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丽是某高校一位教师,对儿子十分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上幼儿园时,要什么玩具父母就给他买什么玩具,买这些玩具每个月都要花掉父母1000元左右。但父母并不心疼,夫妻俩觉得就这么一个儿子,多花点也无所谓。渐渐的,儿子养成了见什么要什么的习惯,他觉得父母满足自己的欲望是理所应当的。上小学后,父母每月给他100元零用钱,都不够他花。不久,母亲晋级加了工资,仍然给儿子100元零用钱,没想到儿子眼睛一瞪,气势汹汹地质问:“你们涨了工资,为什么不给我加钱?”父亲觉得不能再迁就,坚持不再多给。儿子却狠狠地说,“你们会后悔的。”
第二天上午,雅丽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让她去学校一趟。雅丽急忙来到学校,看见儿子正理直气壮、一脸不屑地站在老师旁边,雅丽问老师是什么事,老师对她说儿子在班级偷了同学的东西,被人发现后还对同学大打出手,老师批评他不仅丝毫不起作用,还顶撞老师。雅丽听到这,再看看儿子的表情,顿时觉得万般悔恨!
这就是溺爱的结果,造成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原因是父母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贪欲,致使孩子的贪欲恶性膨胀,难以自制。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走向极端。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子女固然会因父母给予的爱不足而感到痛苦,但他们同样会因为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感觉而腐化堕落。”没有父母之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可见父母之爱、亲人之爱对子女的巨大作用。但是,如果这种爱超过了一定限度,变成了溺爱,就会走向反面。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娇气、骄气、任性、霸道等不良性格,只知道接受父母、他人的爱,却从不知道对父母和他人的爱给予回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理智,理智是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会在父母最好的疼爱中,养成最坏的习惯。马卡连科的这段论述深刻地告诉人们,爱孩子不能没有原则,爱不是简简单单地给予,“爱”需要“施爱者”理智。任何爱的行为都不应想当然地给予,而应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决定,只有给予孩子合理的、正确的爱,才能让孩子拥有好性格。
因此,杜绝溺爱对于孩子形成好性格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只知享乐,不懂拼搏;只知索取,不懂奉献,那么他的心理永远无法成熟起来,到社会上也很难立足,严重时甚至会危害自己或危害社会。
【爱心指导】
1.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父母应当对孩子的要求和需要进行分析、判断,绝不能感情用事,一味姑息迁就。孩子依赖性强,不能自立,大多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造成的。
2.尝试拒绝孩子。很多时候,父母都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并不知道约束自己的要求,于是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只有孩子从幼年时就开始懂得约束自己,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才不会形成肆意娇惯的性格。
3.科学地给予孩子爱。父母对孩子要爱而有方,既要尽到父母的责任,关心爱护孩子,让爱化作孩子前进的动力;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护短包庇,最终让爱变质,酿成苦酒。
4.对孩子管放结合。父母对孩子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和没有礼貌等,当然要管。但是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才能增进孩子自强不息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