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打破惯性思维,提升对事件内涵的认知

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提出“社会契约论”,明确指出“主权在民”,当政者的权力来自民众权力通过社会契约而实现的让渡。这一理论构成了现代国家政体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奉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可以说是对政府以“人民的名义”行使执政权的高度概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当政者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因此最终也应该体现人民的意志。

可惜的是,在现实中,有些官员虽然嘴上说执政为民,实际上却受到传统思想糟粕以及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侵蚀,骨子里推崇“官本位”“钱本位”而非“民本位”。大权在握,不但不为民谋福利,反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实力”,谋私利、忘大义。他们表面上打着“人民的名义”的旗号,实际所作所为却是损民害民,把人民当梯子,出卖人民的利益只为自己升官发财。这种人如果达到一定数量,政治生态就必然恶化。

《人民的名义》一剧中,李达康的妻子欧阳菁为什么会收受贿赂?其实她不缺钱也并不想收这笔钱,但其他环节的人都在收,她不收这笔钱别人也没法拿。这才是贪腐的可怕之处:通过利益圈子和潜规则运作,将那些本无心于此的人也通通拉下水。贪污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谋私权了,而是一种黑暗政治环境下的惯性行为。那些贪污分子,没有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损人不利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在让人痛心。

如何才能破解这个难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心里始终有人民,就能懂得“人民的名义”的真正含义。心中装着人民,才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中装着人民,才能严于律己身怀责任;心中装着人民,才能服务于民而非作威作福。剧中的沙瑞金、侯亮平、陈岩石等人,正是因为心怀群众,才能在复杂的反腐斗争中始终保持本心,以“人民的名义”,让一个个贪官原形毕露,将贪官绳之以法。

在《人民的名义》中,老同志陈岩石着实让人感动,在大风厂员工争取自己的利益时,他以身护民,独自一人面对拆迁队的挖掘机。他之所以能够为群众办实事,以人民的立场看问题,是因为他和人民群众有着深深的血肉联系,老党员、老同志正是因为经历过战争,才明白军民同心是克敌制胜的关键。而如今许多官员,已经脱离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变得高高在上,又怎能理解人民的想法和懂得人民的需要?

也有人看了本剧后感慨,虽然剧名叫“人民的名义”,可反贪反腐反来反去,都是反贪总局的戏码,真正的“人民监督”又在哪儿呢?

其实,剧中虽然更多着力塑造了侯亮平这样的一线反腐官员,但也不是只有这些“大人物”,剧中还有很多“小人物”,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工会主席郑西坡那个看似不务正业的儿子郑胜利,比如提供剧情反转关键证据的宿管员丁秀萍,比如那个并不身居高位也不是主要角色的陈群芳……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反腐斗争之中,并为之贡献了一份力量。

所以,反腐并不仅是中纪委和反贪总局的事,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跳出剧情,从这部剧的筹备开始,谈谈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之贡献力量的人们。

嘉会文化创始人高亚麟是《人民的名义》最大投资方,占比40%。他一开始只把这个项目看成简单的投资行为,制作和发行都不需要操心,1亿元的盘子,嘉会文化投2000万元,占比能达到20%就行。他当时还说:“我估计一般投资人没有这么干的,因为我是第一次才这样干。”

然而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嘉会文化签完合同,款还没打时,之前几家主投资方和发行方就发生了变故,他们认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居然全部退出了。高亚麟看好这个剧本的稀缺性,也不能看着好友导演李路有难而见死不救,最后他投资了4000万元。正是这个大胆的决定,让高亚麟赚得盆满钵满、名利双收。

《人民的名义》不仅赚足了舆论热度,也赚回了投资成本,更有盈利,投资回报率高达83.3%。

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张丰毅、陆毅、吴刚、柯蓝、张凯丽等40多位老戏骨因为被剧本打动,片酬都只要了友情价。他们的总片酬只有4800万元,不及一个当红偶像的个人片酬。老戏骨陈道明,在筹备期间,隔三差五去剧组出谋划策。遗憾的是,那时演员都已经到齐,再无法加一个临时角色,只能等拍摄续集时,让这位影帝级人物给我们带来精彩表演。

为何如此多的德艺双馨的老戏骨都愿意加盟此剧?因为他们都看到了此剧的精神内涵、它能带给观众的震撼以及它的社会价值。

而《人民的名义》一剧大火,功劳归属从源头而言,应是编剧周梅森。这部经历了长达8年创作的呕心沥血之作,曾6次易稿,修改了几百次。为让故事更真实,他深入省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亲自到监狱、反贪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后来,有人问他“是否认识很多高官”时,他答:“是认识很多,只是有一半都进去了。”

周梅森表示,现如今,国家的反腐斗争,是一场大硬仗,文学领域亦要紧跟国家政策,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是他的好朋友,在这位具有敏锐眼光的专业友人鼓励之下,《人民的名义》一书,历时8年,终于搬上荧屏。

正是社会各界人士,集资源优势,倾力相助,才使得《人民的名义》这样一部好剧,走进观众视野。我们也期待第二部的到来,期待看到更加精彩的故事。

然而,看剧是为了艺术享受,更是为了思考剧中反射的社会现象与人生哲理。所以,关于《人民的名义》话题,我们仍可以继续深挖。因为,只有打破惯性思维,才能提升对事件内涵的认知,这正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持之以恒追求的高度,亦是对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lzCc1oRvMH5dqB+BfJWalCkgRG/7h/NQNdJade0P38cKzlkKuHP/w3FZGSE2z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