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地之鹰”已经起飞
——第三期“双名工程”地理学科名师培养基地五年之路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三期“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沪教委人〔2011〕71号),陈胜庆、李功爱担任了地理学科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段玉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贾铁飞、闵行中学特级教师何美龙、格致中学特级教师吴照、复旦附中特级教师杨士军担任基地专家,聘请了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张新老师续任基地学术秘书,共同承担培养来自上海市各区县的11名中学地理学科名师后备力量的任务。

五年来,地理学科名师培养基地按照上海市教委的要求,组织学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基地活动。五年来,学员们在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确保自己所在区教育学院或所在学校工作任务完成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基地活动,努力完成基地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的成为独当一面的校长、书记、教研员,有的走出上海到外省市进行教学和交流,有的著书立说,有的在区内外进行教学示范或交流,有的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等等。

五年来,中学地理学科名师培养基地的学员正在从“名师后备”向“名师”的方向迈进,一个上海市的中学地理教师的学科高地正在形成。

一、立德树人、通力合作,主持人和专家就是学员身边的榜样

地理学科名师培养基地的主持人陈胜庆老师是华东师大教授,特级教师,曾任华东师大二附中副校长、张江实验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老师曾在大学任教,也曾在中学任教,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是上海市中学地理界唯一既获得中学特级教师又拥有大学教授职称的地理教育专家。他在中学地理学科“立德育人”、“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地理学科名师培养基地的另一位主持人李功爱老师是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中学地理教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特级教师。李功爱老师具有多年课堂教学执教经验,也具有多年开展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的经验,还具有多年带领中学地理教师进行野外考察、提升职业精神的经验。他勇于在地理教学和评价中进行改革,在2005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是上海市中学地理界中第一位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获得者。

陈胜庆、李功爱两位主持人在上海市教委普教系统第二期“双名工程”中就是地理学科基地的主持人,他们齐心协力,共同主持了二期基地三年,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二期基地学员和基地专家誉为“最佳搭档”。在三期基地的五年中,他们又精诚合作,发挥所长,不但为学员树立了“师德”的榜样,也为学员搭建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平台,帮助学员在平台上成长进步,促进学员团结起来,聚拢为上海市中学地理学科高地。

三期基地聘请了五位专家,其中一人来自华东师大,一人来自上海师大,三人是来自中学的特级教师,都是在岗的教授、特级教师。五位专家的特点是相对年轻,与基地学员年龄相近,有共同的时代特征,有相似的工作经历,有共通的心理特征,处在学术和事业的上升期,是学员学习的好榜样。

专家之一段玉山博士是华东师大最年轻的教授之一,是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东师大地理科学院的党委书记。他为三期基地学员提供了不少参加高层次地理学科学术会议的机会,他主持的华东师大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也为学员参加“立德树人”项目提供了方便,他所作的关于地理学科教材研究、地理学核心素养的报告使学员大有启发。

专家之二贾铁飞博士是上海师大教授,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贾教授在上海师大专为地理基地学员作了“地理学究竟是什么”的学术报告。2015年星韵地理年会在上海市七宝中学召开,贾教授在会上作了讲演,使大家感受到贾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热情的待人之道。

专家之三何美龙是特级教师,曾任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现任闵行中学党委书记和校长。他在闵行区的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大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实践,并且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他为基地学员进行了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专题讲座,有数据、有理论,帮助基地学员开拓了视野。他作为东道主,在2015年星韵地理年会上致辞,风趣又专业,获得了参加会议的几百人的热烈掌声,使得与会学员钦佩有加。

专家之四吴照是特级教师,任格致中学副校长,是华东师大特聘教授,在地理专业上尤有研究,还担任上海市地理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当他担任格致中学奉贤校区执行校长后,基地主持人和学员一起去参访,并且请吴照老师介绍校区建设的过程,介绍他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历程。学员们从吴照老师身上,看到了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专家之五杨士军是特级教师,任复旦附中副校长、复旦二附中校长,上海市地理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杨士军老师是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中的“笔杆子”,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方面,他有许多实践心得、理论探索。地理基地请他专门作了关于基地学员怎样做教育科学研究的专题报告。有的学员说,听君一席言,少走许多弯路。

特别幸运的是,地理学科基地还有一位不在聘任专家名单内的“特殊专家”,中国地理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由于两位主持人与俞立中校长是同学,使得学员们更有机会听到俞校长关于地理教育改革的真知灼见。俞立中校长曾经拨冗参加基地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美国《地球科学》教材研讨会,为地理基地学员提供机会参加华东师大、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分会为基地提供了中学地理教育专场讨论会,由基地主持人担任分会场的主持人,基地学员和学术秘书作了专题发言。当基地学员参加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大地之鹰”野外考察活动归来,听到基地主持人转来俞立中校长的问候,内心倍感温暖。

二、搭建平台,在学术与实践多方面培养地理学科名师

五年来,基地每学期制定的两周一次的学习计划都能按时执行,学员们的出席率接近90%。基地为培养学员,从学术和实践多方面为学员搭建了培养的平台。

1.理论学习模块。以课程培训为主、研读理论著作为辅。在基地的培养方案中,提出了引进两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资源,使之与地理教育硕士课程要求相衔接。并且要求学员研读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理论著作,五年达到六部。指导学员进行“宽与专”、“精与泛”相结合的阅读并进行交流。

2.行动研究模块。以实践为核心,提倡学员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或特色,围绕以下五个“中心”进行。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研究备课、说课、研课、授课、评课的环节,通过区级、市级以及外省市的公开课平台,促进学员地理教学风格的形成。

(2)以拓展性学习为中心,研究基于地理学科的学校课程的设计、编制、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构建课程的资源库,提升对教材(如乡土地理、社区地理、学校地理)的编写技能。

(3)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研究课堂与课外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与一般规律,特别对以学生课题研究、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科技活动的组织、指导方法予以研究,形成教师的特色。

(4)以学科德育为中心,研究地理学科内涵的德育因素,探索学科德育实现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地理教师的育德能力与水平。

(5)以评价改革为中心,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重点研究教学、作业、考核与评价的有效性以及评价机制与手段的应用。

以上五个方面,学员们以(1)为共同的行动研究课题,另外根据个人需要,从(2)(3)(4)(5)中自选一个特色课题,也可以另选特色课题。

3.访学考察模块。为了扩大学员的视野,了解各地地理教育动态,基地组织学员进行了国内的访学考察,以及以自然地理为主兼顾人文地理的专业考察,参加利用假期开展“大地之鹰”系列考察活动。

4.成果总结模块,包括以下五种形式:市级公开课展示、个人成果总结、论文撰写与汇编、地理教学论坛、基地培养总结。

基地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注意到郊区学校进行参访,关心郊区的基地学员,帮助学员通过展示教学、公开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影响力,也帮助郊区的地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比如崇明区前哨学校的范含信老师是学校书记,以前很少有机会开设市级地理公开课。2012年10月18日,基地考察东滩湿地后,范含信老师根据本校农民工子女占学生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作了《初中地理教育在农民工子女德育教育中的几点体会》报告。2013年12月12日,范含信老师又在浦东新区唐镇中学进行《台湾》一课的说课。2014年11月,基地联合崇明区教研室,在崇明实验中学举行范含信老师借班的公开教学。借班教学对范含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负重望,不但课上得好,他借用“小苹果”旋律编写的“中国地形地势歌”,也在课内课外、上海市内外获得好评。2015年,范含信老师又在学校给基地和崇明的老师作了《走进东滩》校本教材编写的报告。

2012年12月13日,基地到青浦区活动,在青浦一中听中预年级的课《俄罗斯》,在东湖中学听取学员、教研员李会老师关于“市基地学员如何在区层面发挥引领作用”的报告。2013年3月21日,柏玥萍老师在浦东新区新川中学执教《农业区位》公开课,闪德龙老师在新川中学借班上课,为浦东新区老师和基地学员上了《城市化》公开课。2013年4月25日,奉贤中学仇苗苗老师执教了高三地理《坐标类读图题的解析》,还听金彦老师上高三地理课《探寻气候的“特殊”分布》,奉贤区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和基地学员一起参加。2013年5月16日,江红老师把《河流地貌》(2012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课堂实录做成视频片段,对整堂课前后的设计、修改、打磨过程作了详细的说课讲解。2013年10月23日下午,在奉贤中学,基地的学员江红老师给来自全市的地理老师上了一堂《河流地貌》的课。2014年12月,基地学员何平、朱红兰在浦东新区唐镇中学借班上课,给浦东新区的新教师进行示范教学。

需要说明的是,每次到郊区或者市区进行基地活动,都得到了各区县教研员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崇明区、松江区、浦东新区、奉贤区、长宁区、杨浦区、闵行区、黄浦区的地理教研员。

三、“大地之鹰”正在起飞

地理学科名师培养基地非常注意培养学员的职业精神。他们不但会上课,还应该会研究,经常接触“大家”,陶冶学术情操,汲取学术营养,还应该具有地理老师特殊的气质——热爱大自然、积极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地理学科名师基地的学员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前述基地专家和主持人作支撑。他们不但参加了“大地之鹰”上海中学地理教师暑期考察活动,还与上海市和外地大学的地理教授进行了交流。基地学员还参访了科研院校并进行学术交流,到沿途的小学进行公益助学,激发了地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2012年,基地部分学员听取了上海师范大学胡小猛教授关于新疆的学术报告,参访了喀什莎车县牌楼学校,乘车沿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2013年,基地学员考察了广东、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参访了中越边境的隘江小学,参访广西师范学院,听取周游游博士的学术报告并举行了交流会,仇苗苗等学员进行了交流。

2014年,基地学员考察了贵州高原山地,参访了当地小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听取了学术报告并和贵阳市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了交流,金彦等学员进行了交流。

2015年,部分基地学员考察了安徽山地,参访了当地小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听取了关于“大徽州”的研究报告,在合肥一中与当地老师进行了交流,范含信等学员进行了交流。

2012年11月16日,国际著名科学家Ian Allison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作极地与气候变化的报告,地理名师基地的学员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Ian Allison是IPCC评估报告执笔人之一。

2016年3月,《论语》研究专家陈家昌老师为基地学员作了关于《论语》的讲座,并给每个老师签名赠书。

基地学员还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行的学术研讨活动。在这些学术活动中,有机会见到“大咖”,学员的论文、报告也有机会在大会上交流和获奖。在这些高层次的交流学习中,基地学员可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拓宽学科视野。

2012年,全体学员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学员何平在中学教育分会场发言。2013年,全体学员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东地区)学术年会,基地秘书张新、基地学员周光明发言。

基地还举办了学术会议。2013年6月13日,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名师基地的学员举行了美国《地球科学》教材研讨会,俞立中校长出席,学员班长柏玥萍主持了研讨会。

2014年10月,基地主持人和学员一起去江苏省扬州市交流,与以扬州市教研室朱雪梅老师为首的地理名师工作室进行交流,并且参访了扬州中学。

2015年8月,星韵地理年会在上海市七宝中学召开,基地主持人、学术秘书和学员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此次有全国最大的民间“教研组”活动之称的地理盛会圆满成功,学员周光明积极参与了会议筹备、组织与主持等工作。

由于上海市中学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上海市单独编制的,上海市的地理老师很少有机会与外省市老师在教学方面进行交流。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开拓了上海地理老师的视野,开阔了心胸,增加了对祖国地理环境的真实感受,是难得的收获。

五年来,学员们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平台上获得了长足进步。由学员与学术秘书参加编写的论著有十余本,发表和交流的论文五十余篇,进行公开教学和讲座六十多次,主持研究课题和培训课程二十余项,获得各种荣誉四十多个。

如果把学员们比作“大地之鹰”,那么可以说,“大地之鹰”已经起飞。

在名师培养基地学习五年,历时之长可比博士修学,其中学习与实践、观察与思考的体会之多之深,一言难尽。

回顾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真所谓言为心声! 2eQv1K0oh4P7aNJr4ZRFl4sx67Z7UYc2Ny4dh6dpVk5mKXkiYeQ9cbnUXD9f0S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