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预防流行性传染性疾病

(一)传染病的概念与特征

1.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某种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常造成传染病流行。

2.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被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①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②地方性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③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被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传染病传播方式分为四种。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病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传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等。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苍蝇携带机械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传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三)传染病的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

(1)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收住相应隔离病室。隔离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与昆虫隔离等。隔离的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

(2)护理。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新鲜,使病人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良好的基础与临床护理,可谓治疗的基础。对休克、出血、昏迷、抽风、窒息、呼吸衰竭、循环障碍等专项特殊护理,对降低病死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饮食。保证一定热量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等,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进食困难的病人需喂食,通过鼻饲或静脉补给必要的营养品。

2. 对症与支持治疗

(1)降温。对高热病人可用头部放置冰袋、酒精擦浴、温水灌肠等物理疗法,也可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超高热病人可用亚冬眠疗法,也可间断肾上腺皮质激素。

(2)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对高热、呕吐、腹泻、大汗、多尿等所致失水、失盐酸中毒等,通过口服及静脉输注及时补充纠正。

(3)镇静止惊。因高热、脑缺氧、脑水肿、脑疝等引发的惊厥或抽风,应立即采用降温、镇静药物、脱水剂等处理。

(4)心功能不全。应给予强心药,改善血循环,纠正与解除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诸因素。

(5)呼吸衰竭。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吸氧、呼吸兴奋药等方法或人工呼吸器工具。

(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烧、咽痛、干咳、乏力、球结膜发红、全身肌肉酸痛。患者一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

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目前多采用疫苗和药物预防两种措施。疫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预防作用,而预防流感的药物—金刚烷胺只对甲型流感有预防作用。我国目前对金刚烷胺的使用已较普遍,即在甲型流感的爆发区域内对所有人员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做预防性投药,使流行的范围逐渐缩小,甚至中止流行。但流感疫苗的使用目前在国内还不广泛。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组预防流感的简易有效措施。

食醋消毒法:可与药物预防结合使用。

个人防护口、鼻洗漱法:食醋一份加开水一份等量混合,待温,于口腔及咽喉部含漱,然后用剩余的食醋冲洗鼻腔,每日早、晚各一次,流行期间连用5天。

空间消毒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家庭住房,将食醋一份与水一份混合,装入喷雾器,于晚间休息前紧闭门窗后喷雾消毒。新式房屋或楼房以每立方米喷雾原醋2~5毫升,老式房屋每间以50~100毫升为宜,隔天消毒一次,共喷3次。在流行严重期间或家庭内部已出现病员的情况下,食醋的用量要增至每间房150~250毫升。

住宅熏蒸(煮)法:将门窗紧闭,把醋倒入铁锅或沙锅等容器,以文火煮沸,使醋酸蒸气充满房间,直至食醋煮干,等容器晾凉后加入清水少许,溶解锅底残留的醋汁,再熏蒸,如此反复3遍;食醋用量为每间房屋150毫升,严重流行高峰期间可增加至250~300毫升,连用5天。

在这两种空气消毒法中,可根据条件任意选择,如只有暖气设备而无火源时可采取空间喷雾消毒法;在有火源而无喷雾器时,可采用熏蒸消毒法。这些方法的实行都很简便,也都具有消毒的实效。

除吃药预防以及实行个人口鼻腔消毒预防、环境空气消毒外,还要注意在流感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另外提高自己的身体抵抗力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要注意体育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早期在日本发现,国际上也将其称为“日本脑炎”。它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筋、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动物和人均可作为它的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它主要通过蚊子(三带稀库蚊等)叮咬传播,台湾螺线也可传播此病。该病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天左右。整个病程分为三期:①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等特征;②极期: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好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筋,肢体瘫痪或僵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深度昏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天左右;③恢复期:多数病人体温下降,神志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人留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疗大多可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

可采取以下防疫措施:①预防接种:用乙脑灭活疫苗对儿童及非流行区迁入的成人进行接种,流行区儿童1岁时首次免疫2针,间隔1~2周;2岁时加强免疫1针;6~10岁时再各加注1针。疫苗免疫后一个月免疫力达高峰,故应在乙脑流行期开始前一个月完成接种。②灭蚊。③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隔离期应着重防蚊。④搞好畜类卫生,崽猪应注射谷用乙脑疫苗。

3.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毛蚶、泥蚶、牡蛎、螃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症状是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会无任何肝炎症状。

可采取以下防疫措施:要养成用流动的水勤洗手的好习惯;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和储存,避免熟食受到污染;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喝生水;食用毛蚶、牡蛎、螃蟹等水产品,须加工至熟透再吃;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3周隔离;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对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15分钟以上;如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消毒液或漂白粉对便池进行消毒;与乙肝病人进行性接触时,必须使用安全套或提前接种乙肝疫苗。

家庭成员中如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须避免共用剃刀、牙具等生活用品,对其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消毒。 8oI+x9UdJtmeH0a5mUhh1T5Uv9cqfm6vrSt81LNFLc26rnxi7GvGRSbNX1U4gsQ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