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走出沟通的舒适区域

很多人都认可直截了当的态度,但只有少数人会这么做,为什么?直截了当让人不舒服,会威胁到眼下的“安乐窝”。

德国足球运动员托马斯·穆勒,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及落选的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的妻子戈尔乌特·施泰因布吕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他们三人近期在媒体上发言,都开始有话直说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清晰表达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解释他们为什么和球门或者奖牌擦肩而过;政客们通过外交手段呼风唤雨,并公开地谈论他们的政治要求;名人的妻子哭诉与被野心腐蚀的另一半一起生活是多么艰难。如果这些表达是清晰明确,那真是荒谬!

我在网上做过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接下来的几点是我所注意到的:

1 清晰明确的表达并不是常态,而是一种例外。当有人总是直接说出一些事的时候,这些内容就不可能登上报纸。如果昨天还是含糊不清,今天却突然有一说一——轰,头号新闻!

2 “有话直说”时常出现在一些负面信息当中:酒鬼或者瘾君子,过激、任性的青少年,这些人往往经常被冠上“口无遮拦”的名头。

3 在比赛中失败后我们才会听到真正的实话。孩子掉到井里时我们才会说出实情。出现危机时我们才会实话实说,这是什么样的感觉?

当您对清晰明确持有些消极想法的时候,那么尝试一下改变自己的看法。我对清晰明确的看法如下:

1 清晰明确必须是一种常态,而不是特例。它不应该再是报纸上轰动的大标题,而应该纯粹地成为(商业上)每天的日常行为。

2 “有话直说”不应是负面的,而应当是建设性的。它会有所伤害,但没关系,最终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

3 在没有足够的准备前,人们不能过早地尝试直截了当。在产生危机的时候,刺耳的话语大多只是口无遮拦的指责,并不是直截了当。

您在网上找到有关“清晰明确”或者“直截了当”的正面例子了么?找到了?那真是感谢上帝,还存在着对这种态度表示欢迎的积极迹象。是啊,有些地方甚至对直截了当求之不得呢。例如:“职工们要求管理层最终做到清晰明确地对话。”(但是请注意这句话中“最终”这个词——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却仍旧没有直截了当地表达?)在讨论中有时会听到一句“请您现在把话说明白了”,或者人们会要求政治人物把话说清楚了。对此我的印象首先是:这时其实已经太迟,一切事实已经被迷雾所笼罩,没有人可以看得清了。其次,这些要求已经很难发挥成效,事情已经发生,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直接促使我产生了疑问:当媒体声称某人“有话直说”的时候,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我不想进行过分的概括,但人们在新闻、脱口秀或者新闻发布会中总是能听到如出一辙的说法。他们努力地想要争取到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注意力,并大言不惭地宣称这就是真相,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

还有一个现象,让我觉得很好笑:球队管理层中总有着一些保持沉默、却又向往着“有说直说”的人。这些人从不向下属表达真实的想法,对管理团队中的同事也是如此,更不要提面对公众了。但是,他们每年会花重金聘请企业顾问,希望能直截了当地指出球队存在的问题——但必须闭门长谈!最好连门锁都锁上。 0BXLTB6t1vSIxW2xutCGp+Nupj6jwj6XkEnyeDCS6Uj9mZjynNyBVnyM/GjOkAo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