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
我所带的学生升到初二时,生命规律使然,多数学生开始盲目地表现自我。为了激发学生科学地展示自我,我便设计了一堂重在体验的班会课。
在这次主题班会上,除了“上课”、“请坐”、“下课之前交上我现在发给大家的材料”3句话外,整个一堂课,我没再多说一句话,只是站在讲台上微笑地看着学生们。
当时我发给学生的材料是——
现寻找我的学生,男孩女孩均有,年龄在13~14岁之间。他们均相貌端庄,身体健康,学习都不错,特长都有所发展,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成长喜人,曾得到区委书记、区长、教委主任的肯定!初一时,他们非常讨人喜欢,与我关系很妙!可是,入初二以来,因为我的工作“失误”,没有“管理”好他们,于几个月前“走失”(“走失”的含义是:他们有的说一些不文明的话,有的无理顶撞家长,有的乱花钱,有的穿奇装异服),现不知他们在“何方”!他们曾是我的骄傲,曾是我的寄托。请知其下落者,速来告知我,并帮助您找到的学生填写好“我最得意的时候”这一表格,让他们赶紧回到我身边。我很着急,担心学生的明天会不怎么样。
学生们看到“寻人启事”时,先是相互对视,显现出惊异的神色,有的甚至说,世界之大,我们怎么知道您要寻找的人在哪儿。但看着讲台上的我确实很认真,他们便开始认真读寻人启事了。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就开始摇头,有的学生咬着嘴唇沉思,有的在把自己手脖子上的装饰物悄悄往下摘,有位同学使劲揉搓自己上了色的头发……大约10分钟后,学生们开始动手填写“寻人启事”后面的表格了。有的学生边填边叹气,有的学生边填边拍自己的头,有一位男同学干脆脱了自己“明晃晃”的上衣、揉成一团塞进了自己的书包里,有位同学填完表格后,还拿出了自己的日记来读,品味自己获奖时的幸福时刻。学生们开始了帮助我“寻人”的艰苦历程……
全班51位同学都填写了我要寻找的人是他们自己,并都列出了一长串自己得意时候的事情。也正是从这些最得意的回忆中,学生们明白了:要想表现自我,不一定要穿奇装异服,不一定要说不文明的话……而这正是我开展这次教育活动的目的。
当我第二天选择几位同学的日记在课堂上欣赏时,我又一次体会到教育的智慧带给我的喜悦。
——学生小全的日记片段:
步入初二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意识里“自我”的形象越来越突出了,总觉得爸妈与老师真太落伍了。穿上明晃晃的、瘦瘦的褂子,再来一特肥特大的裤子,然后还要给头发上点颜色,瞅爸妈不注意,有时鼻梁骨上再架副墨镜,这才叫“酷”。
不过,说实在话,最近我心里仿佛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寻人启事”,读开头几句,我还半捂着嘴偷乐,瞧,“老王”又唱什么大花脸!可看着看着,我的内心深处一股莫名的情感在升腾!它让我反思,我是不是“迷失”了自己,我积极上进的个性都跑哪去了?不谦虚地说,几乎受到人人夸赞的我,难道现在就得通过身上的这件光纽扣就42个(这是王老师亲自找了几个同学跟我开玩笑似地逮住我数的)的瘦瘦的上衣来体现?不!不是这个!要不然,昨天书店卖书的阿姨就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了,那位阿姨看我的神情,简直就像是发现了一个“怪物”!难怪老师有几次提醒我这件衣服是不是换换,看来,我的意识是有点“不合适”……
——小孔的日记片段:
“怎么着,不服啊”、“妈!烦不烦,又让穿多点,多难看!冻不死我”、“这老师,搞什么文明礼貌用语训练,没事找事,还让不让人有个性”、“关我什么事,不就是给班里扣了点量化分吗”……这就是我一个多月来经常说的一些话,我也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说,只不过脱口就出来了!唉!就我这形象,怪不得谁见了谁烦!……
——小张的日记片段:
寻人启事,寻谁呀,还是找回自己吧!
当我填写“我最得意的时候”表格时,获奖、受表彰的片段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时的我要么穿校服,要么着淡装,不也一样“招来”关注的目光吗?出众与否,不在于打扮,也不在于说几句我们所认为的“酷毙了”的话语,而在于渊博的学识、涵养、良好的修养……
这是3位同学班会后当天晚上的日记片段。
学生在各学年的教育中对规范、准则早已耳熟能详,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是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不去做。学生对规范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规范行为的产生。在认知与行为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在实践中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锻炼一定的操作能力,增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达到学生人格的整合与完美。
这一堂班会课,我只说了3句话,既不是传统的枯燥的简单说教,也没有不切实际的精神贵族式的空洞理论,没有名人、伟人的典型事例,也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是通过“教育的智慧”,给学生构建起了一个能活跃其中的道德世界,让学生在里面自我体验、自我锻造,从而让学生逐步成为一个富有崇高的“德性”和人性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