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长久以来,人们往往只把语言当成一种交流媒介,并没有认识到“对话”也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
受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从0岁开始的教育》等教育思想和书籍的影响,“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在女儿很小时候,就十分注重幼儿早期的语言教育培养。
在刘亦婷刚刚15天大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对她说话,并尽量用平缓的语气、一字一句清晰地表达。妈妈当然知道只有15天大的小亦婷根本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她的目的是为了让小亦婷在会说话前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使女儿在“对话”中记住一些词汇,让这些有用的信息在女儿头脑中留下印象,以开发女儿的智力潜能。
小亦婷再稍大一点后,妈妈就开始教她认识实物。妈妈先将一些生活中常见日用品摆在女儿面前,然后反复地对女儿说这件物品的发音。只要是碰见了小亦婷感兴趣的东西,妈妈就会不厌其烦地在旁边与女儿进行对话,她基本上是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房间里的摆设、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庭院中的花草树木等等,都成了妈妈与小亦婷进行对话的练习对象。
在对话过程中,妈妈坚持使用成人式的规范用语,不用诸如“脚脚”、“香香”等“奶话”,这使得小亦婷在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够听懂妈妈“将这袋糖果递给奶奶”的指令,语言水平超过了同龄儿童好几倍。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刘亦婷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哈佛女孩,离不开家长有意地与孩子进行益智“对话”。所以,每一位合格的家长,都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选择地为孩子“灌输”各种有用的语言信息。
日本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对20名出生2—9天(平均年龄为4.4天)、身体健康的孩子进行研究。为了测量流向婴儿大脑前部的血液供氧量,研究人员分别在每个婴儿的大脑前额两侧贴上了一个红外光谱传感器。
在研究人员的要求下,母亲对着已经睡着的孩子用孩子最容易理解的声音来朗读故事。在他们讲故事过程中,研究人员将母亲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对着孩子三番五次地播放。当然,为了避免孩子一看到母亲使大脑更加活跃的情况发生,孩子始终处于睡眠状态。
结果表明:孩子听到母亲的声音后,大脑前部的供氧量显著增加。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父母与孩子进行对话,有益于大脑发育,从而让孩子更聪明。
[爱心指导]
家长与孩子进行“益智”对话的几个技巧
1.与孩子对话不怕“早”。大人与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进行对话时,由于孩子的词汇认知有限,难免会有“不知所云”的反应,此时家长仍然要继续对话,让孩子慢慢感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
2.尽量使用规范语言。家长要尽量使用规范用语,避免使用“奶话”或是方言,这样可以为孩子日后学习词汇、语言打好基础。当说到具体实物时,家长要尽量少用“这个”、“那个”等代词,而是直接说出实物名称,以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让孩子记住更多的词汇。
3.积极给予孩子回应。当孩子询问、讲述或是呼唤时,家长要积极回应孩子,以激发孩子兴趣,引导孩子说出更多的话。
4.一问一答式的对话。家长要经常询问孩子,引导孩子多说、多表达。对于孩子的回答,家长要纠正其中语法错误的地方,并引导孩子拓展思路,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答案表述。这种一问一答的语言环境,可以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锻炼,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