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支持和推动,学校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引领和指导,科研引领是曹王小学成就“教育梦想”,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嘉定区曹王小学地处上海市最北端,东与宝山区罗店、罗泾接壤,往北10分钟车程即到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省浏家港。曹王小学有着108年的历史,历史的久远并没有给学校带来什么眷顾。本地居民大量外迁中心城区、骨干教师外流、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导入,现在学校生源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已超过80%、这里的孩子不仅是“零起点”,甚至他们中的不少还是“负起点”……
这所百年农村老校一度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那时,学校排名总是在全区倒数徘徊,用校长的话来说,我们学校走进了一个怪圈。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通往优质教育的路在哪里?低谷中徘徊的我们如何找到“能撬动整个学校变革的支点”?
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2009年,学校35岁以下教师占55%,即将退休教师占12%;五年内的职初教师28%,其中55%是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由于曹王小学地理位置偏远、生活不便等原因,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有时甚至一年流失5、6个骨干教师,一时间陆续引进教师十多名,造成学校师资力量新老交替不够科学,学科把关教师匮乏……
在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女集中的教育现实下,教师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每一位教师的确都很辛苦,每天要早早到校看护早已到校的外来务工子女,要费尽心思面对紊乱难以控制的课堂纪律,要陪护等待下班很晚的父母接孩子,每一天早出晚归都是精疲力竭,然而收效确系甚微。
就这样,在严峻的教育现实的挑战中,教师不断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不断体验着现实的种种困惑、无助与倦怠,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对于自我专业的发展难以有真正的认识,更是缺乏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于是,常常会听到一些消极倦怠的声音。
面对教育严峻挑战下自信心不足、载声怨道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科研引领,把握核心项目,寻求学校变革的突破口。确立了《基于自我更新趋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研究》,被列为2009年上海教育科研市级项目。
核心项目立项后,面对动力不足的教师队伍,学校立即停止了所有教师专业发展的量化指标,多次聘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教师专业意识的自我更新”的团队辅导。由于我们学校较为偏远,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因而心理专家叶斌老师的第一次破冰行动,用一个钉子举起10根钉子等一系列的活动,在教师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年轻的教师说,时代在变化,一切都在更新。中年教师说,没有好的学科专家的引领就没有好的教学,后通过访谈、QQ等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教师愿意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于是,在上海教科院与市师资培训中心指导下进行了“教师专业行动的自我更新”培训。就这样,这所百年农村老校在教育困境中,开始了教师队伍的自我更新,为追寻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并走向教育创新的实践而更换“新鲜血液”。
这个阶段,曹王小学曾一年流失8位骨干教师,剩下的是哑铃形状的队伍。面对师资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匮乏的困境,在市级项目引领下,将教育科研作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聚焦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并使之上升为研究课题,带领各条线、各部门积极实践和行为跟进,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全面实战,先后确立了以下市区级项目以及2009年、2010年15项小课题(见下表)。
表1 2009年曹王小学课题立项
表2 2010年曹王小学课题立项
续表
这一阶段影响较大的课题是《农民工同住子女家庭教育的研究》,我们编写的《阳光妈妈手册》获得了上海市新上海人家庭教育方案设计一等奖,并且获得两次市级层面的推广。这在曹王小学的百年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一时间也给这所低迷、在怪圈中徘徊的百年农村老校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第一次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因此,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新上海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新上海人子女行规教育家校模式指导的研究》被列为市级条线课题。这时根据世博会的召开,编写了校本教材《雏鹰海报争章手册》,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行为规范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与教育作用,使得学校的校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在家庭教育课题取得一定成功的影响下,又确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的条线课题。其余教师参与课题的态度也有了转变,2009年14位教师申报了校级课题。对于自愿研究的教师,学校采取鼓励的态度,全部列为校级小课题。
变革总是理念与体制的双重变革,这需要切入点,还需要有形的教育载体。2010年2月,在上一阶段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现有课程与农村学习生活经验相脱离的实际,我们以新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为生长点,建设了课程基地“丫丫农场”。我们把“丫丫农场”项目与学校的课程、办学理念结合起来。之后“丫丫农场”更新换代成上海市第二批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小神农创新实验室。
就这样,我们将教育科研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此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提高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这所百年农村老校顺利地迎接了教育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新田园教育”的办学理念,建设了特色校本课程《小神农课程》,寻找到了课堂转型的“金钥匙”:“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嵌入式教学”。并以以下项目为支撑进行实践。
表3 项目实践一览
这些项目,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更使得学校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力促进了学校“新田园教育”办学品质的形成。
同时,在第一阶段小课题的实施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正如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教师的层次也是不相同。前一阶段的全校普及型小课题的实施中,显然一部分教师因自身动力、能力等原因,开展的情况也各尽不同,有些教师会设计出相应的教案与研究报告,而有的教师就是下载论文来凑数。
经过五年的努力,曹王小学的教师终于打了一场翻身仗,自信和笑容已经越来越多地浮现在教师脸上。那么,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怎么才能帮助教师尽快进入状态呢?
教育改革需要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因此需要“孵化”教师的成长。针对学校年轻教师较多,骨干教师缺乏的情况,我们探索了研究与队伍培养形成点。
为打造一批“新田园教育”的生力军与排头兵,俞建明校长亲自带领科研室、教导处、德育室联合组建24人组成的“课程执行力团队”,并身体力行地参与每一次行动,以“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嵌入式教学”等项目为载体,一边进行研究一边学习。在一周一次的反馈与指导下,24名课程执行力团队的教师学会了如何从一个案例确定一个小课题以及如何进行每周教学策略跟进,直至最终完成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
表4 2011年曹王小学课题立项
表5 2012年曹王小学课题立项
表6 2013年曹王小学课题立项
成立“新田园教育”研究中心,广泛吸收教师参加与群众性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中来,进行“五个一”的研究。“五个一”即“一个教学主张、一项课题、一份教案、一堂课、一篇论文或案例”。
以上3个结合点,即3个项目全部纳入学校的考核,同时全力为教师开展各种研究提供支持与保障。从研究过程看,研究本身就是研究者知识结构的重组;从研究结果看,研究除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研究成果之外,还在教师培训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近几年,在学校无任何教师专业发展量化指标的情况下,教师专业发展取得长足的发展:2008年,学校教师在区级比赛中获奖3项,在市级比赛中获奖2项;2012年,教师区级比赛获奖21项,市级比赛获奖13项,还在全国级比赛中获奖2项。不单是各级各类比赛,曹王小学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学历结构、骨干教师、市级以上刊物论文发表、课题开展等方面均大幅度提高,有好几项甚至呈指数增长。
学校现为:上海市引擎计划项目学校;嘉定区新优质项目学校;嘉定区农业科技创新拓展基地;嘉定区科技特色学校。嘉定区曹王小学的改变源于教育科研。这一段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历程,让学校脱胎换骨的变化有目共睹,让我们一起见证了教育的奇迹:“小神农”课程,成就了农村孩子自我发现的梦想;“新田园”教师,成就了教师自我实现的梦想;“新田园”教育,成就了一所百年农村老校自我超越的梦想。
让科研成就梦想,让教育科研为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扬帆起航!
百年老校面临许多新问题,学校只有在变革中才能求得发展,面对学校发展和教师的现状,曹王小学主动寻找“能撬动整个学校变革的支点”,他们认识到“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就是那个“能撬动整个学校变革的支点”。于是,面对教育严峻挑战下自信心不足、载声怨道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科研引领,把握核心项目,引导教师将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形成一个个的小课题开展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师专业行动的自我更新”,教师发生了变化,学校也发生了变化,这所百年农村老校慢慢突破困境,呈现新的生机,获得新的发展。
首先,他们引导教师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小课题研究。如市级项目“基于自我更新趋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研究”,就是聚焦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作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形成多项市区级项目(见文中表格),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各条线、各部门教师积极实践和研究。
其次,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还注重与学校发展的需要结合,通过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为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导方向。如他们结合上海市第二批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小神农创新实验室”项目的开展,又产生了一批教师小课题,这些项目,不仅体现出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鲜明的针对性,更是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开展研究与实践,使得学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力促进了学校“新田园教育”办学品质的形成。
第三,学校以学校发展成就激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如在课题《农民工同住子女家庭教育的研究》中,他们“编写的《阳光妈妈手册》获得了上海市新上海人家庭教育方案设计一等奖,并且两次获得市级层面推广,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对于自愿研究的教师,学校采取鼓励的态度,全部列为校级小课题。”
第四,带领教师边研究边学习,提高小课题研究的质量。如他们为打造一批“新田园教育”的生力军与排头兵,校长亲自带领科研室、教导处、德育室联合组建“课程执行力团队”,以“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嵌入式教学”等项目为载体,一边进行研究一边学习,保证了研究的质量,也使教师的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