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如开篇案例所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问题之一是人们如何感知人和社会事件。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其他问题包括态度、人际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等等。社会心理学并无整齐划一的定义,下面介绍几种较有影响的界定。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指使用科学方法,探索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他人在场的影响”(Allport,1954)。

巴伦和伯恩将社会心理学定义为,“探讨个体在社会情境中行为和思维的本质及原因的科学领域”(Baron & Byrne,2002)。

泰勒等人的定义是,“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影响他人,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门科学”(Taylor,Peplau,& Sears,2006)。

迈尔斯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Myers,2012)。

上述定义尽管不尽相同,但都蕴含两个基本要点:一是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二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下的思想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许多人认为使用各种精密仪器的研究领域才是科学,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等。当人们阅读某些学科的书籍和文献时,往往会遇到不熟悉、日常生活中也不会接触到的概念,例如夸克、反物质、宇宙射线等。而当阅读社会心理学研究时,人们常会感觉很多概念非常熟悉,很多知识自己已经知道。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会心理学很难算是一门科学。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科学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持一套核心的价值观念,其二是拥有一套系统收集数据并检验假设的方法。一些学者认为,以下四种价值观对科学非常重要(Baron & Byrne,2002):

1. 准确性:以谨慎和准确无误的方式来收集和评价关于世界的信息。

2. 客观性:以没有人为偏差的方式收集和评价这些信息。

3. 怀疑性:在已经被反复验证的准确范围内接受研究发现。

4. 开放性:尽管是非常肯定的观点,但只要存在证据表明这个观点不准确时,改变自己的观点。

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遵守上述价值观,并且拥有一套研究社会思想和行为的方法,这些方法将在第4节中阐述,因此它属于科学的范畴。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需要注意,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跟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例如爱、助人、偏见、从众等。我们都处于社会情境中,与他人存在持续的相互作用,每个人都根据生活经验、传统智慧、文学作品等,形成了自己对社会行为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常识。因而,很多社会心理学结论看起来就是常识,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来验证这些所谓的“常识”?在某些重大事件发生之后,记者、评论员、批评家和普通大众都会进行思考,并就其原因形成自己的看法。1964年,一名美国女子在家门口被一名歹徒杀死,在持续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她不断呼救,并且有几十名居民听到了她的声音,但是没有人帮助她。这一事件发生之后,很多评论家指责人们的冷漠和麻木不仁,认为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冷酷的社会。2010年,一名见义勇为者被刺伤之后,躺在纽约皇后区的街道上流血至死,两个小时期间有25人从他身边经过,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这类事件发生之后,媒体用“冷漠”来描述见死不救的人们。我们在后面的章节将会看到,这种说法并未抓住事情的本质,依赖于这类看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下面我们看一下常识与社会心理学的不同。

首先,常识的来源既不可靠也不一致,不足以引导我们形成对社会行为的清楚认识。人们自己的体验并不能代表大部分人或大部分情境下的体验。第2章“社会知觉”和第3章“社会认知”两章中将会阐述,人们的预期影响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导致人们的体验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对事件的记忆和思考也常会发生错误。例如,多数人都相信自己比别人更有可能从事无私和慷慨的行为,而这在统计上是不可能成立的(Epley & Dunning,2000)。并且,很多常识往往是刚好相反的,例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和“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和“今朝有酒今朝醉”,“宰相肚里能撑船”和“有仇不报非君子”,等等。这些俗话或谚语属于很多人都赞同的常识,然而所持观点完全相反。因而,根据个人的观察和体验以及某些谚语和格言所得的常识,往往不准确和容易出错,或者是不一致和不清晰的。这就需要应用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来获得一致和可靠的证据。社会心理学家应用实证的方法,系统地检验有关社会行为的观点,而不是依赖谚语或哲学家、记者、小说家、政治家或某些长辈和智者的观点。对于互相矛盾但都有合理之处的陈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可以确定它们各自成立的条件。

其次,常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在知道事实之后才想到它的存在。研究表明,当我们得知一个结果之后,往往会觉得结果不那么令人惊讶,而是自己预料之中的(Fischhoff,1975),这被称为后见之明偏差(hindsight bias),即在得知某一结果之后,夸大自己预知这个结果将会发生的能力的倾向,也叫做“我早就知道了”(I-knew-it-all-along)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表现出后见之明偏差。例如,在选举或股市波动之后,多数评论员声称这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在回溯过去被忽视的线索时,认为袭击即将发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回头看时,往往责怪自己当初的愚蠢。但实际上,事后看来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当时并非那么明显,而是在人们得知结果之后才变得“明显”起来。也是由于后见之明偏差,大多数心理学结论看起来都很像常识,人们认为自己早就知道这些结论。

例如,考虑如下陈述:“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择友还是坠入爱河,那些性格与我们不同的人对我们最有吸引力。”当告诉你这一结论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奇,因为有一句俗语叫做“相反相吸”,人们通常认为性格互补的人更匹配。但如果告诉你的是另外一种结论:“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择友还是坠入爱河,那些性格与我们相似的人对我们最有吸引力。”你同样不会感到惊奇,因为还有一句俗语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问题在于,几乎任何结论都可能经过谚语或俗语的解释而变成常识,当我们知道某一结论时,后见之明偏差使得我们认为它是理所当然、不需证明的。因而,常识总在事后才被证明是正确的,造成人们认为自己现在和过去所知道的比实际情况要多,而将社会科学的发现看成自己已经知道的常识。这正是需要社会心理学这样的科学的原因,它可以帮助人们区分真正的预测和简单的事后聪明。

最后,社会心理学定义的一个关键内涵是,它试图理解社会行为和思想的原因。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家努力去解释行为,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这也与常识存在差别。科学需要发展理论去解释现象,但常识只是描述行为,而不是去理解为什么这些行为会发生。理论的发展和经验检验也使社会心理学区别于常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个体行为和思想的可能原因包括:他人的行为和特征、认知过程、环境变量、文化背景、生物因素等。例如,就环境变量而言,温度与攻击之间是倒U形关系:当物理环境达到不舒服的高温时,会增加攻击动机和攻击行为(Anderson,1989;Rotton & Cohn,2000);但是,当温度到达某个点时,即使超过这个温度,攻击行为也不会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王蕾,黄希庭,2005)。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人与人之间如何彼此看待、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关系如何,而社会学家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但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个体对他人的看法、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而社会学研究的是群体——从小的群体到大的群体,他们并不关心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例如,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都研究犯罪,社会学家感兴趣的是比较不同人群的犯罪率,例如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为什么美国的犯罪率高于加拿大,等等;社会心理学家则重点研究促使某类个体从事犯罪行为的原因。再以亲密关系研究为例,社会学家更关心婚姻关系、离婚率以及同居比例;而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一名个体如何被另一个体所吸引。另外,尽管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有时会采用一些共同的研究方法,但社会心理学家更依赖于对某些因素进行操纵的实验方法,从而检验某个或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而社会学家所研究的因素,往往难以操纵或者操纵可能会引发道德问题,因而实验研究较少。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分支当中的人格心理学也研究个体及其行为原因,与社会心理学关注的研究问题有很多重叠。因此,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的第八分会把两个领域放在一个分支中,称作“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并且把它的期刊叫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简报》(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例如,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都关心人们的从众行为,但前者考察的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某些情况下会选择与他人保持一致;而后者关注,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从众,而有些人很少从众,即便是在自己绝对是少数派时也不从众?再以助人行为为例,前者考察的是为什么人多的时候很少有人为需要帮助者提供援手;后者则关注,为什么有些人不顾自身安危,在别人都袖手旁观时提供帮助?可见,社会心理学研究使得人们易受社会情境和他人影响的共同的心理过程;而人格心理学研究使个体与众不同、区别于他人的各项人格特征。简单来说,前者关注个体间的共性,后者关注个体间的区别或者说个性。另外,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也比人格心理学要短。本书将要提到的很多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依然在世,而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大师,例如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等,在80年代之前已经辞世。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在很多主题上可以互为补充,提供对人类行为的整合解释。

常识还是科学结论?

作为本节的结束,请你思考以下陈述是否合理,后文中将逐步呈现社会心理学研究有关这些问题的发现。

1. 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有实际的看法,对自己的能力与特性有精确的评估,对自己对人生的控制度有精确的认识,这对心理健康最有好处。(第4章)

2. 我们参与某一活动获得的报酬越高,我们就会越重视和享受这一活动。(第5章)

3. 惊吓到人们的电视广告通常会产生反效果,不如那些不引起恐惧的广告有效。(第5章)

4. 如果你反复接触某种刺激,例如某个人、某首歌或某幅画,你将变得更加喜欢这些刺激。(第5章)

5. 在选择朋友和爱人时,一个基本原则是相反相吸。(第8章)

6. 处于愉快和糟糕的心情中都会增加人们帮助别人的倾向。(第9章)

7. 当发生紧急事件时,与有很多人在旁相比,当只有一个人在周围时,我们获得帮助的可能性更大。(第9章)

8. 一个人的攻击水平在一生中是相对稳定的。(第10章) zsQJr30qI79Zrgj0d09In4y1/aeU63AQZjGemXXJfR7ieP66hHfKiQK2LSCEup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