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贫困生的食堂——科学心理学从这里起步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威廉·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实验室,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从此诞生。如今人们谈起心理学,势必提到冯特这个名字,他是心理学的创立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心理学家。究竟冯特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建立心理实验室的,他本人的研究又给后来的心理学发展留下了哪些宝贵的财富呢?我们来考察一下。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巴登地区曼海姆北郊的一个村庄,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马克西米利安·冯特是村里的牧师,家族成员中有历史学家、神学家、经济学家,还有两位海登堡大学的校长,他母亲的家族同样显赫,成员包括科学家、医生和政府官员,因此说,冯特也算出身书香门第。

后来,他在舅舅的建议下作为预科生进入杜宾根大学医学院,医生的收入可以使家庭维持体面的生活。大学一年级结束后,冯特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并且用三年的时间修完了四年的课程,这是他节省开支的唯一方法。在全国医学会考中,冯特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而后到柏林大学深造一年,跟随约翰内斯·缪勒(生理学之父)和艾米尔·杜布瓦·雷蒙德一起做研究。回到海德堡大学后,冯特在生理学系担任讲师,他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是实验生理学,可惜只有4个学生。按照海德堡大学的规定,讲师的收入依赖学生的学费,冯特只有努力地工作,在演讲中安排实验。由于过度劳累,他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短短时间内几乎濒临死亡。之后,他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进行疗养。

1858年,赫尔姆霍兹来到海德堡大学,并且办了一所生理学研究所,冯特被任命为他的助手。冯特欣然接受这一职位,在他心中,赫尔姆霍兹和缪勒、雷蒙德是德国三位最伟大的生理学家。当时冯特尚未结婚,于是,他疯狂地投入实验室工作,并且撰写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这本书于1862年出版,冯特在书中探讨了感官机能,发展了知觉理论,率先提出了实验心理学的名称。一年后,两卷本1000页的《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演讲录》出版。从此以后,冯特走上了多产作家的道路。

1864年,冯特从生理学研究所辞职,原因是他对自己的职位不满意,即使当时他已经从讲师升任副教授。没有了固定收入后,他只能依靠版税维持生活。他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人们对他和赫尔姆霍兹关系的猜测。1871年,赫尔姆霍兹离开海德堡大学,冯特原本想要接替他的职位,可惜未能如愿。

和未婚妻索菲·毛结婚后,冯特开始写作《生理心理学原理》。《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在这本书的绪论里,冯特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将书名定为《生理心理学原理》。身体现象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他所提倡的心理学就是用生理学的方法发展出来的心理学。这部书中,他开始总结心理实验的成果,研究感觉、情感、意志、知觉和思维,他试图将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一门系统的科学。这部著作让他得到了苏黎世大学的哲学教授席位,一年后,他来到莱比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冯特带来了许多演示器材和实验设备,莱比锡大学给他分配了一个小房间——孔维克特楼里一个供穷学生就餐的食堂。在这里,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去那里观察实验演示,也可以参与简单的实验,他的学生,如卡特尔、闵斯特伯格、屈尔佩、铁钦纳等都在那里从事自己的研究,冯特却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研究——他的兴趣在理论,不在实验。

实际上,冯特建立实验室是一次冒险的行动。他的同事并没有将心理学看作一门科学,觉得他带着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会导致他们的精神错乱,直到1883年,这个实验室还没被官方认可。尽管如此,实验室的规模还是不断扩大,从原本孔维克特楼三楼的一个小房间,到占用了8到10个房间,到1897年,实验室已经迁到一个专门为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建筑中。1943年,冯特的实验室在英美对德国的轰炸中被摧毁。

直到去世,冯特都住在莱比锡,他从不外出旅行,除了欣赏音乐会之外,也不喜欢参加公众活动。他每天都过着严谨而有规律的生活,上午写作,下午访问实验室、上课,然后散步。课堂上,冯特是一个富于激情,口若悬河的教授,私底下,他则显得刻板、缺乏幽默感。他的学生铁钦纳说他是一个“不知疲倦和进取的人”。他的动手能力非常差,因此在实验室里,总是花最少的时间,做最少的工作,其他研究则是在他家里的书房中完成的。

冯特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实验心理学。冯特在他的自传中说,从他发表第一部著作开始,就设想将心理学分成实验和社会两部分。

传统的内省法有许多不足,在自我观察中,观察者和观察物容易混淆在一起。于是,他将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带来的影响。在被试自我观察做报告之外,利用各种客观实验技术记录被试的反应,于是,冯特搜集了示波器、速示器、测示仪等工具,这些工具就是冯特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

冯特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定为对意识元素的分析。最基本的意识元素,即心理元素便是感觉和情感。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有性质和强度两种特性。不同的感觉的复合构成知觉和观念。情感则是直接经验的主观方面,伴随着感觉产生,是感觉的主观补充。那么,心理元素是怎样结合成意识的呢?冯特引入了联想、统觉和心理复合规律的概念。

冯特将内省法和实验相结合,形成了实验内省法。实验内省法并非完美,而是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为此,后来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大有非难,但任何人都承认冯特作为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

民族心理学也是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的一部分。冯特认为,记忆、思维、想象这些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无法用实验方法观测的,于是,他将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和语言、神话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产物联系在一起。分析这些社会产物,便可以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的规律。

冯特在《民族心理学》中偶尔提到与社会心理学有关的问题,也强调了社会文化中的心理因素,有利于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不过,他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相比社会心理学,他更倾向于文化人类学方面。

纵观冯特几十年的研究生涯,冯特是一个相当多产的作家。根据他女儿的统计,他的著作多达500余种,内容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语言学、人类文化学等诸多领域。因为羡慕卡特尔拥有打字机,他也买了一台,结果,他写作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两倍以上。美国心理学史专家波林曾经计算过,冯特总共出版著作53735页,68年间,他每天写2.2页,每两分钟写一个字,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写。如此惊人的著作产量让人不得不佩服冯特的勤奋,后半生,冯特患上了右眼斜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埋头写作,不能不令人感动。

冯特创建莱比锡实验室后,招收了来自各地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他身边学习一段时间后,纷纷前往不同的高校任教,他们不仅成为心理学史上的大家,还为心理学的建立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人包括美国第一位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在康乃尔大学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爱德华·铁钦纳,发展了智力二因素理论的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儿童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以及维特莫、基德、莫依曼和威廉·詹姆斯。

可以说,在心理学独立发展的前50年,一些重要的专家学者都是出自冯特的门下。

威廉·詹姆斯是美国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哈佛大学劳伦斯理学院学习了三年比较解剖学和生理学之后,转入哈佛医学院学医,并于1867年到德国留学,在赫尔姆霍兹、冯特等人的指导下学习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回国后,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哈佛大学教授解剖学和生理学,并逐渐转向心理学研究。

1875年,詹姆斯在美国开设心理学课程“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同时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1890年,两卷本著作《心理学原理》出版,这本囊括整个十九世纪的心理学成果的大作迅速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以及俄文。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生活,包括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他反对冯特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的方法,他认为意识是不断流动的,并不能分解成片段或元素。在内省法和实验法之外,他又提出了比较法作为一种补充方法。

冯特特别反感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一书出版后,受到全世界的普遍欢迎,冯特读完却说“这是文学,它很美,但不是心理学”。实际上,詹姆斯的心理学系统更完整,更有洞察力和个人特色。这位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则是“纯粹的教育塑造一个人的完美范例”。

被认为继承了冯特心理学体系的爱德华·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创始人。他出生于英国一个财富不多的老式家庭中,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奖学金。他先进了麦文学院,之后在牛津大学学了四年哲学和古典文学,第五年,他成为生理学研究助手。这时,他已经对冯特的心理学产生兴趣,他像朝圣一般前往莱比锡,师从冯特学了两年心理学。这两年使他成为冯特的信奉者,也决定了他在心理学上的前途。

新兴的心理学引来了不少怀疑者,铁钦纳回到英国后遇到了不少挫折,于是,他决定到美国教授心理学。他到美国的第一站是康奈尔大学,那年他25岁,从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康奈尔大学。

铁钦纳受冯特的影响非常深,他的心理学体系、观点、研究方法、教学方式都秉承了冯特的风格,甚至他的举止风度都有冯特的影子——铁钦纳曾经回忆冯特上课时的样子:“咔嗒咔嗒地沿着走廊慢慢笨拙地走向讲台……食指从他的额前掠过,重新整理他的粉笔……胳膊和手在不停地上下指着和挥舞着……”多年后,铁钦纳在康奈尔大学上课时,也是用“咔嗒咔嗒”的方式进出教室的。

铁钦纳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期间,建立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添置了许多仪器设备,他一共培养了54名心理学博士,这些人后来成为美国各大学的心理学系主任或知名学者。除了教学、研究之外,铁钦纳并不像冯特一样,毫无业余生活,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心理学上。铁钦纳有不少业余娱乐,当然,这并不影响他在心理学上的成就。

铁钦纳精通音乐,曾经担任康奈尔大学代理音乐教授,他经常在家里举行小型音乐会。他喜欢收集钱币,还喜欢学习各种语言,除了掌握英语、俄语等现代语言外,他还学习了古汉语和阿拉伯语这样冷僻而困难的语言。因此,铁钦纳的著作比不上他的老师,除了《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入门》和四卷的《实验心理学》之外,其余都是论文和评论。他曾经翻译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他翻译第三版时,冯特写好了第四版,当他翻译第四版时,冯特又出了第五版——师徒二人好像在竞赛谁更勤奋一般。

斯坦利·霍尔也是将德国的心理学思想带回美国的传播者之一。他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艾士非的乡村,曾在莱比锡大学接受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训练。据他自己回忆,在莱比锡实验室时,他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学生,冯特布置的实验他都做了,只可惜,这些训练并没有影响他未来的研究方向。

回国后,他在詹姆斯的指导下完成关于空间肌肉知觉的论文,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后来,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同时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

霍尔的研究兴趣在发展心理学,而不是实验心理学。他认为,实验心理学所能研究的问题太狭隘,于是,在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和机能主义的观点后,开始致力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霍尔摆脱了实验法,而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研究个体从幼年、童年到青年、中年、老年的发展过程。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年期》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到了“复演论”这一观点。他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反映着人类发展的历史。生前的胚胎像蝌蚪一样生活在羊水里,代表着人类最初在水中生存,婴儿期只能爬行,象征着人类进化的猿猴时期,青春期情绪不稳,象征着人类进化进入混乱期,成年后身心成熟,代表人类进入文明期。

冯特给人的印象是对构造主义感兴趣的元素主义者,实际上,他的心理学研究要比人们普遍认为的宽泛得多,这也是冯特的儿子马克思·冯特说“大部分心理学教科书对我父亲的描述不过是一张漫画而已”的原因。由于冯特的研究非常严格,而且严重排他,比如,他反对以任何形式将心理学用于实际用途,当他最有才干的学生莫依曼放弃实验心理学转向教育心理学时,冯特认为他转向了“敌方”。

莫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概念,主张应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的学习和疲劳等问题。作为实验主义运动的发起者,莫依曼对实验教育学的形成有重要贡献。不过,美国学者在实践方面走得更远,比如今天在教育中常见的智力测验和成绩测验,便是实验教育学的继续发展。 4BJcRd94sewOORvpPwW0tbmXsATMB8wqnGfcNKy5yhft8Ra+6JS2vSTED9/BDR5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