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辨中成长

闪德龙 控江中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五年的地理名师培养基地培训任务即将落幕,反思五年的培训,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教师思维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道道辩论题,在思辨中不断磨练、在思辨中不断收获、在思辨中提升、在思辨中蜕变。

辩题一、这个年龄还需不需要进修

2012年2月的一天,在名师基地新学员的第一次见面中,一位学员的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的年龄已经不小了,经不起折腾了……她似乎说出了我的心声,四十岁左右的教师正是事业发展的瓶颈期。之前的我们,也许是为职称评审、也许是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许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有了比较多的成绩和经验积累。此时的我们在心态上总想能吃吃老本、混混日子,不要让自己太累。然而,教师的职业并不允许我们懈怠懒散,在信息时代,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日新月异。面对一届一届的富有朝气的学生,老师怎能不思进取、因循守旧。

一次培训,一头银发的李功爱导师把我们带到了计算机房,让我吃惊的是李老师给我们培训的内容,尽是我认为只有年轻人才能玩转的计算机技术。在课上李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一些视频剪辑、录制的软件应用,还重点介绍了雷达图的制作和运用,并详细介绍了在分析学生、班级、年级和全区考试成绩中的作用。我平时汇总学生成绩也经常用到Excel,可是从来没有用过雷达图,也从来没有对Excel里的某一项功能研究得如此透彻。

从导师身上,我看到了他娴熟的计算机技术,更看到他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论年龄多大、资格多老,教师都面临着一场对自身素质的挑战。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辩题二、课堂应该是这样的吗

2015年5月7日在建平中学举行了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生命科学学科培养基地与地理学科培养基地联合交流展示活动。首先是一位生物学科的基地学员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开设了一堂公开课,之后是我利用传统授课方式也开设了《地理信息技术》公开课,两种授课方式,引发了听课教师们的思考。而当天最精彩的活动便是基地学员展开的一场激烈的辩论,辩题是“翻转课堂是否有利于教学”,由周光明、柏玥萍、仇苗苗、何平四位地理基地学员和四位生物基地学员组成了辩论队。在台上他们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相持不下,精彩纷呈。

其实,我之前对翻转课堂这个概念比较陌生,这个活动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翻转课堂的模式是否真正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呢?对于传统教育的诟病在于,对待不同的学生搞“一刀切”,不仅在教学上是如此,考试时更是如此,这也就使得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能在班级中“跟着跑”,而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消化水平定制出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翻转课堂虽然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但是我们应该看清目前国内学生的情况: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从教师的角度看,国内的教师是否具备引导学习的职业素质?翻转课堂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答疑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其实不是被淡化了,而是从另一个侧面有所加强,它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设问,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来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主导变为引导,这对其职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与学生一样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师群体,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自身的转变。

从家长的角度看,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去量化?中国的家长对于教育非常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心愿。虽然年轻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了更加新潮的观念和更为开放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始终不变,就是如何量化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素质教育观念影响下,现在家长也更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对于翻转课堂来说,要翻转的不仅仅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顺序,相对应的还要有最终的效果评估机制。

这场辩论是没有胜负的,正、反方在对翻转课堂、传统课堂的赞扬和批评中,传达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更广的视野、更新的理念。

培训期间,基地学员上的每一节课、听的每一节课都有精彩之处,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长时间的培训,量变引起了质变,我深感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学思路灵活了,教学手段增多了,教学的应变能力增强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辩题三、教育理论和实践一致吗

工作二十余年,我一直处在一线担任地理教学工作,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繁重的教学任务,也让我从未想过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什么理念。名师培训之前,也一直认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是两码事,发表论文只是为了评职称,对日常教育教学没什么帮助。如今想来真如井底之蛙!

培训之初,两位导师就推荐和让我们相互推荐阅读各种书籍,之后的每次培训,导师们也送了我们不少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读教育家的教育故事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读各位名师的教学设计、教育专著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这也让我体会到:教师广泛阅读,进而厚积薄发,在不断的积累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越来越游刃有余,而且能时时体会到教学的真正乐趣。

与此同时,两位导师还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今后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向,并对课题成果展示的方式也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导师让我们达成的目标并不是华而不实、不着边际的,这让我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基地的学员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每个人都拿出了像模像样的最终成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胜庆导师与一位学员之间就他所编著的书籍,数十万字的书稿你来我往修改十余次,网上交流、共同面谈,费心费力,一句话、一个标点也要推敲,对待我们的研究任务一丝不苟。导师严谨的作风让我们由衷地敬佩。

辩题四、教育教学理论空洞吗

五年的培训,让我认识到: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学习教育理论,断然不行:只会就课说课,囿于窠臼,看不深,说不透,或公婆辩理,各执一词,纵皓首穷经,终难有成。而学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则可一定程度地跳到圈外,居高临下,可看出一定教法的理论背景及适用范围,也可一定程度地博采众长、优化组合,酿出自己的蜜。

所以,“教育理论学不学”,还是大有区别的。酷如弈棋,有只顾眼前“下棋没门儿,只吃小卒儿”的,有能看透两步、三步的,更有能看透四步、五步的,教育上理论修养功底的作用,何尝不是如此。

教育理论和实践有一定距离,教育教学理论有一定高度,是应当的、也是正常的,否则,理论和实践混为一谈,理论就必然会失去指导实践的作用。但这种指导应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而不是把教育理论的指导误解为详尽的操作规程,或是所谓“拿来就能用”的指导。比如,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教学,就必然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来设计教法和教学流程。至于如何设计,则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而教育理论并不能给出具体答案。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经常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ScU1jyFOs14XzmAjTY8o7IYPNGPEDEUpOoa7r85CL3qRQbas08iZz9a3vE7O9T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