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以明末儒学为中心,对王阳明及其门人以及与阳明同时代的儒家湛甘泉的思想做了论述。“明代的儒学思想”,原本是距今十几年前,笔者的恩师、已故楠本正继博士接受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研究基金资助而从事宋明思想研究时,作为研究员之一的笔者整理出来的研究成果。恩师的研究成果,在昭和三十七年(1962)以《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的研究》为题出版,而有关“明末儒学思想”这部分则割爱了。所以,本书也可以说是恩师著作的续篇。

近年在国内外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者中,对于明末思想的研究愈益受到关注。数年前,著者也曾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聘,参加明代思想的研讨。尔后,又有幸出席了在伊利诺斯大学举办的有世界各地学者参加的明代思想研讨会。有关明末思想的资料也在近年陆续出版。更何况,楠本家原本就出自幕末维新时的著名朱子学者楠本端山、楠本硕水兄弟之门,所以恩师家里收藏了丰富的有关宋明儒学的珍贵资料,九州大学的研究室也搜集了不少资料。这对于笔者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但对明末儒学而言,以往毕竟缺乏系统而充分的研究。这是因为,第一,大概资料不足;第二,不只是朱子学和陆王学,而且还有其他儒家的思想,及其与佛教、道教思想的微妙交错,要想把握其精神实质是相当困难的。这也许是明末儒学研究不够充分的主要原因吧!

明末的儒学思想虽然因其殊异性而引人注目,而且人们对近代有革新倾向的阳明学亚流也比较关心和了解,但对于其他流派,则鲜为人知,这实在令人遗憾。实际上,人们如果能从明末思想中,对产生于明末动乱社会并建立在深切体验基础上的宋明性学或心学的秘蕴进行开发,就可以挖掘出能为近世儒学思想史增添光彩的仅次于程朱陆王的大儒。况且,他们的思想曾被日本幕末维新的朱王学者所摄取。这些日本学者曾依靠它们践行了为日本儒学所从未见的真切的体认之学,从而给日本的近世思想打上了鲜明的印记。至于日本的儒学思想史,历来就有一种不太顾及这些幕末维新时期的朱王学者思想的倾向。其原因之一,或许是对明末朱王学者的思想不太理解的缘故吧!尽管大多数研究者都知道日本古学派思想与明末批判派、复古派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对明末思想的理解不充分,因此在对以往的古学派的研究中,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因为是笔者年轻时所做的研究,所以未免有些生硬,但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仍大胆予以付梓。在最近出版的明末资料中存在着笔者所未见的新东西,但这也只好留待日后去弥补本书的不足了。再者,在论述明末思想的时候,当然也应该论及明代遗老的思想,但这些在本书中也不能不省略了。读者对于本书的个别论旨也许会有困惑之感,不言而喻,这是笔者的才学疏浅所致。对此,笔者虽已有意识,但毕竟还是需要恳请读者谅解的。那是因为,笔者虽然与所研究的思想家有着共同的疑虑和烦恼,但解决思想上课题的过程却不能完全照原样诉诸笔端。至于说到深层的研究,笔者所遵循的是这样的方法:即既从历史的立场出发,同时相信并运用能够超越历史立场的任何方法。

本书若没有对儒学有着深刻认识和感情的明德出版社社长小林日出夫氏的理解和援助,是难以出版的。而在本书出版时,在校对方面则幸亏有了九州大学助教授佐藤仁氏,以及福田殖、中川嘉彦、吉田公平三位的襄助。为此,谨向诸位表示深切的谢意。

昭和四十五年(1970)七月一日
著者于福冈 AzbnrncP9Kat9QLVwMJMtRAp5WyhhWQSs/ukfiTrMsGc2zV/n1rByFZdEa0Qr3G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