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艾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的话。如今这段经典的文字,已成为教育界人士普遍认同的教育名言。
教育行家习惯于“把爱孩子当作合格教师的底线”,也就是说,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除了看其是否拥有一定的学历和能力外,重要的是看这个教师是否有“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个教师连起码的“爱孩子”的心都没有,那么可以说,这个教师就不具备“合格教师”的条件,甚至严格地讲,这个不爱孩子的“教师”是不适合做教师的。
教育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一门学科。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研究社会,也要研究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教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更何况,教育是超前性的投资,有滞后性的效应。教师除了要具备教育的责任感外,还应具备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要在育人的岗位上站得高、看得远。如此,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今天的孩子生长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教育界有识之士感叹:孩子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富翁”,另一方面又是精神生活的“乞丐”。许多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该满足的都满足了,可就是不好好学习。面对现状,我们最为缺少的是另一种思考:现在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的心灵深处究竟需要什么?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可见,我们光有爱孩子的心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懂得怎样去爱,尤其是要讲究“爱”的方法。
众所周知,孩子每天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是班主任,班主任几乎成了孩子身边形影不离的人。一个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学生的“敌人”;一个班集体,要成为学生心中的“乐园”,而不是学生心中的“地狱”。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因素在于这个班主任是否具有人格魅力,这个班集体是否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部与广大读者见面的由张万祥老师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一书,汇集了众多优秀班主任宝贵的实践经验,称得上是解决班主任疑难问题的“宝典”,值得一读。
祝愿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开卷受益。
2006年1月
(本文作者系全国模范班主任、北京市优秀班主任,曾为《人民教育》编辑部管理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