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现代心理学出现了一次新的革新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取向,存在分析心理治疗便是以人本主义为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布根塔尔是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的主要倡导者,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1915年,布根塔尔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韦恩堡,在西德克萨斯州立师范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皮博迪学院获社会学硕士学位。1945年,布根塔尔在劳森陆军总医院任心理医生,受到了罗杰斯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影响。1962年,担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首届主席。

1963年,布根塔尔出版《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种新的突破》一书。书中建构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为此,他和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共同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后来,布根塔尔又在罗洛·梅的基础上,发展了存在心理学和存在分析心理治疗。

布根塔尔的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人理想的存在方式便是真诚。真诚描述人的存在状态,如果一个人的存在和他生活的世界是协调的、一致的,那么他的存在就是真诚的,否则便是非真诚的。对个人来说,真诚和非真诚是非此即彼,对立存在的,人一旦陷入非真诚的状态,就会出现神经症。真诚不同于健康的适应,两者的区别在于,真诚是存在主义概念,适应是病理性概念。

真诚具有四个特征:信念、献身、创造与爱。拥有内在信念的人能够发现自己的存在与世界的联系,发现自己存在的根基,获得面对命运和死亡的勇气。否则,个人就会感到卑微,丧失勇气;献身是个人对愧疚、担心受到惩罚的反应,通过参与某项事业,如参与艺术活动,作为哲学家进行思考,都可以确立自己的存在。

如果人只是作为创造物存在,便会失去创造性,人生也会因外界力量的参与充满荒诞,而在选择基础上的创造可以帮助个人超越创造物,成为主动创造环境的主体,人生的意义也在于此;至于爱,布根塔尔强调的爱是一种超越性的爱,是个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对自己的肯定,也是人类实现自我的一个方面——个人融入了全部人类的生命存在之中,克服了孤独和疏离焦虑。

于是,存在分析心理治疗面对的神经症,就是由于知觉扭曲导致的非真诚的存在。当面对强烈的焦虑时,个人试图改变自己面对世界的方式,扭曲存在的性质,主观上寻找一种虚假的肯定和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以患者放弃自己的存在为代价的,因此,布根塔尔又将神经症称为存在神经症。

在治疗中,神经症患者会出现各种抵抗,抵抗是患者回避焦虑的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弗洛伊德也用过抵抗这个名词,他提出的抵抗指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无意识冲动,布根塔尔提出的抵抗在含义上则更宽泛一些。为此,他将神经症分为4种存在方式:卑微感、责备感、荒谬感和疏远感,反映在现实中,便是对命运的屈从、放弃自由、自我异化和人际退缩。存在分析治疗者必须能够从症状中发现神经症的类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行为主义疗法重视身体上外显的行为,精神分析则强调内在的无意识,存在分析心理治疗则全然不关心这些。存在分析心理治疗尊重当事人的主观感受,重视当事人的自由意志,相信当事人有能力通过自由选择解决正在面对的生活问题,治疗师的方法只是起辅助作用。

关注当事人的真实状况,认为当事人的理想状况就是此刻真实的存在。当事人若能在此刻真实而全身心地投入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就是打开心灵的表现,因此,存在分析心理学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症状,而是帮助当事人找到最适宜的存在方式,不是单纯减轻身体上的病症,而是帮助当事人矫正已经发生的意识扭曲,接受自己生存在世界上必须承担的责任。

谈起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是绝对不可以跳过的。马斯洛是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心理学名词,如“需要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潜能发挥”等。今天,这些词语不再是心理学专著中艰深的专业术语,而渗入到心理学、科研、管理等各个行业,帮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

马斯洛一家是来自俄国的犹太人后代,他的父亲在14岁时跟随家人来到美国,母亲是父亲的表妹。1908年,马斯洛出生,他是家中七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给他取名“亚伯拉罕”。1926年,马斯洛考入纽约市立大学,第二年冬天,他转学到康奈尔大学。可惜,他在康奈尔大学并没有找到期待中的学术气氛,即使是心理学课程,也让他倍感失望。

当时,在康奈尔大学教授心理学课程的是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铁钦纳。他信奉冯特的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学是纯粹的意识研究,这和马斯洛的想法大相径庭,一个学期后,马斯洛又回到了纽约市立大学,继续他的学业。1928年9月,马斯洛转学到威斯康星大学。20世纪初,威斯康星因为杰出的教育水平和自由的学术气氛而闻名。

在那里,马斯洛主修解剖学、生理学、动物行为学等课程,学习的方法就是在实验室里解剖动物。在行为主义兴起的时代,马斯洛并不觉得这种坚持科学主义的心理学能够对人类有用。如果说,马斯洛在威斯康星有什么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哈洛,成为他的助手,并且在他的指导下拿到了博士学位。

1930年,哈洛前往威斯康星大学任教,他素以研究灵长目动物闻名,主要研究动物的社会行为和学习过程,他在研究恒河猴的过程中发现了依恋行为,此后的四十多年,他一直和猿猴相伴,研究伙伴关系的发展。

成为哈洛的助手后,马斯洛很快喜欢上猿猴,不知不觉间,他闯入了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从1932年2月到1933年5月,马斯洛每天花数小时,悄悄地观察灵长动物的活动,并做详细的笔迹。在这一过程中,他找到了博士论文的研究题目《支配冲动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马斯洛发现,猿猴中的支配权是在注视和相互打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诉诸武力。

马斯洛不仅喜欢这项有趣的研究,他更希望通过这篇论文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1935年,桑代克看到了他的论文,对他评价很高,于是,他为马斯洛提供了一笔奖学金,邀请他进入博士后研究阶段。马斯洛对此非常高兴,他又可以继续研究自己喜欢的课题。

桑代克还做了另外一件好事。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系列的智力测验和学术能力测验,马斯洛也去做了被试。测试表明,马斯洛的智商高达195。桑代克为此表示,如果马斯洛找不到一个永久的职位,他可以一直提供资助。

在研究人类和猿猴对应的支配、服从行为时,马斯洛面谈了一百多名被试,最终,他发表了论文《支配情绪、支配行为和支配地位》。他在文章中探讨,支配情绪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这时开始,他注意到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

从1940年到1943年,马斯洛在动机理论上花费了许多时间。他做了大量的笔记,初步形成了一些概念。最终,他在论文《动机理论引言》和《人类动机理论》中完整地表达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个模式中,马斯洛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将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需要就像一座金字塔,排在下面的需要就越低级,越和动物的需要相似,越是高级的需要越为人类所特有。这些需要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比如,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安全需要才会出现,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才会出现。当然,其中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历史上好多英雄人物,为了理想和信念(自我实现),抛开基本需要,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自我实现需要这一领域,马斯洛花费了更多的心力。自我实现者通常要具有以下12种特征:能够准确地、全面地洞察现实;接纳自己和他人;表现出自发性和偶然性;有独处的需要;独立于环境和文化;以持续新奇的眼光看待事物;经常经历神秘体验和高峰体验;关心全人类,而不仅是朋友、家人;只有少数几个朋友;有强烈的道德感,但不一定接受传统道德标准;具有幽默感;富有创造力。

基于马斯洛对众多历史伟人的研究,他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级的需要,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并不多。在他看来,爱因斯坦、赫胥黎、詹姆斯等人算是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经过一场大病之后,马斯洛于1954年完成了《动机与人格》一书,这是他对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的总结,解释了爱、认知和动机的具体表现形式。令人新奇的是,在这本书的附录里,马斯洛提出了100多个人本心理学应该研究的项目,比如“人们怎样才能学会使自己适应新情况”“人们怎样才能学会发现善、识别美、寻求真”“人们怎样才能具有良好的趣味、性格以及创造力”。

《动机和人格》一书让他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名声,这部著作也被看作是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心理学专著。很快,马斯洛的思想渗透到管理、教育、心理辅导、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1966年,马斯洛被他的同行们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这一年,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也达到了个人事业的高峰。

随着人本主义理论日渐成熟,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可能促使人走向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为此,他提出了超个人心理学的概念。他觉得,个人追求的自我实现并不是人性达到的最高状态,人类应该追求一种宇宙为中心,从小我的自我实现走向大我的自我实现。只可惜,他只是为超个人心理学开了个头,就早早离开人世了,发展超个人心理学的任务只好由他的继任者们来完成。 5TFF9j+vx0ixB8zWMx26zVKPpbVvxhDmGC3oc0Q9dcT0ydsdY3JkMff/ET5EaS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