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例
平南小学《“零缺陷”服务理念下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的探索》

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可以促进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然而一部分老师对搞课题存在偏见,认为教育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与普通老师无关。其理由是:教师研究层次低,理论功底浅;再者,教学工作繁忙,教师无暇顾及科研的功能等等。显然在部分教师眼中科研是高不可攀的。有的老师就算在学校的要求下,勉强参与了课题的研究,但是操作过程是草草了事,最后以闭门造车完成一份科研报告来宣告一个课题的结束。有的学校课题组很多,表面上课题搞得轰轰烈烈,可是在课题的操作过程中,组员没发挥什么作用,最后是组长一个人完成结题报告。这种研究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那么怎样使教师踏踏实实搞课题呢?我们认为,对于搞课题的重要性,老师们是很容易认可的,问题是很多老师认为搞课题耗时,低效,难度大,这很难解决。而“零缺陷”的服务理念是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这种理想化的理念,在一般人眼中是很难达到的。我校基于“零缺陷”的服务理念下教师合作这个载体,运用教师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进行课题的研究。

一、进行问卷调查,找出问题所在

我们对全校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喜欢合作的教师有66.66%,由此看来,合作是大部分教师喜欢的一种形式。第二,在合作中很投入的教师有78.79%,说明教师对合作的投入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第三,合作的实际效果:首先33.63%的教师认为合作能提高工作效率,51.21%的教师对合作能提高工作效率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其次,对于合作中所能学到的东西,相对来说没有达到很多老师的期望值,53.63%的教师认为在合作中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再次,在合作中感到非常愉快的教师仅占28.48%,反映了教师的投入程度与合作的实际效果是有差距的。第四,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产生差距至少有三方面的因素:(1)教师中认为合作流于形式的有51.52%;(2)因为学校要求而合作的教师,即“被合作”的有54.54%;(3)认为合作增加了负担的教师有39.39%。

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合作研究课题的效率?如何解决教师“被合作”的问题?合作研究课题如何做到集众人智慧,吸引教师愿意、喜欢一起讨论研究等是关键。要让教师确实感到合作是必要的,合作是一种内心需求的满足,就必须使合作双方都能有所得,能带来彼此的身心愉悦,能建立合作双方包容性的、“双赢”的长效机制。

二、科学组合,合作效益最大化

要想让教师真正投入到科研中,课题合作小组的成立和分工不能太随意,根据一开始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志愿与需求的协调。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志愿,也就是教师兴趣所在。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事物的倾向。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它是每一位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是不断努力,积极创新的基础。如果教师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学校可以进行引导,使教师根据自己日常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我们学校的总课题申报区级重点课题成功了,需要几个子课题来支撑。学校采取项目招标。老师们自愿报名组建项目小组,明确各自的分工,由项目组长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完成子课题的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老师们报名踊跃,组成了10个课题小组,为总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如此分组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问题。如,新学期,学校又引进不少新老师,在运作中发现有的课题组人很多,而有的课题组人太少。成员数量的不平衡影响课题的进行,为此我们在尊重课题组成员兴趣意向的基础上,号召部分教师从学校大局出发,为学校大课题的研究转型参与其他课题的研究。

(二)教师专长的互补。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协作的社会,尤其是在一个合作小组里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一起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如,朱红老师的课题是《“零缺陷”服务理念下教师合作建设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校本课程的研究是一项综合研究,需要集教师所长,集体的智慧。这个组由音、体、美、英等各个学科老师组成。他们根据自己的专长,合作参与各种校本课程建设,使课题的研究更具广度和深度。

(三)教师性格的互补。相近的性格能够让一个团队成员畅快的沟通,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了解彼此的性格,这样协同合作就方便了许多。摩擦少了,成功概率也就高了,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样一个合作小组也会有不好的一面,当所有的人都像克隆人一样,时间—久,必定会影响到合作小组的创新性建设。合作小组的建设时不时地需要一些能够带来鲢鱼效应的人刺激一下,从而让这个小组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如,刘老师的课题是《“零缺陷”服务理念下教研组活动中对有效学习的合作研究》。她的组员有做事雷厉风行的老师,有做事很顶针的老师,还有做事非常细致的老师等等。这些老师组成的课题小组因为性格互补,合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合作方式多元化,促进课题研究的丰富化

(一)个人之间的合作

1.强弱合作。有的教师在科研方面特别薄弱,对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很迷茫。对于这样的老师,应该采取一对一的合作模式,由组内,或其他组比较擅长科研的教师帮扶,在学习和实践中摸索,提高科研能力。当然每个科研骨干的强项不同,所以这种一对一的合作可以定期换人,让弱者可以学众人所长。如,慧老师作为数学教研组长,在数学教学方面经验丰富,但是对于搞科研却自认为是门外汉。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请同是课题组长,但是在科研方面经验丰富的王瑾老师和她合作。因为王老师和慧老师同为数学老师,同时办公室也离得近,因此经常有时间共同研讨。在共同的研讨中,王老师与慧老师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慧老师的课题研究。

2.强强合作。强强合作的好处是可以取长补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中还可以竞争,提高研究效率。如,瑾老师和芳老师都是科研能力很强的教师。她们两个人的课题一个搞得是“青蓝工程”,一个搞得是“一班一品”。这两个课题初看研究内容似乎完全不同。但是她们一起通过研讨,发现“青蓝工程”中的部分师徒带教和“一班一品”中的部分正副班主任合作可以整合在一起。“一班一品”的建设能有力地促进某些青年老师的成长,因为有的正副班主任是师徒关系。此外,瑾老师原先是搞德育工作的,她在班级建设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能给予芳老师帮助。她们两个在合作的同时也在竞争。每次课题交流会上,当发现自己的课题研究速度比对方慢了,就会想方设法加快步伐。由于她们两个的合作,她们的课题成为学校的龙头课题,研究进展速度最快,研究资料也积累的最多。

无论是强弱合作也好,还是强强合作也好,强、弱总是相对的,此一时彼一时,但合作者必须有宽广的胸怀,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强弱合作的优势在于强者帮助了弱者,使弱者的研究有了突破。强强合作的好处在于强者们各有所长,通过合作能使资源整合,提高合作效率。

(二)小组之间的合作

虽然每个小组研究的内容不同,但是研究方法和策略有相通地方。如果小组之间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前进。如,每次课题组长例会时,大家齐聚一堂,罗列出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共同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协商解决。每次的讨论都非常热烈。有时候,在讨论中课题组长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己的课题可以和其他课题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跨课题合作,能提高研究效率。如,“一班一品”中的有些内容可以和合作课题整合在一起,合作课题可以和“青蓝工程”的一部分内容整合为专题进行研究,有分有合,资源互补,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四、合作交流快捷化,便于及时沟通与反馈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壮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常说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已经成为常态。我们根据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使我们的合作交流便捷化,从而使合作交流沟通更及时。

(一)学校网站设置论坛。课题组长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发帖。其中,赵老师发的《“教师合作”十个期盼》成为老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老师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快捷优势,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发帖内容看,形成了几家争鸣的格局,充分说明老师们合作意识的增强,而论坛的内容给赵梅老师的课题研究带来了很多启示。

(二)校园网建立资料库。我们在学校的OA系统中建立了科研资料库。每个课题组将自己研究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内容上传至资料库,便于课题组之间的资源整合,资料利用率最大化,避免部分重复劳动,同时也给各课题组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共同提高全校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三)定期的课题研究例会。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很快捷,但是研究不够深入。每进行一阶段网络交流后,学校都要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及时汇报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大家一起出金点子,想办法,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也提高了课题组与课题组之间的相互合作效率。

合作交流快捷化提高了课题研究中的经验问题的快速反馈,便于将问题在一开始出现时就得到解决。

合作指导民主化,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化。课题研究是一种学术活动,学术民主有利于大家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地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我们科研处建立课题指导小组,定期检查课题实施的进度,帮助教师解决课题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以往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组员之间出现分歧,课题中遇到瓶颈等。有的课题组遇到问题想尽办法解决,但是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课题组回避问题,使研究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聘请专家,再组织学校的科研骨干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及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从而对课题研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老师们课题撰写的案例不符合要求,专家根据老师们在撰写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讲座。讲座的形式比较特别,改变了以往专家一讲到底的模式,而是在中间穿插了两次不同类型教师分组开展讨论的活动,从中找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当场解惑。此次讲座虽然耗时不多,但是效率极高,很受老师们的欢迎。精益求精,课题组长和专家合作,对老师们的修改稿进行进一步指导,使每一位教师的案例内涵更加深刻。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对课题的管理工作也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在学期初根据要求认领研究任务,课题组长每月对课题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课题的记录表由两部分组成:每个课题每月的行事历(每月每人工作安排)和课题组活动记录表。如果有问题,课题组长及时写在记录表上。如,翟艳老师的课题是《构建“零缺陷”服务理念下教师合作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实践研究》。从课题记录表“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的支持”一栏中我们发现她们组对于如何在多元化的少先队活动中引导老师们进行合作有困难。于是我们在回复中提出:可以和德育教导黄芳老师合作,她在此方面有经验。事实证明,黄芳老师的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有相通的地方,她能给予翟艳老师非常大的帮助。

此外,课题指导小组还承担对学校每个课题实施进度进行跟踪。当然,这种跟踪不是以增加教师负担为目的,而是定期深入各课题组参与活动,通过记录活动过程来了解课题的实施进度。

五、合作评价层次化——课题激励的有效措施

(一)合作评价制度的制定

学校在“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了规范的课题研究制度,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趋常态化、持续性,体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理念,在研究中逐步践行“教师合作文化”。故对《制度》提出以下实施条例:

1.课题组长学年(期)初,根据课题制定“课题组行事历”

“零缺陷”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要求每位教师在课题中承担一定的任务,故每位课题组成员,在学年(期)初,根据要求认领研究任务:

(1)学习资料收集

(2)案例交流(叙事式)

(3)阶段小结(亦可叙事式)

(4)学期总结(亦可叙事式)

各课题组根据自己课题组成员人数,尽量做到承担的任务不重复。

2.课题组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要求有内容、有主持人、有实录式详细记录。会议内容包括:

课题相关资料、经验学习交流;

课题组成员案例交流;

课题组成员前期实施过程交流;

下阶段课题实施设想;

课题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需要的支持。

3.每月最后一周周四上交会议记录表及课题组月工作自评表,科研室将根据各课题组实施状况,给予及时评价,并对于课题组提出的问题、需要的支持,提交至科研与课程开发处,择日给予答复。

4.课题组长加强资料的积累,所有学习的资料,交流的案例,都需要以电子稿和文字稿的形式于学期结束一并上交科研与课程开发处。

此制度由几位行政人员在征询了老师们的意见后共同制定的。我们试图通过制度来提高合作开展课题的效率。而整个课题组活动的记录过程是基于个体和团体评价的有机结合。它既有对个体的评价,也有对整个课题组的评价。此评价方式旨在引导教师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合作——效果的测定与反馈

测定与反馈对于我们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十分重要。通过测定与反馈,既可以了解合作产生的效益,又可以为未来的合作打好基础,以便于在科研方面进一步合作。对于合作效果测定可分为三个层次:

1.反应层次。这是合作效果测定的最低层次。主要利用问卷来进行测定,我们问以下问题:教师是否喜欢合作进行科研?是否认为合作的效益达到了最优化?是否认为目前的合作科研对自己很有帮助?通过问卷,我们了解98%的老师喜欢目前的合作科研的方式。95%的老师认为目前的合作效益已经达到了最优化。93%的老师认为目前的合作科研方式对自己有帮助。由此看来,合作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2.学习层次。这是合作效果测定的第二层次。我们运用书面测试、操作测试、等级情景模拟等方法来测定。主要测定受训者与合作前相比,合作后是否积累了更多的科研经验、更多的技能,是否改变了态度。目前,通过老师们的学习摘录和感悟以及案例来测定老师们的合作效果,从老师们写的感悟中,我们不难发现,合作的效果是明显的。现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赵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不止是攥紧五指,形成合力,求得1+1>2那么简单,相反,需要打破保守僵化思维、突破体制机制限制,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从多赢到共赢才是合作的高境界,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合作,享受合作!

庞老师:合作能使团体趋向完美,只有完美的团体才能使青年教师发展得更加全面,而这种团体合作的意识也会随之植入每位新教师的心里。

唐老师:我们数学组渐渐地从合作中学会共享每位成员的智慧,更体会到了相互支持的快乐。每一个人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这个团队的十二分之一,每个“十二分之一”的背后有着“十二分之十一”的支撑。尽管,这个队伍的分母还会不断扩大,但我们相信这个分数的值将永远是整体“1”。

王老师:教师合作并不是“坐在一起工作”,或分担工作量,也决不仅仅是激发教师工作的情感和动机,而是彼此智慧的激发,对知识、技能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翟老师:时代要求老师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走进合作交流的“广阔世界”。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的一次蜕变。

从以上内容不能看出,教师们对合作有了深入的认识,这也体现了他们合作态度的变化。

3.行为层次。这是合作效果测定的第三层次。我们通过上级、同事、学生等相关人员对参与合作的人进行评价来测定课题研究效果,主要测定合作者是否运用合作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否在合作中态度更端正等等。学校还在绩效考核中设立“风格奖”,奖励合作开展课题比较出色的课题组。

六、高效率的合作研究,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

(一)合作科研激发教师对科研的兴趣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调查,对科研有兴趣的老师从原先的15%提升到了65%。以往,更多的老师是学校要求搞科研,不得已而为之。而今年,当区教研所发布申报区级课题的通知后,学校层面还没有做动员,很多老师已经闻风而动。其中有两个英语老师因为工作年限不长,在科研方面还是有一定困难,她们主动找英语教研组长合作,共同商讨选题。参加网上论坛的老师,一开始只有4位,后来是全员参与,其中有45%的老师参与了每一个论坛的讨论,这是质的飞跃。

(二)合作科研促进教师的合作

1.学校德育因为合作科研而更加精彩。《“零缺陷”服务理念下,创建“一班一品”的合作文化的研究》在开展的过程中,以合作沙龙、班主任经验介绍、正副班主任合作展示阶段性成果等方式引领正副班主任合作发挥其作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品牌。

2.教学因为合作科研而更注重实效性。《“零缺陷”服务理念下教研组活动中对有效学习的合作研究》也是区级课题。该课题组以对课标的研读、备课中的学情分析、课堂实录、课例分析、课堂诊断等方面影响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研组活动中,通过合作研究和探讨,引导教师在同伴之间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和不足,相互间取长补短,并将教师个人的优秀资源整合在一起,达到共同进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对各种信息快速、敏锐作出判断的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因合作科研而提高合作的自觉性。

由于《“零缺陷”服务理念下,创建“一班一品”的合作文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已经使我校的教师合作深入学校的各个领域。以往的少先队活动基本上都是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合作组织的,而学校开展“六一”、“世博小镇,欢乐ing”活动却是全员参与。老师们各尽所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活动的准备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使活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三)合作科研使学校科研成绩出色

2009年10月29日上午在我校举行了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和闵行区教育局主办、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和我校承办的上海市课题《学校“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创建》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近几年,我校教师案例论文获奖多:国家级5项、市级3项、区级37项。《“零缺陷”服务理念下建设教师合作文化》获得闵行区第15届科研成果一等奖;发表在市级刊物的论文有《构建“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评价体系》、《教师的执著成就了校长的办学理想》、《完善“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评价体系》、《亲情互动提高家庭文化素养》、《追求“零缺陷”的服务质量文化》。《为了“零缺陷”的教育——“零缺陷”服务理念下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公开出版,该书框架建构科学、合理,可读性强。书中收集了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感人故事和生动案例共56个,记述了教师从被动合作到有所自觉合作的经历,印证了教师合作其力断金的观点,记叙了教师在合作中的历练,合作中的智慧和心声。

2013年6月,我们被评为第二届“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团队。

案例提示

让不同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教师真正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做真研究,才能真正发挥科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平南小学基于“零缺陷”的服务理念下的教师合作这个载体,运用教师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进行课题的研究。带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习,获得发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科研合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在合作小组的组建方面,综合考虑教师的兴趣、专长、性格等;在合作方式方面,引导教师个人之间的合作、小组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对学校如何支持教师合作研究进行了探索,如举办论坛、建立资料库、组织研究例会等形式;在合作研究成效的评价方式方面也进行了探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了合作的自觉性、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合作研究的组织和管理的示范。 8pmo1d8Y81p625jgDi2F85b3I1g0MiJwZMWjQ9ND/WMb/NIli6Zm0ZMovrrv+O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