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路慢走 一路学习 一路成长

朱宏兰 西延安中学

2011年10月,我有幸成为第三期“双名工程”地理学科名师基地的一名学员。当初觉得五年的学习路好漫长,但在不知不觉中,五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回首,我人生中的这五年是一段由导师引领、有同学相伴,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成长的历程。

1.各具特色的同伴激励着我

我们基地的11位学员来自上海市不同的区,每个人都是各区地理教学的精英,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每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特长也各不相同。有的擅长营造课堂良好的气氛,有的擅长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的擅长拓展课开发和开设,有的擅长组织教学研究,有的擅长课题研究撰写文章……五年中,我走进了11位同伴的学校,有远在崇明的前哨中学、有在市中心的昆明中学;有规模宏大的示范性高中,也有小巧的初中……五年中,我见识了每个学校地理学科发展的特色,经历了每位同伴的精彩课堂,这些一点一滴激励着我,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2.通识培训拓展我的视野

第三期“双名工程”在学员培养中特设通识课程,委托华东师大负责培训。华东师大培训中心精心设计了课程,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和层面拓展我们的视野,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增加我们的体验。理论课程学科跨度大,授课专家水平高,有教育界的、有影视界的、有美术界的,有心理方面的、有国学方面的、有政府机关的、有工程院的,有台湾地区的、有香港地区的……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感受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具有立体感的世界。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华东师大信息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褚君浩的报告“从智慧地球和绿色地球谈起”,让我们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变化,第一次了解了传感器的神奇,了解到光电能源将成为未来主要能源,科学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复旦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胡介鸣先生的报告“无处不在的新媒体艺术”,让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了解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新媒体的发展表现及对人才的要求。在实践课程中我们游学武汉和北京,有幸近距离了解国内的一流学府,聆听名校的发展和历史,得到了直观的感受和心灵的触动,这些是在课堂学习中无法获取的。

我在游学后曾经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组内的学员大多都是在上海读书工作的,对其他地区的文化教育情况了解不多。这次去的大学和中学,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文化下的教育发展和现状。武大、北大、清华,我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进去,走在校园内身心都受到震撼——历史之悠久、校园之大、成就之辉煌……武大校园大到需要开校园巴士,北大、清华的院士墙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大家、一个个陌生的各界精英的照片……这里吸引着全国最优秀的人才,他们为国家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毗邻圆明园的101中学展示了北京一流中学的大气。池塘中一群悠哉的白鹅显示着校园的与众不同,300亩的面积让习惯于上海市区学校之娇小的我深刻地感受了校园的大气,大大的暖棚也让我开了眼界,屏幕上不断滚动的国际国内获奖信息让我震撼,每年100多人直升清华北大,让我们感受着它的实力……”

3.行走天涯磨炼我的意志

野外实践是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优秀的地理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野外实践能力,必须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特殊气质。五年中,导师们联合上海市地理学会,高举“大地之鹰”旗帜,为我们创设了多次野外考察的机会。有新疆沙漠与冰川、广东和广西的喀斯特地貌、贵州高原山地、安徽山区及徽文化、湖北的山地和水库等考察。

野外考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考察线路一般不是成熟的旅游景点,而是一些具有典型地理特色的偏远地方,路途长、路不好走、住宿条件差、三餐不定点是经常的事,考察结束后,人瘦了、黑了是一定的,病了、伤了也有发生。登秦岭太白山,很多人拄着拐杖爬到山顶;广西的天坑,我们早晨出发,傍晚才到,有人一路晕车……每次考察中我们还与当地的大学交流,走访当地的小学。野外考察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实践能力,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

4.扎根课堂提升我的教学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因此,课堂始终是我学习、实践、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地方。五年中,我走遍了同伴的学校,走进了同伴的课堂,聆听了同伴的教学,学习每个人的长处。五年中,我多次走进区内、校内年轻教师的课堂,在指导中学习。五年中,我开放自己的课堂,让区内的老师、校内的老师走进来,在点评、建议中提升。五年中,我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反思、改进,转变教学方法、转变课堂角色,撰写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课程设计多次在全国及市区的比赛中获奖。

5.学术浸润助推我的科研

第三期名师培养基地的培训充满了学术的气氛,五年中我通过感受、接触、体验、参与等不同形式浸润着学术。通识培训中我们走进博士课堂,感受学术辩论和研讨。基地两位导师多次带领我们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国地理学会年会等学术会议,在参与交流研讨中提升学术素养。基地导师还带领我们到江苏省扬州市,与扬州市教研室朱雪梅老师的地理名师工作室进行学术交流。基地还举办了自己的学术会议,开展了美国《地球科学》教材的专题研讨。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五年中公开发表多篇文章,并顺利完成了一个学科领域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一段学习之路、实践之路、成长之路,感谢一路相伴的导师和同伴,感谢一路支持的领导和家人。 DFQa66dSl+vTGrqFceKvuWEYuAN9QACd2SeWaDnkYx0GWidNfQ0wcPkRi60oLV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