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灰暗与明亮交织人生

要问美术课本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画家是谁?文森特·威廉·梵·高当仁不让。自1890年,37岁的梵·高自杀去世以来,这位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风靡世界,并且创造了众多拍卖行的竞拍记录。回到一百多年前,又有谁知道,梵·高一生只卖出去一幅作品,在当时的艺术界谈不上出名,更不用说受人追捧。

关于梵·高,人们总会想到这两个关键词:穷和贵。前者形容他生前捉襟见肘的拮据生活,后者形容他去世后日益高涨的画作拍卖价。可是,梵·高和他的绘画并非“穷”和“贵”这两个词语能简单概括。半路出家的画家生涯,穷困潦倒的生活,割下左耳的暴烈举动,两次出入精神病院以及最终以开枪自杀的离世方式……这些关键词构成了他灰暗与明亮交织的人生。

去世之前,邻居眼中的梵·高完全是一个疯子。他是一个浑身肮脏、衣着凌乱、令人心生厌恶的人,由于面貌丑陋、性格易怒易沮丧,吃得差,又爱喝高酒精浓度的苦艾酒,梵·高给人缺乏教养、行为粗俗无礼的印象。人们认定他的疯狂,以至于他都开始怀疑自己快疯了。实际上,在不到四十年的人生中,梵·高的确受制于病魔的困扰,有人说他遗传了家族癫痫病,有人说他罹患三期梅毒导致了精神病的发作,最新研究发现,梵·高其实是一位躁狂抑郁症患者。

受到躁狂抑郁症的困扰,梵·高一生性格冲动而较真,发怒起来难以自制,做事极端且偏执,日常生活则懒散、不修边幅,充满恶习,十年创作期间,梵·高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乃因他周期性的躁狂发作,创作受到情感高涨的驱使,早晨五点便外出写生,中午顶着烈日继续作画,精力充沛,思维奔逸,直到精神崩溃。抑郁发作时期,他则抑郁、自伤,尝试自杀。梵·高热爱大自然,痴迷创作,对生活和人生有着美好的愿望与追求,但是抑郁的周期发作导致他不止一次产生离开人世的想法,并且付诸行动。

看梵·高的画像——他的自画像如此之多,若活在二十一世纪,梵·高一定是个自拍狂魔——他是一个额头宽广,下巴厚实,看起来淳朴健康的小伙儿,不见得有艺术家的气质,但是足以胜任农民、马夫以及码头工人等工作。幸运的是,梵·高出生在一个新教牧师家庭,父亲性情呆板严厉,但是母亲慈爱温存。母亲喜欢画画,素描和水彩都尝试过,并且把画作装订成册,家庭环境中的艺术氛围培养了他的美术天分。这些潜意识的培养没有立刻改变梵·高的生活,但在多年以后成为他走上画家之路的助力。

童年时期,梵·高不是一个高颜值的小朋友,大多数情况下,他深沉不语,他自称童年时的自己“生活在忧郁荒凉的荒地中”,可以想见,小梵·高一定不是讨人喜欢的小孩儿,他孤独、沉默、不善社交,这些性格特质会导致一个致命的缺陷:情商低。情商低的人对他人和社会存有潜意识的抵触、防御情绪,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不受欢迎无伤大雅,并不会妨碍他人,但是在职业发展上,这些特质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年轻时,梵·高做过艺术经纪人(画廊销售)、传教士和教师——他懂得英语、法语和德语,但这些职业最终将他抛弃,原因很简单:他情商低。十六岁时,梵·高成为一名艺术经纪人,他不乖乖推销画作,而是与客人辩论作画的技法,尽管工作有升迁,他也凭借工作的机会拓宽了艺术视野,但他愈发知道,他对艺术的热爱不会停留在经营画廊上,况且,他心中还燃烧着对宗教的极大热情。受苦与救赎的个人信仰遏制了他成为一名成功艺术经纪人的道路,他说,“我要找一个跟宗教信仰有关的工作”。

担任传教士期间,梵·高以其纯真、热忱之心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他到英国最贫困的社区教书、布道,在教会不为他提供薪水、只为他提供吃住的情况下教工人和农民的孩子语文、算数,给穷人讲基督的训示。他破衣烂衫,与穷人打成一片,然而,他却因为失掉了神职人员的尊严而被开除。

赞美地讲,他的“情商低”可以成为纯真、热情的代名词,正如他的画作一般,纯真、浓烈、朴实、简单;不客气地说,梵·高过于天真、执拗,完全不懂得人情世故。艺术家总有一份赤子之心,用如同孩童般的眼睛看世界,这也是梵·高的画作在他去世八年后逐渐引来世人关注,百年后仍然受人追捧的缘故吧。

在经历一系列的职业失败后,梵·高听从了内心的召唤。1880年,27岁的梵·高拿起了画笔,尝试以画画为生。在选择绘画道路后,由于他不愿意迎合出版商的意愿,不愿意举办画廊,致使他的作品长时间里无人问津,梵·高连做牧师时微薄的收入也赚不到。此后十多年里,他的生活费用和绘画费用全部是他弟弟提奥提供的。他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如是说:“在我看来,为金钱作画不是正路,相反,它欺骗了那些业余爱好者。真正的画家会用真诚对待艺术和大自然,会透过绘画本身让人们看见画面背后蕴含的内容。”提奥无力改变哥哥的“任性”,只好全力提供支持。

艺术家受困于物质匮乏,无疑是对艺术创作的最大戕害,梵·高经过短暂的摸索后受到了缪斯女神的眷顾,在短短十年里,他创作了近九百幅作品和一千多张素描,如此高产的同时,他不停地因生活困境向提奥求助。在梵·高与提奥的通信中,除了二人畅快地探讨绘画创作、探讨人生之外,更多的是以“金钱”为主题的生活琐事:

“亲爱的弟弟,我现在没有什么衣服可穿,如果你有穿旧了的,或者感觉大了不合身的,请寄来给我,我会很开心。”

“我现在已经身无分文了,伙食费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了,我等待你能给我寄来十个法郎。”

“哦,弟弟,我现在很希望多请些人体模特,那些石膏雕塑很难和真实的人体绘画相比,但我又没有钱请模特,不知道你能否多寄些钱来。我这么说真是羞于启齿,我知道你已经为我付出了很多。”

……

读这些文字不禁让人为他唏嘘感叹,一位天才怎会将自己置于如此落魄的地步?历史是公平的,也是讽刺的。梵·高生前始终认为自己的创作是一场失败,在饱受自我怀疑的折磨和身体障碍的损毁后,梵·高含恨而终。今日这般关于他作品、风格和人生经历的讨论如此卷帙浩繁,一定是他始料未及的。话说回来,依他的性子,见到这般热闹,他会觉得高兴吗?恐怕他会像当初躲开巴黎艺术界那样,躲开一切喧哗与骚动,依然选择钟爱大自然吧! BGACjmcbgRDvU7ZEmLN/14V9LyVsqeBlWYSlkeNlOTDaBDnWYmzPxQtS1GCdJ9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