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各方面能力在逐渐增强:观察力变得敏锐,他们对曾经见到、听到、玩过的实物都会有印象;分析能力开始提升,他们能简单地分辨出好与坏、表扬与批评;理解能力加强,他们能够听懂、看懂大人的意思……
因此,3岁孩子的智力开发游戏应该以合作形式为主,在游戏中父母、小伙伴、自己扮演各自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3岁是培养孩子算术能力的好时候,首先应该让他们学会正数数字,当孩子能够流利地数数时,他就可以很快地学会加法。
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加上儿歌的元素:
一二三,
爬上山,
四五六,
翻筋斗,
七八九,
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
十个手指头。
除了儿歌方法外,家长还可以用物品形象地对数字进行描绘:
“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钓钩来钓鱼,
“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麻花拧一遭,
“9”像小勺来盛饭,
“10”像筷子夹鸭蛋。
故事儿歌的方式,可以增加数数游戏的趣味性: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
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
一二三四五。
孩子学会了正数后,应该让他们练习倒数,这样可以让他们轻松地掌握减法要领,即使是数着手指算减法,他们也知道该怎样数出来。例如,5减3等于几,孩子就会用手指比划着减去的数目,从5倒数4、3、2,最后得出2。
倒数也可以像正数一样用儿歌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轻松地掌握倒数要领:
1、2、3,
3、2、1,
1、2、3、4、5、6、7,
7、6、5、4、3、2、1。
家长们可以准备一些实物,让孩子练习数数,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字”概念和掌握数数方法。
下面以实物“豆子”举例:
(1)依次序数豆子
家长准备一些豆子,让孩子拿着豆子一粒粒地数。游戏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孩子,请你拿出1粒豆给我。”如果孩子拿对了,就接着取2粒豆、3粒豆……以此类推,直到孩子掌握数数方法。
(2)不依次序数豆子
孩子可以依次序正确地数豆子后,家长就可以进行不依次序的数豆子训练。具体方法为,指挥孩子拿豆子,每次需要拿出的豆子数目都不固定。
(3)豆子加减法
掌握了最基本的数数方法后,家长就可以运用豆子教孩子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了。比如,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拿出6粒豆子,然后让孩子“减”去3粒,即拿走3粒,最后,再让孩子数剩下了几粒,得出运算结果。
数字游戏注意事项
1.3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真正理解的数字并不多,所以家长在进行数字游戏之前,首先需要让孩子了解数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即数字的多、少、大、小。作为家长,只有从教导孩子这些基础概念开始,才能让孩子在进行数字游戏的过程中,开发智力。
2.在让孩子学会数数的同时,家长应适当地用一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物品作为教具。这样做,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孩子对物品的数量形成初步的、直观的感知,为孩子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家长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动物拼图游戏,是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凭借着脑海中对各种动物形态的记忆,将多个“部分”动物身体部分拼凑成一个“整体”的游戏方法。
除直接购买拼图外,家长也可以自己制作动物拼图,具体方法为,找出杂志或画报上的动物图片,将其剪出后再将动物的身体剪裁成多个部分,然后让孩子进行拼图游戏。
(1)上下组合拼图
孩子对动物还没有建立基本印象,不具备认知能力时,家长可以只将动物剪裁为上下两部分,让孩子进行简单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拼凑。具体方法为,找出几张不同的动物图片,将其剪成上下两部分,然后将所有的上、下身动物图片放在一起,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到“上下一体”的动物并拼凑起来。
(2)多个部分组合拼图
孩子掌握了上下拼凑等简单拼图游戏的技能后,家长可以加大拼图游戏的难度,指导孩子进行多个部分组合拼图的游戏了。例如,将某动物的身体剪裁成多个部分,比如将动物的头、四肢、尾巴、身躯分别剪下,然后再让孩子将其拼凑成为一个整体。
颜色拼图要求孩子通过对颜色的辨别,将同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家长可以先找出几张不同颜色的彩纸,然后分别将彩纸剪成小块,要求孩子将相同颜色的彩纸找出,再拼到一起。
家长可以将一些孩子见过的东西拍摄下来,洗印出照片后做成拼图。如将生活中孩子经常会见到的钟表、杯子、玩具拍下来,或将孩子外出时见过的风景拍下来,也可以将孩子比较喜欢的食物拍下来……这些都能成为趣味十足的拼图游戏素材。
拼图对孩子的三大好处
1.开发智力。许多孩子在拼图时,起初都是随便抓起一块就开始拼凑,很少去看盒子的参考图,很少去考虑如何拼最快、最合适。但是,当他们玩过几次后,孩子就吸取了一定的经验,开始试着考虑,如何做才能最快、最好。当孩子逐渐掌握了拼图技巧时,智力也就有所提高了。
2.促进眼球发展。拼图几乎都是色彩缤纷的,图案也多种多样,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为孩子选择一款合适的拼图。多数情况下,孩子在考虑如何将拼图拼起来的时候,眼睛一定会盯着拼图思考,然后才会想到拼图的技巧。这样一来,也就提高了孩子眼球对色彩的敏感度,有利于眼球的发展。
3.提高观察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观察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感知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孩子要发现拼图的每一块图片应该放在哪里,观察一定要细致,这样一来,也就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拼图具有多样性,还能让孩子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无形之中提高其数学能力,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3岁孩子对人体的面部五官构造已经能够建立最初的认识,贴鼻子游戏可以让他们加深这种印象。与此同时,也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当然,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然有利于提高智力。
(1)直接贴鼻子
进行贴鼻子游戏时,家长可以将小人偶的图片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对照自己的五官判断出应该将鼻子贴在小人偶脸上的哪个部位,然后把“鼻子”交给孩子,让他自己亲自贴上。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更加清楚鼻子的位置。
(2)蒙上眼睛贴鼻子
直接贴鼻子后,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贴鼻子技巧,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为游戏设置一些小障碍。例如,将孩子的眼睛蒙上,然后让孩子凭感觉为小人偶贴上鼻子。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而且还可以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让孩子邀请几个小朋友一起进行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贴鼻子的技巧,从而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
当孩子能够清楚地判断出鼻子应该贴在哪个部位后,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这是谁的鼻子”游戏了。具体方法为:分别找出几张不同的脸,如小人偶的脸、小猪的脸、水牛的脸,然后让孩子为几个不同的鼻子分别找到相对应的脸。
贴鼻子游戏家长注意事项
1.在进行贴鼻子游戏时,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家长可以在一旁给予语言上的指导,如看到孩子离“脸”越来越远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从哪个方向走。不要一看到孩子不能完成贴鼻子任务,一时心急代孩子动手完成游戏。
2.孩子在进行贴鼻子游戏时,家长不要一味地增加难度。这样做,只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如失去玩游戏的兴趣等。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符合孩子特点的小障碍。
3岁孩子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一些实物轮廓的基本印象,他们小手的肌肉群开始发育,手指分工,已经可以握笔了。进行画眼睛游戏时,孩子需要手、眼、脑并用,不仅可以使孩子手、眼的协调性得到锻炼,也可以使脑子更加灵活,有利于智力的提高。
(1)在脸的轮廓上画出眼睛
家长画出一张脸的轮廓后,再分别画上鼻子、嘴巴、眉毛和耳朵,然后将画笔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观察一下,看看这张“脸”缺什么东西,然后让孩子画出眼睛。
(2)让眼睛更漂亮
最初时,孩子可能只会在脸上画出两点或两条简单的线条来表示眼睛。随着游戏的开展,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将眼睛画得更加漂亮,如为眼睛画上睫毛,用彩笔为眼睛涂上眼影等。这样做,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家长可以设定情节让孩子画眼睛,如要求孩子画出微笑时的眼睛,用向上弯的半月形表示;画生气时的眼睛,用两条向内倾斜的直线表示。当然,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鼓励宝宝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不同心情画上不同形状的眼睛。
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时,家长可以适当地为游戏设置一些小障碍,如蒙上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在家长的语言指导下画出眼睛。当然,家长也可以多叫几个小伙伴一同参与游戏。这样做,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让孩子更加喜欢玩游戏。
画眼睛游戏注意事项
1.如果孩子画出来的眼睛与现实中的眼睛有所不同,家长不要责骂孩子,而应该告诉孩子眼睛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孩子画出正确的眼睛。
2.不要太在意孩子画出来的眼睛的位置不正确,当孩子画过几次,掌握了其中的动作要领,就可以按照要求画出眼睛了。
森林里住着一只快乐的小松鼠,一天,小松鼠要去他的好朋友小兔子家做客。小松鼠一大早就出发了,路上他碰见了买菜回家的鹅大婶,鹅大婶从菜篮里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递给小松鼠说:“送给你,可爱的孩子。”小松鼠接过苹果,很有礼貌地说:“( )鹅大婶!”然后就接着向前走。小松鼠看见前面不远处有只小猴子正在摘桃子呢,他走过去和小猴子打招呼说:“小猴子,你好啊。”小猴子把刚摘下来的桃子递给小松鼠说:“我请你吃桃子吧,味道好极了!”小松鼠接过桃子,高兴地向小猴子道谢说:“小猴子,( )你的桃子。”
终于,小松鼠走到了小兔子家,他把苹果和桃子各分了一半给小兔子,小兔子开心地说:“( )!”他们一起吃完苹果和桃子,就开始玩捉迷藏的游戏,谁知一不小心,小松鼠将花瓶给打碎了,他连忙对小兔子道歉说:“( )!”
家长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的情景,对孩子进行提问,让孩子分别运用“谢谢”和“对不起”进行回答。下面是几个小问题:
(1)邻居家的阿姨送给了明明一份新年礼物,明明要对阿姨说什么?
(2)公车上,盈盈不小心踩了佳佳一脚,这时盈盈要说什么呢?
(3)航航的手帕掉在了地上,小蓝看见后将手帕捡起来还给了他,这时航航要说什么?
(4)森林里,小猴背着一包特别重的水果往家走,山羊公公看见后,帮助小猴将水果背回了家,这时小猴要对山羊公公说什么呢?
(5)小动物们做游戏时,小熊一不小心将小兔子给撞倒了,这时小熊要对小兔子说什么?
让孩子学说“谢谢”、“对不起”的两大妙招
1.家长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在为人处事时多说“谢谢”、“对不起”。要知道,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用这样的态度去待人接物,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也就会逐渐学会说“谢谢”、“对不起”。例如,大人玩孩子的玩具、吃孩子一口冰淇淋之后,如果能对孩子说“谢谢”,那么对孩子来说,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2.家长要抓住生活中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感谢他人。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培养孩子感恩的机会有很多。如:孩子请你帮忙系鞋带,系好之后,你要让孩子学着说“谢谢”。
3岁的孩子处于感觉精确化的敏感期,通过对物品大小、形状的感知和推理进行排序游戏,这样做,可以提高孩子对物品的识别、区分能力。
(1)图形大小排序
家长找出一张硬纸板,剪出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方形。要求孩子区分图形的大小,分别以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大小相叠排列
找几个大小不等的碗,或直接使用市面上出售的套塔。让孩子先区分出每个碗或套塔的大小,再将最大的放在下面,较小的放在上面,一层层地叠起来排列好。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进行排序游戏的练习。下面是两个排序小故事:
(1)赛跑比赛
森林里举行了一场赛跑比赛,许多小动物都去参加,大家约定以山顶上小刺猬的家作为终点。小兔子最先跑到了小刺猬家,接下来,小马也跑到了终点,然后是小猫、小猴,最后是小松鼠。山羊公公发奖品时,询问小动物们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小朋友们,你能回答出来吗?
(2)谁先上车
森林里来了一个马戏团,带来了一辆非常漂亮的南瓜车,马戏团团长让小动物们明天都来马戏团排队,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上车。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来小象就来排队了,过了一会儿太阳刚刚升起来,小狐狸也来排队了,接下来小乌龟慢慢地爬来了,最后总是睡懒觉的小猪也来了。终于,马戏团团长开着南瓜车出来了。你说说看,他们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让小动物们上车呢?
家长找出几种颜色不同的纽扣,每种纽扣的数目各不相同,然后让孩子按照纽扣的多少进行排序。
准备几个大小相同的透明杯子,在每个杯子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要注意每个杯子的水高不能相同,然后让孩子根据杯中水的高低进行排序。
拿出几根长短不等的木棒,让孩子分别按照由长到短、由短到长的顺序进行排列。
拿出几根长短不等的木棒,让孩子分别按照由长到短、由短到长的顺序进行排列。
家长注意事项
1.在让孩子做排序游戏时,家长应该选择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实物,从而调动起孩子游戏的积极性。
2.在孩子进行排序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排错顺序。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要太过担心,只要给孩子讲出错误的原因,应该怎么做就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正确排序。
3岁的孩子,大脑中蕴藏着无穷的潜能。在家长的指导下,让他们进行多样化的堆积木游戏,将积木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可以锻炼孩子眼、手、脑并用的协调性,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为孩子提供广阔的想象天地,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盖房子
家长指导孩子,将一块块积木搭建成漂亮的房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空间的初步认识。为增加游戏的乐趣,家长可以在堆积木过程中增加一些语言描述,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讲:“宝贝,我们一起来为小兔子搭一个漂亮的房子吧,房子要有门,还要有一扇大窗户,房子外面要有围墙,还要给小兔子建一个花园。”
(2)搭大桥
将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桥”融入游戏中,让孩子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一座座大桥,可以在孩子的小脑袋里灌输进“左右”、“上下”的空间概念。桥搭好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景游戏,拿出各种公仔和汽车玩具,模拟公仔和汽车穿过大桥的情形,让孩子体会“小小建筑师”的成就感。
(3)搭宝塔
家长准备一些方形、圆柱形积木,让孩子将积木一块块地码高。随着积木数量增加,“宝塔”越搭越高,一不小心还会倒塌,家长这时可以指导孩子将较大、较重的积木放在下面,以维持宝塔稳固。随着孩子搭建积木水平的不断提高,宝塔倒塌的失败率逐渐降低,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大脑中就会逐渐形成对物体“高低”、“大小”和“轻重”等概念的理解。
堆积木实际上是一种立体的“拼图”游戏,用多个形状不同的积木可以拼合成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锥体……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接触到数学几何知识。
(1)认识图形
家长可以用积木教会孩子识别各种几何图形,比如,先用积木平面让孩子认识什么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再从积木整体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组合图形
认识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接下来家长可以指导孩子进行积木组合的游戏。比如,用两个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正方形、菱形、大三角形,或用正方体做头、四个圆柱体做腿、长方体做身体,组合成一只积木小狗。
为孩子选择积木有方法
积木有助于开发智力,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积木中的排列、接合、环形、对称等都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但是,如果家长没有为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积木,有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玩游戏的积极性。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积木。一般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对于0—1岁的孩子,家长应该选择色彩鲜艳的布积木。1岁前的孩子,应以趣味性为主,布积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布积木颜色鲜艳、质地柔软、图案多种多样,可以引起孩子玩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不用担心布积木碰伤孩子。
2.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家长应选择一些比较轻便的积木。1—2岁的孩子空间意识正在形成,他们总喜欢将积木码高。孩子将积木堆得太高,倒塌时极易伤到孩子。为确保孩子的安全,家长一定要选择比较轻便的积木。
3.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宜选择标准尺寸的积木。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空间概念、语言、思维和想象力都已经初步形成,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足以应付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因此,家长应该为孩子选择标准尺寸的积木。这样做,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创造机会。
3岁孩子的视线往往容易被动态的、颜色鲜艳的及体积较大容易观察到的物体所吸引,家长引导孩子玩“找茬”游戏,让孩子通过对比找出容易被忽略的“差别”,能够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1)找相同
准备两张“找茬”图片,让孩子仔细观察,指出图片中的相同点。家中的照片就可以充当现成的“找茬”图片,家长可以拿出两张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的照片,然后让孩子找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比如沙发、花瓶等,也可以找出两张有相同人物的照片,让孩子将这些人一一找出来。
(2)找不同
准备两张“找茬”图片,引导孩子去发现图片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除直接购买市面上出售的“找茬”游戏图片外,家长也可以自己制作“找茬”图片。比如,在两张纸上分别画上几朵花,上色时两张图片上花的颜色要有所不同,然后要求孩子将颜色不同的花朵找出来。或是在两张纸上分别写出一堆大体相同,但其中有些顺序不一样的数字,让孩子将顺序不同的数字找出来。
与图片“找茬”的静态游戏相比,动态游戏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游戏方法为,家长先做出一系列的舞蹈动作,第二次重复时故意做出几处不同的地方,如将抬起右手的动作改为抬左手、踢右脚的动作改为踢左脚,然后再要求孩子细心观察并指出不同。
家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找出不同,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1)一句话故事
孩子刚开始进行故事“找茬”游戏时,家长可以先讲简单的一句话故事,然后让孩子进行对比。如让孩子对比“森林里有很多小鸟,其中的一棵树上停着5只”与“森林里有很多小鸟,其中一棵树上停着4只”有什么不同。
(2)增加故事情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都有所提高。这时,家长可以适当地加大故事难度,增添一些情节内容,然后再让孩子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爱心指导]
“找茬”游戏注意事项
1.该游戏主要是让孩子找出不同,孩子稍不注意就会找错。这时,家长不要采取责骂的方式,而应该鼓励孩子再试一次。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错误中找出玩该游戏的方法。
2.家长不要太心急,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让孩子逐渐提高“找茬”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