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半农

刘半农是“五四”以来闻名的名字,但是现在的青年恐怕知道的已经不很多了吧,原因是他在一九三四年就去世了,就是说在近二十几年中间,不曾看见他在文学上的活动。他实在是《新青年》的人物,这不单是一句譬喻,也是实在的话。他本来在上海活动,看到了《新青年》的态度,首先响应,起来投稿,当时应援这运动的新力军,没有比他更出力的了。他也有很丰富的才情,那时写文言文,运用着当时难得的一点材料,他后来给我看,实在是很平凡很贫弱的材料,却写成很漂亮的散文,的确值得佩服。《新青年》的编辑者陈仲甫那时在北京大学当文科学长,就征得校长蔡孑民的同意,于一九一七年的秋天招他来北大,在预科里教国文。这时期的北大很有朝气,尤其在中文方面生气勃勃(外文以前只有英文,添设德法文以及俄文,也是在这时候),国文教材从新编订,有许多都是发掘出来的,加以标点分段,这工作似易而实难,分任这工作的有好几个人,其中主要的便是半农。他一面仍在《新青年》上写文章,这回是白话文,新进气锐,攻击一切封建事物最为尖锐,与钱玄同两人算是替新思想说话的两个健将。其时反对的论调尚多,钱玄同乃托“王敬轩”之名,写信见责,半农作复,逐条驳斥,颇极苛刻,当时或病其轻薄,但矫枉不忌过正,自此反对的话亦逐渐少见了。

不过刘半农在北大,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预科教国文和文法概论,但他没有学历,为胡适之辈所看不起,对他态度很不好,他很受刺激,于是在“五四”之后,要求到欧洲去留学。他在法国住过好几年,专攻中国语音学,考得法国国家博士回来,给美国博士们看一看。以后我们常常戏呼作刘博士,但是他却没有学者架子,仍是喜欢写杂文,说笑话。等周刊《语丝》出世,他就加入,与“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对抗,这一节也是可以称赞的。他又写文章特别露骨,有些是“绅士”不敢用的字面,所以他虽然有进入绅士队里去的资格,却仍旧是“吴下阿蒙”,插不进足去。他在北大当过多年的教授以后,终于移到辅仁大学里去作教务长了,那大学是陈援庵当着校长,沈兼士当文学院长,都是北大的旧人,但主体乃是天主教,主权全在外国人(当时是德国,后来是美国人)手里,其不得意也可想而知了。他于一九三四年夏中参加学术考察团,到内蒙去,回来生了回归热,因此去世。这是很可惜的,因为他现今若还活着,不过六十多岁呢。 4Ynan2HiwvRkOQj/AP/tGvkQNHwfOZNiFrdu79VnjqLlGMApVC8nOArSDETUHi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