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每当说起“中国文字”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或是铸于铜器上的金文。我们不大容易想到,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除了汉字之外,还有数十乃至上百种文字,是我国少数民族所创造与使用的。随着对我国民族文字的调查与研究的开阔与深入,从语言文字科学的角度出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在“中国文字”与“汉字”之间画上等号了。

这些非汉族文字系统,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则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濒于消失,有的甚至早已消失。但是,我们在谈及中国文字并对中国文字进行研究时,决不能忽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字。同汉字一样,它们都是中国民族文字大家庭中不可小视的成员。

科学研究往往领先于常识。如果说,当非专业人士开始悟到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存在的时候,这些文字的调查与研究却已经在文字学家手中得到了基本完成。当然,在很长的时间段中,这种工作往往停留在对它们各自孤立的调查研究的阶段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有两种乃至两种以上(含汉字)民族文字的比较研究的文章与专著问世。这些文章与专著,或深化了我们对用作比较对象的那些文字的理解,或开阔了我们对比较文字学研究方法的视野,或启发了我们对文字发展史与普通文字学的原理的思考。至今,我还常常能忆起20多年前我写就《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一书时如同进入文字学研究一个新天地时的兴奋心情。

如果说那本小书是一次关于把比较方法用于民族文字研究的初步尝试,那么,随着研究的发展,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在对我国各种民族文字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文字系统之间的比较工作,并藉此推动了对这些文字的个性与共性的研究。可以说,时至今日,在中国民族文字研究中,比较方法已成为一种文字研究较为常用的方法。

在上述的情况下,我们意识到: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把我们用于文字比较研究的文种由两三种扩大为多种,而且注意进行各文字系统之间的同义字的比较,自然更可能扩展我们的研究视野,从而得出更多且更具普遍性的相关结论。围绕着这一目的,我与我的同道、同事及学生努力尝试,终于写成这部以我国各个含表意成分的民族文字系统的比较研究为主题的专著。

在此,我要对我们所做的工作作如下的说明:

第一,此书的工作主要是尝试用比较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字中的诸种含表意成分的文种进行比较,尤其是它们的同义字的比较。

第二,此书的目的主要是凭借这种比较,得出关于各种用于比较的文字系统的特征,以及关于文字发展史、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及中华民族文字学方面的若干结论。

第三,此书较多地使用了文字之间的同义比较的方法,即各个文字系统的同义字或同义类字间的比较的方法,而在进行这种比较时又较多地使用了信息化处理的方法与成果。

本书策划与撰写的分工如下:全书由王元鹿、朱建军、邓章应策划。各篇的主要撰写者为:第一篇:王元鹿;第二篇:邓章应、王元鹿、黄思贤、李子涵;第三篇:朱建军、唐均、王元鹿、李静、刘悦;第四篇:黄思贤、王元鹿、朱建军、李子涵、冉启坤。第五篇:王元鹿、朱建军、高慧宜、邱子雁、李明、李杉;结论:王元鹿。全书的格式与文字的检校者为:邱子雁、李静、冉启坤。最后,全书由王元鹿、朱建军负责统稿和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工,仅仅呈现了本书策划、撰写过程中的大致情况,很多章节其实已很难说是由谁独立完成的。确切地说,本书的很多章节都应看作是集体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行文上难免会出现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在内容上也会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虽然我们在修改和统稿时尽可能地对行文和内容上不一致的地方作了相应的处理,但由于受精力和水平的局限,仍不免存在不足之处。这一点需要读者予以谅解。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要衷心感谢: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的刘志基教授与张再兴教授。他们不仅一直关心本书的撰写,而且为全书的宏观设计出谋划策。张再兴教授还为作为本书重要资料源泉的电子数据库的建设出力甚多。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喻遂生教授、云南民族大学的盖兴之教授与中央民族大学的朱文旭教授。他们对本书的通盘设计提出过极其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本课题若非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得以立项,相关研究就不可能开展得如此顺利,本书的面世亦可能会变得遥遥无期。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句谚语:“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而在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在这谚语后面加上一句:“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正因为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字系统各有特色,我们才能在对它们的比较中悟知文字世界的丰富多彩;却又因为它们有着若干相同与相通的地方,我们才可能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整理出世界文字长河的共同轨迹,以及中华民族文字的共同历史。无论在揭示个性还是在挖掘历史方面,本书的工作必定是十分有限的,也必然存在许多有待同行专家指正的地方。然而,我们坚信,只要在更多文字资料发现的基础上坚持以比较的目光对它们进行不懈的研究,我们就将不仅为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字宝库而自豪,更将为中华民族文字的研究能够促进文字学与文字史的研究而自豪。

王元鹿
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2012年12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古汉字与其他民族古文字同 义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2JAZJD740015)最终成果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国文字数字化工程——中文信息化 补缺建设”阶段性成果 Fs2bbcW3GOYbDnEJb1CSBLSLfMQGwVNrMT3EwRjvcGCnZNCujdo+uYVLcQ0LTrh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