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提奥:生死相依之人

梵·高的一生,经历丰盛,道路坎坷,曲折迂回之中,他找到了绘画这条路——冥冥之中注定会走上的一条道路。绘画十年,梵·高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痛苦、最疯癫的十年,生前籍籍无名,身后无限风光,这并不是他意料之中的结局。短短三十七年的人生中,梵·高独自一人度过了大部分时间,如果说有一个生死相依之人始终陪伴其左右,那便是他的弟弟——提奥·梵·高。

如何定义提奥对梵·高呢?他是弟弟,是亲人,是供养者,支持者,更是心灵上的知音。梵·高与提奥之间的通信留存下八百多封,从这些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梵·高和一个奉献者提奥。

提奥在家里排行老三,是梵·高最亲密的弟弟,他的职业是画商,做的是梵·高曾经做过的画廊经纪人的工作。他的收入有限,勉强能负担梵·高的生活。作为知音和支持者,提奥给予梵·高永恒的支持与鼓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令人心痛的是,梵·高与提奥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不是艺术、画画,而是钱。十年里,在毫无希望的绘画生涯里,梵·高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他的弟弟提奥。

提奥为梵·高支付一切费用,买画布颜料的费用、吃喝拉撒租房子的费用、找妓女的费用,甚至包括高更前往“黄房子”与梵·高共同创作时的债务和旅途费用。因为这份金钱上的支持,梵·高一生被内心的歉疚所折磨。在写给提奥的信中,他不停地“报告”他如何花钱,如何节省,某一项开支是如何必不可少。他还不停地对提奥保证他不会糟蹋提奥给他的每一个法郎。

梵·高并没有夸大他的困境。他的确经常挨饿,有时一饿好几天,无以为继,他只能用咖啡充饥。缺少画布时,他用纸来画速写或水彩,当创作的激情无法克制又缺少画布时,他便在画好的作品上再涂上一层油彩——研究者用X光技术发现了这一秘密。被贫困逼到绝境时,梵·高则大声地恳求道:“我的好兄弟,快寄钱来吧!”

作为“抵债”,梵·高不断把他的新作品寄给提奥,他对提奥保证说,他会越画越好,他的画作将来可以卖到一万法郎,给提奥带来一大笔收入。当然,这是他劝慰提奥的话,也是鼓励自己的话。绘画十年,没有一个人欣赏他的作品,更没有人买他的作品,梵·高承受着经济困窘带来的痛苦,更时刻被自我怀疑折磨着。

创作时,梵·高无时无刻不怀疑自己的作品,他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到底有没有价值,怀疑自己的作品能否被后人欣赏,进而,他开始怀疑绘画本身的意义,怀疑成功的意义,怀疑提奥对他的付出是否值得,怀疑一切……他承受着一切尚未成功的艺术家所承受的痛苦,为此,他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弃,他对提奥说:“我宁愿放弃画画,不愿看着你为我赚钱而伤害自己的身体!”

孤独的创作中,梵·高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不和亲人联络,除了提奥,缺少朋友(唯一一个有共鸣的朋友和他决裂了),多年来,提奥是梵·高唯一可以倾诉衷肠的对象。从他们之间的通信可以看到,梵·高那样依赖提奥,像个小孩子一样,对他撒泼耍赖,倾诉生活上和艺术上的一切顺遂或不顺遂,而提奥总能在梵·高迷茫失落时给予他支持与鼓励。

当然,提奥并非圣人。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理解梵·高,同时清楚地知道梵·高的画不会有人喜欢。与众人不同的是,提奥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讽刺、挖苦,要求他放弃绘画,提奥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鼓励他,这正是提奥之所以珍贵的所在。可以说,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梵·高在艺术领域凸显他的伟大,提奥则因其人格魅力和高贵品格而伟大。

梵·高去世后,提奥因伤心、悲愤而精神崩溃,半年后随之去世,终年34岁。这时候,另一位对梵·高意义重大的人物登场: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梵·高。提奥去世时,乔安娜只有29岁,他们的儿子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还不满周岁。梵·高的所有画作被乔安娜继承,此时,乔安娜与提奥结婚不过一年半的时间,与梵·高相处只有几天时间。她不熟悉作为兄长的梵·高,却非常了解作为未成名画家的梵·高。

梵·高一生画了五百多幅油画和数以百计幅素描,除了少量送给朋友外,其余全部寄给提奥。两兄弟去世后,乔安娜掌握了梵·高的五百五十幅油画和众多素描作品,当时,乔安娜的哥哥曾劝她把画作丢掉,幸好她有自己的主见。提奥的家中挂满了梵·高的画,还有梵·高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提奥在世时,乔安娜从提奥的口中得知梵·高的情况,两人都不在了,她从留下的书信中感受二人的手足情深。

说起来,乔安娜并非一介粗俗无知的女子。她受过教育,曾在大英博物馆工作,还在中学教过英文。为了推介梵·高的作品,乔安娜一边组织梵·高的画展,一边把梵·高写给提奥的信件结集成册,做巡回展出。

名誉、声望并非唾手可得,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梵·高郁郁不得志,梵·高去世后,乔安娜努力了十年,办了六次画展,依然无人为津。到了第七次,画作在巴黎展出,引来画坛新秀马蒂斯等人的关注,梵·高的作品才引来艺术界的注意,从此梵·高撬开了美术馆的大门。当然,策展期间,为了弥补开支、补贴家用,乔安娜卖掉了一些画作,这也是今日梵·高作品见于普希金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奥赛博物馆及众多私人藏家之手的原因。

乔安娜去世后,梵·高的作品由他的侄子文森特·威廉·梵·高继承,出生在颇具艺术家气质的家庭,小文森特却对艺术不感兴趣,他说:“我尊重艺术,但那不适合我。”后来,小文森特成为一名工程师。

说起来,梵·高还画过一幅画送给刚出生的小文森特——《盛开的杏花》,是梵·高送给小文森特受洗的礼物。在青色的天空下,数枝白色杏花开在枝头,白色的花瓣在大片的蓝色背景衬托下盎然开放,充满生机。由于树干周围没有其他的景致,画面中的蓝与白,天与花,成为简单而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叹生命之纯洁美好,瞬间与永恒的奇妙交汇。从画作中传递出来的是慢慢的幸福感觉,完全看不出画家正经历着痛苦,这也是梵·高本人希望他的侄子看到的吧。

小文森特并没有遗传伯父的艺术天分,也不如他母亲那般对梵·高的遗作投以巨大的热情,但他十分看重梵·高的作品,梵·高的作品得以大部分留在荷兰,得益于小文森特一幅也没有出售。

后来,荷兰政府出面,以六百万美金的价钱向小文森特购买梵·高的全部油画和素描,小文森特答应了,条件是成立“梵·高基金会”,由梵·高家的后人主控,同时建立“国立梵·高美术馆”,以保管、展出梵·高的作品。后人有幸在阿姆斯特丹见到梵·高的画作,应该感谢提奥一家人。 zK6AZylDPIrwjHNfL8MVuKLRj9mBbpr2UKNkqhWeYFetKuJvxELO3NsEVEN+EB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