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动物疫情应对

【案例链接】

一犬伤多人事件

2015年8月1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一起一流浪犬连续咬伤23人事件的报告。该事件发生在朝阳区,伤者为14名男性和9名女性;年龄最大的为71岁,最小的22月龄;6人被咬伤头面部,10人被咬伤上肢,5人被咬伤躯干,其余2人被咬伤下肢;伤口均为Ⅲ级;所有伤者均被同一只流浪犬攻击。所有伤者均于致伤当日在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受暴露后处置,接种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015年1月1日至8月20日,北京市共报告一犬伤多人事件10起,总计致伤77人。事件分布在6个区县,分别为通州、怀柔、石景山各报告1起,海淀、朝阳各报告2起,房山3起;10起事件全部由流浪犬造成;每起致伤人数从3人到23人不等。致伤者全部在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处理伤口、接种疫苗,目前无发病报告。

1. 狂犬病应对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无法救治,病死率达100%。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恐水、怕风、四肢抽搐、喉肌痉挛、牙关紧闭等。

狂犬病为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目前仍然是可防不可治的。针对以上情况,提醒广大公众:

(1)夏季天气闷热令犬类动物易烦躁,是动物致伤高发季节,增加了发生狂犬病的风险。因此,不要与猫、犬等宠物过分密切接触,尤其不要让宠物舔人的口腔、眼睛等黏膜。预防狂犬病最主要的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关爱流浪宠物时要留意,不要接触陌生犬和猫,避免被它们抓伤咬伤。

(2)被狗、猫等动物抓伤、咬伤后,应立刻接种狂犬病疫苗。第1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之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再各注射一次。

(3)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浓度为3%~5%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伤口至少要冲洗20分钟;最后涂擦浓度为75%的酒精或者浓度为2%~5%的碘酒。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切记不要包扎伤口。

(4)如果一处或多处皮肤形成穿透性咬伤,伤口被犬的唾液污染,必须立刻注射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

(5)将攻击人的宠物暂时单独隔离,应立即带到附近的动物医院诊断,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2. 禽流感应对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禽流感经过以下途径引起人发病:①经过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带有H5N1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②经过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以及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受到传染而发病。③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

禽流感早期症状与其他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病人伴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多持续在39摄氏度以上。一旦引起病毒性肺炎,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1)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2)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及标本采集等工作。

(3)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病禽扑杀和免疫接种工作。

(4)进出禽流感疫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

预防人类禽流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管理传染源:加强禽类疫情监测;对受感染动物应立即销毁,对疫源地进行封锁,彻底消毒;患者应隔离治疗,转运时应戴口罩。其次,切断传播途径:接触患者或患者分泌物后应洗手;处理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时应戴手套;被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消毒;发生疫情时,应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类时应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护衣。

3. 炭疽病应对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家畜患炭疽病表现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较少发生的慢性型。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动物死前常无任何临床表现。亚急性型表现为进行性发热、精神不振、厌食、虚弱、衰竭、死亡。慢性型表现为局灶性肿胀、发热、淋巴结肿大,若呼吸道阻塞可引起死亡。最常见的病变为全身性败血症、脾脏肿大呈黑色酱油样、血液凝固不全,死亡时常见鼻、口或肛门出血。人表现为皮肤上和肠道上长结节。

(1)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疑似炭疽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

(2)采集病料送符合规定的实验室检验和诊断,并立即隔离疑似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限制其活动范围。

4. 口蹄疫应对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发病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病动物的蹄、口腔黏膜以及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破溃形成烂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典型口蹄疫的症状是发热、口腔黏膜和乳房以及蹄部皮肤上出现水泡,在其他部位如鼻端和四肢受挤压部位(尤其是猪)也出现水泡。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随毒株、感染剂量、动物年龄和品种、宿主的种类和免疫程度的不同而异,从温和型或隐性感染到严重暴发,有的可能导致死亡。幼畜常因多发性心肌炎而死亡,成年动物偶尔也有死亡。

(1)发现患有此病或者疑似此病的动物,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2)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2个以上具备相关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临床症状,确认为疑似疫情的,要将疑似病料送到省级实验室进行检验和诊断。

(3)确诊的疫情应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4)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程序对疫情进行处置。

5. 猪链球菌病应对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主要通过皮肤伤口感染病菌而发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会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等。

(1)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3)对猪链球菌病病猪污染的猪舍、污染物及其环境要彻底消毒。

(4)做好病死猪的深埋、焚烧等工作。

(5)发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6. 鼠疫应对

鼠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烈性传染病(俗称1号病)。其病原体是耶尔森菌。其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伴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头和四肢疼痛,皮肤、黏膜出血。病情加重可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蹒跚、衰竭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跳蚤叮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菌液溅入眼内。

不同型的鼠疫传播方式不同,只有跟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才有可能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其他型鼠疫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播。

鼠疫可以预防,疫情可以有效控制,早期发现的病人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如人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若抢救及时、方法得当,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并且不留后遗症。链霉素为各型鼠疫的特效药,预防性投服可使用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一般肺鼠疫治疗持续用药3~5天后,根据患者体温、全身和局部症状好转情况逐渐减少用药量,在各种症状消失且经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呈阴性后方可停药。

鼠疫的潜伏期一般1~6天,个别较长,可达8~9天。基于此,规定留验期为9天。目前不采用疫苗预防。特效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治疗、预防鼠疫具有确切而良好的效果。 f4ZO07GGpw5uO2kHQxsQNLK8hl/cpQPnpsaKJ5e8/3K5VKtoh6tEoUMWdOsFfL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