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大脑和身体的协调性开始增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可以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刷牙;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小脑袋里都是一些让家长哭笑不得的奇怪念头;他们语言组织能力开始增强,能够前言不搭后语地给其他小朋友们讲故事;他们开始懂得思考,常常陷入疑惑中,对所有事情充满好奇,总是缠着家长问为什么……
鉴于以上特点,4岁孩子的智力开发游戏应该以自主操作的形式为主,在游戏中家长只需充当“配角”,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及帮助即可。
4岁孩子认识的事物渐渐增多,开始掌握更多词汇量,他们的语言能力已经由只能简单地表达自己发展到可以说一些复杂的复合句。家长带领孩子玩“找反义词”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在读准字音的同时掌握字义。在孩子“找反义词”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方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孩子的智力。
(1)实物对比
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实物,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直观地理解“反义词”的概念。比如家长可以拿出两只皮球,然后让孩子比一比大和小,或是拿出两支木棍,让孩子比一比长和短……
(2)一问一答
通过实物对比的游戏,孩子对“反义词”已经初步认识后,家长就可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孩子玩反义词游戏,逐渐引导孩子,让孩子掌握更多的反义词。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妈妈长得高,宝宝呢?”、“刚烧开的水是热的,那冰镇水呢?”、“兔子跑得快,那蜗牛呢?”当孩子答对后,家长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并给予表扬,使孩子得到肯定后积极性更加提高。
在进行反义词练习的时候,加入一些儿歌的元素,可以使孩子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掌握更多的反义词组。如:
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
多对少,里对外。来对去,黑对白。
高对低,粗对细。远对近,古对今。
有对无,出对入。开对关,硬对软。
明对暗,早对晚。宽对窄,买对卖。
南对北,西对东。首对尾,始对终。
深对浅,加对减。负对正,降对升。
直对弯,长对短。胜对败,好对坏。
快对慢,双对单。熟对生,歪对正。
强对弱,对对错。冷对热,饱对饿。
胆小对勇敢,复杂对简单。
优点对缺点,寒冷对温暖。
批评对称赞,刚硬对柔软。
火热对冰冷,明亮对暗淡。
宝宝学记反义词,掌握词汇可不少。
天天唱支对子歌,保你记得快又牢。
找“反义词”有妙法
反义词,即意义相反的词。孩子在找反义词时,家长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一般来说,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词的音节去找。反义词的音节与对应的词是相等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弱”是单音节的,孩子找出来的反义词“强”也必须是单音节的。
2.从词的范围去找。通常而言,反义词所指的范围都是相同的,如“强健”用来形容人的体质,其反义词也应该在同一范围内找。与之相反的可用“瘦弱”,而不能用“软弱”。
3.从词的性质去找。既然是反义词,其词性也是相同的。词按性质可分为许多种,如名词、形容词等。如“漂亮”是一个形容词,其反义词也应该是形容词“丑陋”,而不应该用其他词性的词语。
4.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去找。有一些词虽然是反义词,但是由于其词义不同,它的反义词也有所不同。如“这些苹果是新鲜的”,其中“新鲜”的反义词应为“腐烂”而非“陈旧”;只有将“新鲜”这个词用在“这是一件新鲜事”的句子中,其反义词才可以是“陈旧”。
家长首先制作好几张汉字卡片,然后找出一本儿童刊物,让孩子找出刊物中与汉字卡片相同的字,使孩子对汉字基本结构建立最初的认识。
家长拿出两张偏旁相同的识字卡片,如“猫”和“狗”,然后让孩子找出卡片上相同的偏旁。孩子渐渐能够轻松地找出两张卡片上的共同偏旁后,家长可以拿出儿童读物,然后让孩子找出每一页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如谢、许、谓,烧、炒、炖,沐、浴、洗……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孩子产生丰富联想,从而对一些文字的印象更加深刻。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木头是从树上砍下来的,所以‘树’上面有‘木’字。”“一个人如果犯错了要被关起来,就是个‘囚’字。”
家长写出一些简单的汉字字根,如口、人、王、大、一等,要求孩子将这些字添加一笔变成新的字。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常见的“日”加以说明,加一笔,它可以组成9个比较常见的汉字:旧、旦、白、田、申、电、目、甲、由。其他汉字同样如此。家长只需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汉字字根即可。
家长写出一些汉字,如天减一笔为大、主减一笔为王、三减一笔为二、日减一笔为口等,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家长可以找一些比较难的字,然后让孩子将这些汉字减去一笔,再说出新字的读音。
家长在纸上任意写下一些独体字及汉字偏旁,独体字如日、贝、王、言、工、土、木等,偏旁如冫、讠、厂、亻、阝等。要求孩子分别挑出可以组合成字的偏旁和独体字,并将这些字读出。
家长购买一些带有孩子喜欢图案的识字卡片,如动物识字卡、水果识字卡等。要求孩子根据图片上的形象猜出每个字的读音,答对后,再引导孩子认识这个字。
家长制作一些写有“桌子”、“椅子”、“镜子”、“冰箱”等文字的标签,要求孩子将这些标签都贴到相关的实物上。
找出一本儿童读物,家长将其中的内容念给孩子听,家长要故意念错几处,然后让孩子找出其中的错别字。此外,家长也可亲自写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故意写出几个错别字,让孩子亲自阅读,然后找出其中的错别字。
家长教会孩子识字的三大法宝
1.把握最佳识字时机。孩子的记忆力并不是时时都好,一般来说,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浓烈的兴趣时,记忆力、理解力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家长要想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可以在这时与孩子进行识字游戏,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讲究有效识字方法。一般而言,组词与游戏是最好的办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明白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每个字的不同用法等。并且,可以增加识字的乐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更多的知识。
3.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一说到教孩子识字,家长们就会想到让孩子在家中乖乖地看书,实际上,教孩子识字的机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家长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如去超市购物时,家长可以指着标签告诉孩子,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和环境中认识更多的字。
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但不要告诉孩子故事结尾,要让他自己猜测,为故事讲一个新的结局。在这里,我们以《井底之蛙》为例加以说明。
很久以前,一口枯井里住着一只青蛙。在青蛙看来,这样的日子美极了。有一天,它吃饱了饭,正闲得无聊的时候,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正在悠闲地散步。青蛙赶紧大声喊道:“喂,海鳖兄,好久不见了,快请过来!我们好好聊一聊吧!”
不一会儿,海鳖就已经来到枯井旁边了。这时,青蛙说:“今天算你走运,我想让你参观一下我的居室,它看上去美妙无比,如天堂一般。”一边说一边指着居室的方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时不时散发着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得青蛙一直在说大话,赶紧把头缩了回去……
故事讲到这里之后,家长就要停下来,让孩子自己猜测。这样,孩子就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为故事添加一个美妙的结局。当孩子把自己设计的故事结局告诉家长后,家长再将原来的结尾讲出来。对两个结局进行比较,看看哪个好?好在哪里?
家长和孩子一起翻看影集,翻看过程中,家长要指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如孩子的生日留念照片等,询问孩子拍照片时的情景,让孩子讲出照片背后的故事。
当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旅游时,一定会给孩子拍下许多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过一段时间以后,家长可以从中挑选出一张比较有趣的照片,如孩子吃冰淇淋弄得满脸都是的照片,然后让孩子说出为什么当时把冰淇淋弄得满脸都是等。如孩子玩过山车时的照片,可以让孩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然后说出具体和哪些人在一起,都做了什么事情。如果孩子记忆有些模糊的话,家长要给予一定的引导。
家长随意拿出几样道具,要求孩子以这些道具为对象编故事,要求使每个道具都在故事中有所体现。
妈妈可以用家里比较简单的一些道具,如洋娃娃、小汽车,孩子看到这些道具,可能会编出不同的故事,洋娃娃是一个漂亮的公主,有一天看到小汽车上有一位英俊的王子……
家长设定好一种故事情景,和孩子各自扮演故事中的一员,让孩子一边设定具体的故事情节一边将故事演出来。
故事情景有千千万万,以《白雪公主》中的情景为例,妈妈可以扮演巫婆,女儿则扮演白雪公主。然后根据家长的要求,让孩子将故事演出来。如果是男孩子的话,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男孩子喜欢的形象,如《美女与野兽》中的王子等。这些做法能够调动孩子演故事的积极性,使孩子对故事加深理解。
家长在儿童画报上挑选几张图片,然后让孩子根据图片联想出一个故事。在选择图片时,应以孩子的喜好、兴趣为主,内容不要过于复杂。例如,从儿童画报上选择有几只小白兔的图片,然后在家长引导下,让孩子编出一个有趣、完整的小故事。如小白兔一家本来生活得非常幸福,却因为受到大灰狼的突然袭击,一家人过着支离破碎的生活……经过努力,他们终于又幸福地团聚在一起了。
家长用手指向自己任意一个身体器官,要求孩子说出每个器官的功用,或是讲一个关于器官的小故事。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个示范,比如,家长指向自己的手,然后说:“这是我的手,它的功劳可大了,我做游戏、穿衣服都离不开它,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手给划破了……”
教孩子编故事三妙招
1.故事的开始。开始时,孩子很难把握如何展开故事情节,这时家长可以教孩子用“有一个春光灿烂的早晨,我有……”等类似语言开始。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很轻松地步入故事的主题。
2.故事的情节。对于故事情节的详略,孩子把握不太准确。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先在脑中对该情节有粗略的轮廓,然后用语言把该情节前后发生的顺序一句一句地描述出来;可以用一些连接词,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将整个故事连接起来。
3.故事的结尾。故事结尾时,一般有两种方法:提问法结尾和以故事发展的结果作为结尾。当孩子故事结束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从这两个方面努力。
家长找来一些旧的儿童杂志或画报,让孩子从中挑选出喜欢的人物、动物或其他形象,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将这些形象剪下来。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为孩子准备儿童安全剪刀,年龄较小的孩子无法独立完成操作,家长要在一旁指导。最后,家长找一张空白的纸,让孩子自己动手将这些形象用胶水贴在纸上。
家长准备一些彩色橡皮泥,然后指导孩子发挥想象,告诉孩子这些橡皮泥可以捏成各种形象,如水果、建筑、动物、人物等。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要捏的形象。如孩子要捏成一个茶壶,首先,做壶盖,将红色的橡皮泥擀成一个与壶身大小相称的圆饼,准备好的桂圆核放到擀好的饼上即可。其次,做壶身,用紫红色的橡皮泥滚成一个圆球,用一把小刀掏空里面的泥即可。再次,做壶嘴,将一小块黄色的橡皮泥滚成条状,把它弯起来即可。最后,做壶把,用一块蓝色的橡皮泥做成一头细一头粗壶把子。各部分都做好之后,组合在一起即成一个茶壶。
不同的形象,其做法也不同,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东西。
将家中废弃不用的纸盒集中起来,如牙膏盒、香皂盒等,让孩子动手做纸盒手工,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增加游戏的趣味。
(1)纸盒玩具
家长先准备一些废弃的纸盒,让孩子将其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如用线将一个个纸盒前后相连,就可以做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将长纸盒立起来,上面画上窗户,下面用剪刀剪出一扇大门,一座“高楼”就建好了。除此之外,凳子、桌子、衣柜……只要孩子发挥想象,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做出来,一个小小“发明家”就这样诞生了。
(2)纸抽盒
家长事先准备好一个纸盒和几张包装纸,指导孩子将包装纸贴在盒子的上端。为了避免孩子被剪刀划伤,家长指导孩子在纸盒上划出一条长口,一个简单、实用的纸抽盒就做成了。
只需要一张纸,就可以折出各种各样的丰富形象,相信没有几个孩子会不喜欢折纸游戏的。
(1)折纸飞机
找出一张纸,先对折后再打开,纸的中央会出现一条线,沿着这条线,两边分别向里折,会出现两个三角形。再次将纸向内折,然后分别将纸的两边向外折下。
(2)折纸扇
找出一张纸,要求具有一定的厚度,让孩子将纸平铺在桌上,以正反方向交替反复地折长条,折好后为一较厚的窄长条。接着将窄长条对折,并将对折面用胶水黏住,一个半圆形的纸扇就做好了。
准备几根竹签和一些山楂,也可用橡皮泥代替,让孩子用竹签将山楂或橡皮泥一颗颗地穿起来,糖葫芦就做好了。
准备一个鸡蛋壳、一支蜡烛、几支彩笔和几颗小石头,家长先将小石头放进鸡蛋壳中,然后点燃蜡烛滴入蜡油,待蜡油干了之后,小石头也就全部随之固定在鸡蛋底部了。接下来,家长将不同颜色的彩笔交给孩子,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蛋壳上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再为鸡蛋小人做出一顶小帽子,一个蛋壳不倒翁就做成了。
家长教孩子使用剪刀有妙招
1.教孩子认识剪刀的握柄及刀锋,告诉孩子握柄是用手握的部分,刀锋是用来剪东西的。然后让孩子用大拇指及其他四指,试着支使握柄的部分,从而达到熟悉剪刀的目的。
2.接下来让孩子试着用手指来控制握柄,试着让刀锋的地方慢慢开合。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教孩子过程中,要告诉孩子如何摆放手指。
3.当孩子已经基本上了解剪刀的使用方法后,家长就可以准备一张纸,让孩子试着剪一剪。刚开始时,家长应该让孩子从最简单的剪直线开始学习,不要操之过急。
4.当孩子已经完全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剪一些比较复杂的东西了。
准备两个纸杯,用一根长绳相连,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接电话的游戏了。家长可以让孩子先“打电话”,在接到“电话”后,家长要故意先询问对方是谁,待孩子作完自我介绍后与孩子聊一些话题,通话结束后,家长要和孩子互说“再见”,然后再将“电话”挂断。
家长为孩子设定好各种需要求助的场景,要求孩子组织语言进行电话求助演练。例如,家长设定场景为发生火灾,这时孩子用模拟电话机拨打“119”,家长就要扮演消防员与孩子进行对话,询问具体位置、火势大小、有无人员受伤等。
家长扮演顾客,孩子扮演商人,顾客到商人的“柜台”前去购买商品。游戏进行前,家长要引导孩子回忆在商场购买商品时的场景,如顾客与售货员之间如何进行对话、顾客进门时售货员要说“欢迎光临”、顾客走后售货员要说“欢迎下次再来”等。
进行招待客人的模拟对话游戏时,家长扮演“客人”,孩子扮演“主人”。客人进门前要先按门铃,得到小主人的许可后再进入房间。小主人要招待客人,请客人入座,为客人倒水,并询问客人是否还有其他需要,当客人离开时,小主人要起身将客人送到门口,并说“再见”。
“模拟对话”游戏注意事项
1.家长扮演角色时,不仅要有适当的语言,同时也要配合一些表情,如点头微笑等,尽量给孩子一种真实的感觉。
2.孩子在进行该游戏时,难免会说出一些错误的话。对此,家长大可不必担心。毕竟孩子与成人不同,他们在思考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该给予指导,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说,而不应批评。
经过对儿童小肌肉的评估测试后,专家发现,处于3岁之前的孩子,只会一些简单的涂鸦,处于3岁半到4岁之间的孩子,可以将两个相距5厘米的点连成一条直线。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智力发育时无需让他们进行一些“力不能及”的高难度动作,只要做一些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基础动作练习就可以达到益智的目的。
(1)找朋友
准备几支颜色不同的笔,每种颜色的笔都在纸上的不同角落画上两点。然后家长对孩子说每两个相同颜色的点都是好朋友,让孩子将所有的“好朋友”都找出来,并用直线连接在一起。
(2)修马路
孩子能够将两点用直线相连后,就可以进行“修马路”游戏了。方法为,家长在一张纸上画出一间房子,并对孩子说这是小兔子的家,他很想出去玩,可是家门口没有马路出不去。然后要求孩子帮助小兔子修建几条马路,即画出几条相互平行的直线。
(3)画连点画
对于绘画水平较低,还未具备一定绘画能力的4岁孩子来说,练习画连点画是一种很好的开发智力的方法。连点画是在一张纸上用很多的点描绘出某种图形,孩子只需用直线将每个点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孩子在画连点画时,家长要指导孩子不能重复相连、漏连,更不能将无关的点连上。
直线是构成其他基本图形的基础,孩子学会了画直线后,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用直线进行组合图形的游戏了。
(1)画几何图形
孩子能够画出直线后,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将直线画法“学以致用”进行画几何图形的练习了。在画画过程中,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所有的几何图形都是直线的好朋友,三角形就是三条首尾相连的直线在一起,正方形和长方形就是四条首尾相连的直线在一起。
(2)画松树
孩子可以画出各种基本图形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图形绘画游戏了。家长可以指导孩子运用各种图形组合出不同的形象。比如,松树的图形画法为先画出一个小三角形,接着在小三角形下面再画一个大三角形,最后在两个三角形下面画出一个长方形就可以了。
(3)画高楼
先画出一个大的直立长方形,接着在长方形底部画一个小长方形为门,其他地方画上多个小正方形为窗户,最后在长方形的上面画出一个三角形作为楼顶,一幢大楼就画好了。
“画条直线”游戏注意事项
1.说到直线,就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几何知识,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这一游戏时,家长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图形,以免打击孩子的游戏积极性。
2.画直线时,孩子难免会在短时间内画不出规范的图形。这时,家长不仅应该给予一定的口头指导,更应该与孩子一起拿起画笔画出规范的直线,但不要代替孩子画。
家长准备红、黄、蓝、绿4色卡片,每色卡片各3个,其中红色卡片为圆形、黄色卡片为正方形、蓝色卡片为长方形、绿色卡片为三角形。将这些卡片摆在孩子面前,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卡片游戏了。
(1)家长要求孩子找出1张不是圆形的卡片,当孩子成功找出1张后,家长再要求孩子将所有的非圆形卡片都找出来。接下来,家长要求孩子在找出的卡片中,挑出所有的黄色卡片。
(2)家长要求孩子将所有的四边形卡片都找出来,当孩子顺利地找出卡片后,让孩子找出其中的蓝色卡片。
(3)家长要求孩子找出所有的既不是黄色,也不是长方形的卡片,当孩子找出后,让孩子将卡片中的三角形挑出。
(4)家长要求孩子找出既不是三角形、正方形,也不是蓝色的卡片。
(5)家长要求孩子找出既不是四边形,也不是红色的卡片。
家长准备几张分别标有1—10的数字卡片,将这些卡片摆在孩子面前,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该游戏了。
(1)家长要求孩子找出所有大于3的数字卡片,找出后,家长再次要求孩子找出其中所有小于7的数字卡片。
(2)家长要求孩子找出所有大于3加1的卡片,孩子找出后,家长再次要求将这些卡片中小于3加4的卡片拿出来。
(3)家长要求孩子找出所有大于2,小于3加4的数字卡片。
(4)家长要求孩子找出所有大于4减2,小于3加4的数字卡片。
(5)家长要求孩子找出所有在1加2与3加4之间的数字卡片。
家长任意找出家中的一些实物,让孩子找出这些实物的共同点。很多实物的共同点不止一项,家长可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将其全部找出。
(1)让孩子找出遥控器、小闹钟、玩具汽车、遥控飞机、音乐盒的共同点。
(2)家长拿出小狗、金鱼、大象、乌龟、老虎的卡片,然后让孩子找出其中的共同点。
(3)让孩子将家中所有带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的物品都找出来。
(4)让孩子将家中所有的带有红色的物品都找出来。
以上游戏的游戏方式,家长均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反复进行。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此类游戏时要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爱心指导]
“合并同类项”游戏注意事项
1.孩子在进行“实物同类项”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主要是因为一些物体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如小刀、水果刀等。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家长可以暂时将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孩子看不到的地方,等游戏结束后,再将这些东西摆放出来。
2.如果孩子在合并“同类项”时,偶尔出现一两处错误,家长不要视而不见,应该及时告诉孩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