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宦官,本来是对在宫廷中为君主及其亲属生活服役的官役人员的总称。而在宫廷及一些高级贵族府邸中,专用宦官侍奉君主、贵族及其家属的法令规章、管理办法,就组成了宦官制度。本书中关于宦官的论述范围,以宫廷为主要对象。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君主的宫闱中,已有使用宦者的记录,但当时使用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也有生理正常的男性,而且真正管事的,往往还是生理正常的士人。即使在秦朝,九卿中,除廷尉掌管警卫刑罚,典客掌管外交,治粟内史掌管钱谷外,其余六卿都直接为皇帝服务。尤其是少府,它实际上是皇室的御用机构,皇室的私人财产、有关衣食住行用的一切杂务,都由它掌管。西汉时,宦官亦兼用士人,著名的词赋家扬雄给事黄门,位执戟;经学家孔安国掌御唾壶,均为佳话。
东汉时,太后听政,宦官才全部使用阉人,而经阉割后才准许进宫服役的男性,一般也就被统称为宦官。从此以后,宦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曾经阉割,二是在宫中服役。所以受了宫刑的,并不等于宦官。《秦会要订补·三辅故事》载,“始皇时,隐宫之徒七十二万,所割男子之势高积成山”,但他们都不是宦官。《汉书·西域楼兰传》载,汉武帝征和年间(前92—前89),在汉朝做人质的楼兰王子犯了法,被施以宫刑,但他亦不是宦官。明朝,大量自宫后未能进宫服役的男子,也不是宦官,他们被俗称为“无名白”或“私白”。
把人阉割后再让他服役,这是很残酷的。但在古代,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Eunuch(太监)这个词,即源于古希腊。《圣经》中说到有被人阉的,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人。“历史之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公元前8至前6世纪,波斯有使用阉人的风俗,还认为阉人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赖。希腊人甚至制造波斯阉人,并高价出卖这种特殊商品,主要是卖给奴隶主用来监视妇女的。在埃及、阿拉伯国家和印度、朝鲜等国,均有在后宫使用阉人的记载,例如朝鲜,直到李氏王朝(1392—1910)末期,仍有宦官;印度使用宦官的习俗,亦到废除妃嫔制度后才结束。
外国宫廷的宦官,多是为君主的生活服役,而中国的宦官后来却远远越出了侍奉君主生活的轨道,成为干预政事,甚至是严重干预政事的一股力量。中国宦官制度延续时间之长、设置之完备,尤其是对国家和社会影响之大,都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的宦官制度,是古老而又漫长的君主专制政治孕育出来的怪胎,它随国家的形成、君权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君权的高涨而发展,最终与君权同消亡。其所以如此,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随着帝王皇位世袭的被确认,大一统帝国的建成及其权力的高度集中,承嗣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太子为天下本”,如何保持帝王万世一系血统的纯洁性,便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深宫内院中,除皇帝以外,不让再有第二个男人出现。但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是皇帝、后妃,还是皇室中其他成员的生活,都需要有人侍奉;内廷与外廷之间,亦必须有能为皇帝奔走、联络办事之人。女性体力较弱,而在与外廷群臣接触中,又难免会产生暧昧之事,所以不是适当的人选。最可行的办法,是使用那些阉割去除生殖器官,既有男人的体力,又无性能力的宦官在宫中当差。
其次,历代统治者中,大部分都是追求妻妾成群的淫乐生活的,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尤其如此。他既是全国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也是夫权的最大代表。《白虎通·嫁娶》引《王度记》谓:“天子一娶九女,或曰十二女,法天有十二月。”《周礼》则谓:王者除立一后以外,还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不管怎么说,总之是妻妾成群。《后汉书·皇后纪》载,秦“宫备七国,爵列八品”,即除秦本宫外,还把灭六国所得的美人,全部收入后宫,光爵位就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至汉武帝、元帝以后,“世增淫费,乃至掖廷三千,增及十四”,即后宫已增至三千人,而爵位亦增至十四级。唐代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之说,《旧唐书》记载宫女约有四万人。明代,康熙说是有宫女九千。面对这偌大一群年轻貌美的少女少妇,如何维护帝王夫权的神圣不可侵犯,保证她们只供帝王一人独享,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显然,也只有经过阉割的宦官,才能交错于妇人之间且不致侵犯夫权,这就是黄宗羲说的:“后世之君,乃以天下为娱乐之具。崇其宫室,不得不以女谒充之;盛其女谒,不得不以奄寺守之,此固必然之势也。”
最后,也因为人主要实现对臣下的绝对控制,防止有人觊觎皇位。阉人既无嫡亲后裔,又无社会地位,他们是家奴,不管作为个人还是宦官群体,都得依附皇帝而生存,因此他们可以作为皇帝的爪牙、耳目与心腹,而不会篡夺皇位。即使是曾经一度弑帝废君的唐朝宦官,他们新拥立的仍然是李氏的龙子龙孙。所以随着君权的发展,宦官的数目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尽管历代宦官在不同程度上的擅权揽政,都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祸害,以致后代君主对此均有所警惕,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君主提出,或者赞同废除宦官制度。对此,黄宗羲又认为:“阉宦之如毒蛇猛兽,数千年来,人尽知之,乃卒至裂肝碎首者,何欤?则由于人主之多欲也。”这确是说到了要害之处。“人主之多欲”,正是宦官出现和得以长期延续的原因。
阉割手术的发明和熟练,则在客观上为宦官的使用提供了条件。中国在上古时代,就是一个有浓厚性崇拜色彩的民族,祖宗的祖字,原作
或
,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对一个崇拜生殖器的民族来说,被割去了生殖器,这是最大的耻辱,因而这是对战俘和罪人施加的刑罚,而当阉割手术成功后,人们便发现这种阉人,正好符合侍奉君主的需要。于是,把受阉者送进宫中服役和为供宫中役使之需要而把人阉割,便汇合到一起,通常意义上的宦官由是出现。
随着君主权力的膨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宦官人数增多,分工日益细密,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于是组织管理宦官的制度也随之出现,并且越来越详备与苛细,乃至演变成封建专制统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已经融合在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中,成为专制君权的重要象征之一。直到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统治被推翻,宦官制度才被宣告应予取缔。但是,由于民国政府对逊位清帝的优容,以及伪满洲国的成立,对宦官的使用,实际上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