始?

我们的想法是:中国各民族古文字之间的比较既然是一幢壮观的巍巍巨厦,那么,我们就不能不从它的地基处开始建造它。而且,限于时间、精力和学识,我们也许只能完成它的地基的一个角或一小块。但是,无论一砖一瓦都是这幢大厦所必需的建筑材料。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当前可以做也须要做的工作:从微观做起,从材料做起。即对中华民族的各种含表意成分的民族古文字作同义字的综合性比较研究。这样做的理由是:各个文字系统的共性与差异必然会在这些文字系统的每一个同义词的书面记录的共性与差异上表现出来。当然这仅仅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说明。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做法是从小处着手,但力求见微足以知著,从这种比较开始发现若干具体和抽象的文字现象和文字规律,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做两件事:一方面,建立一个主要收表词—意音类文字系统而兼收部分早期文字的中华民族字库和资料库并进而编制相应的电子辞典;另一方面,撰写一部把上述字库和资料库中的同义字、同义部件、同义字素进行比较研究的专书。

可以说,以上两项任务是互为条件、互相渗透并相辅相成的。因为,后一项工作即同义比较研究须在前一项工作即字库和资料库及电子辞典的使用中进行,而前一项工作即字库、资料库和电子辞典的建设尤其是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又当在后一项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的指导下进一步实施。

我们把同义比较的主要对象限制在表词—意音文字系统,这主要是因为:文字的形体与文字的意义直接相关,是古汉字和中国其他许多表词—意音文字系统的显著特征。

在本篇中,我们首先对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华民族古文字的概况进行总体上的简要叙述,然后,再对其中含表意成分的文字系统的状况及其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论述,最后,我们还将对这些文字系统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它们的同义比较的目的、材料、方法及本书的框架进行论述与说明。 QlakTiGCkoKhkkJ/umTS7f88vOWuHTIdtqHbD4BF3BA3GFTI1+GjhgabBAGvE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