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没有立场就没有清晰表达

不清晰明确是不行的,而没有立场就没有清晰明确。原则上来讲就这么简单。当某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仍要表达某些内容的时候,那么他只能抛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言论。停!此时唯一合适的选择,就是坦言自己的构思还没有完成。可是有多少次您听到上层管理者或者政客们说:“我们还在考虑,迟一些当我们有了明确的意见之后会将其告知。”很少见,不是么?最常见的是,即使他们还没有计划,也要装成策划者或者知情人,好像已经有了想法的样子。这种管理者在表达的时候一会说东,一会说西,总是不断地改变着立场,不知何时就陷入了自相矛盾。

我喜欢《图片报》 ,他们的口号“展现给你,你的想法”非常棒。思路清晰是《图片报》的一贯风格。但更重要的是,《图片报》始终拥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对此我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判断是与非。就这点而言,《图片报》促使它的读者建立起了自己的看法。

最近有一项深入研究,是关于为什么推特网 在德国相当失败。在德国,所有人都喜欢用脸书 ,约90%的社交媒体用户(覆盖了约70%的德国人口)都使用脸书。而另一方面,推特的使用率只有24%。即使是极度无聊的就业门户网站XING ,也比推特有着更多的用户者。相较于推特在全球的巨大成功,这24%简直少得可怜。有人认为,推特在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德语相较于其他语言,例如英语,更为复杂。这真是胡说八道,哪怕是个孩子也可以用140个字符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项深入研究发现了推特失败的主要原因,发人深省:推特是一个可以传播与讨论看法的平台。美国人和英国人喜欢这样做,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开始讨论,甚至从孩童时期,还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参加辩论俱乐部了。而德国人呢?显然他们不喜欢这么做。他们更愿意在脸书上上传一张今天午饭的照片,或者是上一次登台发言的照片,或者是和安克·恩戈尔克 的自拍合影,其他人看到以后留言评论说“我喜欢这个”,或者“多美啊”“好可爱啊”……这是多么地人畜无害啊!

架构一个想法和交流一个观点是要消耗精力的。无论如何,肯定要比把一张无聊的照片或者一句心灵鸡汤式发送给全世界更费力。

人们在脸书上做些什么,我并不关心。我只是想在本书中说说企业中的状况: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是那些可以宣布“会议到此结束”的人,就越容易没有立场。那些已经成功甚至被视为专家的人,那些每天打着价格不菲的领带上班的人,他们可以在会议中滔滔不绝没完没了直至地老天荒,却不愿将自己的观点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我经历过这样的会议:人们先是极为小心地试探,如果老板看起来持怀疑的态度,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口风一转变换方向,与老板保持一致。会议就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没有人再想要发言了,事情也就如此这般被敲定了下来。随后,会议记录再次以电子邮件和复印件的形式发送给几十人反复咀嚼、研究、整理。我不禁要问:这种状况是否应该存在?

那么问题是:在事情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人们如何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作为基本原则,每个人都必须知道当前是什么样的状况。什么是今天要做的?眼前的开关是否应该按下?货物是要存进仓库还是发往别处?工程该用混凝土还是木质结构?

试想,有没有专家或顶层领导会私下与工匠沟通说:“我们是否应该对产品做些调整?”有没有人会问企业顾问:“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来提升企业形象?”再想想,是否有人对他的园丁说“随便把花园弄漂亮一些”,或者走进汽车经销店说“我想要买辆车,但还不清楚我有多少预算,让我们找个时间来谈谈”?

显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对话!最基本的,您必须首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清晰地表达出来。

再举一个粉刷匠的例子。我说“我想把这个房间刷成红色”,然后工匠就可以从专家的角度给出意见。他可能会说:“对于这个房间我不建议这样做,不然会影响到自然光线。”那么我就可以考虑,要么接受工匠的意见,要么坚持我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哪种,工匠最终都会按照我的决定去完成任务。又或者我走进保时捷专卖店说“我想要一辆911 ,但支付条件必须合理”,然后客户顾问会从专业的角度告诉我,租赁或者贷款购买哪一个更有利,最终由我来做决定。

清晰明确并不意味着人们马上要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也不意味着要搞清楚每一件事。人们在开口之前要有一个自己的观点。清晰明确也意味着,一个可以沟通的观点,在与他人讨论,听取他人建议的情况下,是可以被理解和改变的。

在新的柏林—勃兰登堡首都机场工地停工以后,有媒体报道指出,工程存在约65000处缺陷,而另外的消息来源则说是150000处。这些缺陷是如何被定义的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重大的项目就如同在沙滩上盖高楼一般,没有做好任何基础工程,甚至连建造者们都不知道他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在监事会里,管理者、政客、投资方们相互间没有基本的沟通,只是自顾自地说着自己的想法。项目管理团队中,构想被不停地改来改去。机场的建筑师格康曾抱怨“在建造阶段有数以百次的计划更改”,并且在此期间始终“缺乏沟通”。其结果就是:从根本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工地上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那么那些“狡猾的”工人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只是随随便便应付一下,甚至把树都种错了!他们的口号是——就这样吧。

这样当然不行。这一切的混乱,都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9W0orzO8Kt6I6DHnN9F4gma0okf/mSk/QN4ybs4zO1ARKpQ9LkvMQyJHExKqd6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