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是中小学教师的首要职责。如何科学、有效地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思考。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所思考,要有一定的研究意识,要具备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的能力,通过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不同,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有着一些自身的特点:
从研究内容上看,中小学教师开展的研究主要不是基础性理论研究,而是以实践性和推广性为主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教师通过研究解决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从研究方法上看,中小学教师所开展的研究是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研究,通过一个不断反馈、不断调整的过程,获得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是在实际情境中产生问题,在实践探索中解决问题的研究。它是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对象,以促进教师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和改进为目的,在这种研究中,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行动者,同时又是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行动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最适合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广大教师也有能力、有条件开展行动研究。正如前面所述,中小学教师身处教育实践之中,问题最直接、最清晰,实践的土壤最丰厚,检验效果的途径也最便捷,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科研的种种误解和疑虑。作为一种教师易于掌握,对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是被普遍认可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者,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思考,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合作者的交流,不断加深对自己、对自己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
从研究组织形式上看,中小学教师所开展的研究主要采用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模式。这种合作研究方式可以是教师之间合作研究,也可以是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合作研究。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讲,教师的工作尽管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活动是一个整体,教师形成团队,团结协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面对各种复杂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教师之间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分工合作,开展研究,协作攻关。从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合作来讲,学校中的研究是以本校教师的研究为主,但校外专家通过理论讲座和指导,可以唤起和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校外专家在研究资料、研究技术等方面的帮助,也能够提高教师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这种研究模式中,中小学教师与校外专家形成一种研究伙伴关系,在研究中共同成长。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研究方面有着许多有利条件。中小学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每天面对鲜活的教育现象,能够获得许多鲜活的教育实例,这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石,是理论形成的基础。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如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等,都是经过长期教育实践才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因此教师开展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来自于实践,其他教师感到直接、亲切,容易理解、学习和借鉴,这种成果更易于推广,更有实用性,因而也就更能最大程度地体现教育研究的价值。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放下思想包袱,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在研究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师要真正成为研究者,一般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要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有对自我专业发展负责的意识,要将外部的专业发展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主动地分析自己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提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重要条件,但是不断的理论学习会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教师要坚持学习科学理论,从中获得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习教育科学知识,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成为学科教育教学的专家。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获得知识,提高认识,指导实践,实现专业发展。
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如果说“我根本没有问题,所以没有什么可研究的”,这大概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形成探索的习惯,不断反思自身的工作,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影响,在反思中寻找问题,进行思考,开展研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发现,产生认知冲突是激发教师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一个途径,当教师已有的观念认识与遇到的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甚至行为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产生问题意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认知冲突的产生往往是通过理论学习、专家指导、同伴交流等方式。学校需要搭建一些平台,引导教师对自己已有的经验与观念进行客观的审视,发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
要注重形成自身的实践智慧。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人们常说,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知识构成:一是与所教学科专业相关的本体性知识,二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条件性知识,三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性知识(也有称之为教师实践智慧)。前两种知识,基本上是教师在入职前完成学习的,后一种知识,则是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形成的。提倡教师的研究,就是要引导教师对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逐渐丰富实践性智慧,构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研究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能力发展方面达到成熟的标志,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学科特点、技术特长,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突破点,扎根于教育实践,在研究与实践中逐渐凸显个人研究风格。
以上内容是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能力的形成,是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具备这些研究能力要素,把研究当做是自身的工作方式、精神追求、生活常态,就能不断地在研究与实践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如何锻造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这是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本书选择的15个案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感受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