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班规落到实处

杨春林

如何管理班级,是一个大命题。制定班规,似乎是绕不过的做法,人治毕竟容易随意,法治有章可循更客观。不过,很有趣的现象是,常有班级三天两头制定班规,但制定的班规只是成为挂在墙上的装饰,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起到推动班级建设的作用。如何破解?

1.原因何在?

(1)主体不显。

班规是老师制定的。制定班规,学生是旁观者,最终形成的班规条款,不是学生广泛讨论之后达成的共识,而是老师意志的强加。

(2)条文不妥。

常见的情况有:①设置不合理。比如只有扣分,没有加分,或者加分、扣分比例严重失调,扣分容易加分难。②操作性不强。有些条例,听上去是有道理的,但落实起来有困难,形同虚设。有的班级,班规制定得轰轰烈烈,拟定了几百条,甚至上千条,制定的时候同学们或许有点数,时间久了也都忘记了。③表述冰冷。法理之外还有人情,条例缺乏人情味,纯粹就是制约人,最终学生会敬而远之。

(3)落实不力。

任何班规,只有执行起来,才能落到实处,也才会有意义。制定容易落实难,落实班规需要持之以恒,需要老师经常关注。这个落实过程,用人是关键。选对了人,班规落实才有可能。

2.如何应对?

(1)态度郑重。

制定班规的时候,切忌随意,态度要庄重神圣,明确告诉学生,班规制定之后,严格执行,按照规定来办,不徇私情。老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老师态度郑重,学生对班规也便多了一份敬畏。

(2)全员参与。

制定班规,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班规制定前,提前布置任务,每位同学准备3条左右的班规。每位同学贡献的班规,必须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同学必须遵守的。能不能制定出好的班规,前期的铺垫酝酿很重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前期梳理汇总后,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整合完善。要求班规像法律条文那样精细严谨,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要尽量尊重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老师不宜强势参与,随意否决学生的决议,要允许不完善的存在,努力让每个学生在班规中看到自己智慧的影子。学生自己拟定的班规,他们会更珍惜,也更容易执行到位。

(3)定期修订。

根据需要适度增删,定期修订。如果一次成型,再也不修订完善,则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显示不出对班规的重视。修订,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修订,谨防全盘推倒重来,要力求前后衔接传承。过于随意,学生也不会重视。

班规修订,包括结构的优化,条例的增删,叙述的严谨。

(4)专人负责。

班规落到实处,负责人的态度和执行力是关键。只有愿意做,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遴选负责人,我们要严格把关,让学生先主动报名,然后择优录用。如果没人报名,也要安排信得过的人负责。每周,负责人依据班规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在班级里和家长群里公示。因何加分,因何扣分,孩子表现怎么样,一目了然。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很清楚地知道问题在哪里,容易明确努力的方向,也便于针对性地突破提高。这些数据,也是期末评优争先的核心依据,学生自然比较重视。

班规很难面面俱到,如果真的事无巨细都列入条例,难免陷入琐碎的泥潭,班规的拟定要抓大放小,倡导粗略考核。与之同步,创建包容不计较的班级文化,为推行班规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得不说,班规是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托师生的情感支撑。 n70Faa3mqKVVfZlwk2ti8af1FCnWV+Jv/ATcWaPQqhbYaJgEtbTHlDqUuVEN5j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